回望五四
胡适曾指责五四运动,说:它把文化政治化了,文化本来是自己默默独立发展的,现在文化被裹挟了,不能自在的发展了。胡适者们奉行的是渐进式的改革,他们认为中国追求进步富强是事实无疑的,但进步是要一步一步慢慢的实行的,而关键实在文化和教育,他们认为,通过教育,不断的教育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使觉醒的具有新思想的人越来越多,中国自然而然就能成为一个进步与富强的国家。而五四的运动确实是一种爱国的运动,但是它却使很多青年被各式各样的政治思潮和救国主义所影响了,文化成了宣传政治思想与主义的手段和工具,使原本渐进式的用文化来改良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死亡了,这是一种巨大的遗憾啊。
胡适更曾发表文章《少谈些主义,多研究些问题》,他批评自五四以来,随着各种主义和思潮的传入,中国人就陷入对主义的疯狂的讨论,一下子说三民主义不行了,一下子说无政府主义才好,一下子又说社会主义才是真理,易仆生主义才谈完,杜威主义又来了,可是谈论来谈论去,除了能够激起一种狂热的爱国情感和近乎极端的爱国行为,似乎对中国的现状并没有多大的益处。他认为那时的中国最急迫的不是去谈论这些空洞的主义的时候,而是去思考眼下中国正面临的贫穷,愚昧,战乱等等关乎人民疾苦等切身问题的时候。从这些话语和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胡适一流对五四运动是充满否定态度的,至少认为是对他们所提倡的新文化运动是一种横刀扼杀。
胡适者们的看法自有他们的道理,而且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救国图强的策略,难道要进步要富强就非得流血非得暴力非得激进的革命不可?只不过现实的土壤却不得允许这样的情况的存在,无论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偶然,历史就是在那一年的那一月那一天,发生了它————五四运动。
但我们今天再来回望五四运动,无论如何我们也不能否认它对我们中国及我们中国人曾今产生的和现在正在发生的巨大作用。
我们都知道,五四运动是由中国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直接引起的,在这个运动中,青年是先锋,工人是主力,知识分子和高等教育机构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作为一场自觉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运动,同时又伴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尤其是后期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了中国,并被一些忙于救国的激进的民主人士接受,从此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新民主主义时代。
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无疑是巨大的,因为我们现在来细细考察一下五四之前的救国史,从林则徐,魏源之流的开眼看西方;到曾国藩、左宗棠一流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自救运动;再到康有为、梁启超一流的君主立宪的政体改革;亦或是孙中山,黄兴之流所领导的辛亥革命,这些自救,改良,革命的运动都没能从真真要害处刺痛中国最致命的地方,所以中国在这种自我的彷徨与否定中阵痛的前行,依然积贫积弱,中国的信心没了,中国的出路又在何方呢?当”东亚病夫“的污蔑在耳畔响起,当”华人与狗不得进入”的鄙视在眼中刺痛,当羸弱的同胞在愚昧的同胞身旁倒下,我们中国还有出路吗?
辛亥一声炮响,清朝那栋腐烂的大厦应声而到,国人都觉得一个新世界会来临了,众望所归,袁世凯当选了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正式的总统,他被寄予厚望,希望为中国带来光明的未来。但是昨日的黑暗尚未过去,袁式的政权就背离了革命初衷,他们窃取了革命果实,中国陷入了另一种黑暗。袁世凯称帝未成,又忧郁含恨而死,袁式死了之后,北洋内部无人具有统摄全局的能力,从此中国就进入了北洋军阀混战时期。而在中国的南方,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政权一直在进行着他们认为的正义活动,为他们奉行的三民主义而奋斗。但无论如何这一时期战乱,动荡,贫穷,羸弱乃是中国的主题。辛亥至五四的这一段时期,可以说是近代中国最黑暗的一段时期,当时人民不断的感叹:“民国不如晚清啊,民国不如晚清。”
公元一九一五年前后,陈独秀、胡适之之流在中国不声不响的掀起了一场文化运动,这场文化运动尊崇“民主”和“科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为了追求新的文明的进步的文化,甚至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极端主张。因为适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所以响应者如云,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新文化虽然只有短短几年,却涉及了国家人生许许多多的问题,使中国的固有文化为之一振,似乎中国又出现了希望的曙光?
中国人怀着这样的信念,似乎对未来又充满期待了。可是,一战结束,中国作为战胜国应邀参加了巴黎和会,理应获得收回德国强行获得的在中国的种种非法的权利,可是中国“弱国无外交”,依然丧失了这些地方的主权,这正好像晴天霹雳,当头一棒,使中国人更明白了帝国主义的丑恶嘴脸,更明白了北洋政府的软弱无能,于是本以为靠温良的文化运动就可来改良中国的青年失望了,他们迫切希望通过一场运动去推翻这个腐朽无能一味媚外的政府和抗议那些披着文明外衣的资本主义帝国。于是,青年学生振臂一挥,马上响应如云,知识分子、工人、商人,甚至农民也加入了其中,形成了一种声势浩大的政治文化运动。这场文化运动主要体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统一:一是启蒙与救亡的自觉广泛的统一; 二是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的统一; 三是刻苦耐劳的精神与进取创新的精神的统一; 四是独立自主的精神与无私奉献精神的统一。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影响是巨大而显见的。五四之后不久,中国共产党就成立了,后不久,国共合作第一次北伐也开始了,再后不久形式上统一的南京国民政府也成立了。从这些随后的历史进程中我们都能深深感受到来自五四的或隐或现的影响。
如今,我们姑且不再去论五四运动“大而空”的历史地位,我们且去思考五四时代所体现的精神为我们今天留下了什么?
毫无疑问,五四精神是一种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这场运动最核心的所在。它既反对本国落后的封建思想封建制度残余,又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赤裸裸的非法侵略,无论如何,它所追求的乃是希望中国能够更加文明进步,以期求真正的富国强国之道。这样的爱国主义精神自然是值得推崇的,即使是在今天我们依然需要靠提倡这样的爱国精神去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不过我们也必须正视的是,盲目的“打倒孔家店”以及“盲目的排外”,那些都是一些极端的爱国主义行为,那是我们现在应该极力避免的。如今,我们中国正走在国家富强,民主复兴的道路上,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爱国主义必须更具理性的思维,开放的心态和发展的眼光。对于当代爱国主义的实质内涵,我们还需要思索。如:在面对别国敌对行为时,是否抱着不分析不鉴别的横扫一切的偏激态度?对于被侵略的历史记忆,我们应当怎样既以史为鉴,又面向未来?我们在表达个人情绪时,是否负责任地考虑到国家大局和民族利益?在手段与目标之间,是否应该遵守合理合法的表达方式?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精神追求,除了情感表达,又将如何具体地落实到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中?所有的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思考并寻求答案。
另一种 值得我们永远骄傲的是五四运动中知识分子和青年所起到巨大的作用,这既是一件值得当代知识分子和青年骄傲的事,同时也是一件值得知识分子和青年自我的鞭策的事。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大都具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人格,敢于直陈社会的弊端,敢于讽刺丑恶的人性,敢于辛辣的批判政府政策的的得失,关心人们的冷暖,国家民族的前途,不为权势不为金钱所辱的精神是最值得我们当代的知识分子所推崇和效仿的。如今,我们的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一些不讲诚信,不讲原则,只讲前途和利益的人,如果他们面对五四时期的这一群知识分子不也很可耻吗?而五四时期的青年,大多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心系国家,心忧天下,有理想,有抱负,更有切实的行动,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可以抛弃一己之私利,甚至是丢了性命也全然不顾。而如今,我们不少的青年,只为了将来能住上一栋好的房子,能开上一辆好的车子,能有一份好的工作而忧心忡忡,愁眉苦脸,更或甚者,有些有能力有才华的青年则干脆留居海外,逃之妖妖,与五四时期的青年相比这样的一群人不也挺汗颜吗?
其实,五四精神的内涵实在是太丰富了,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无论如何,五四精神都逃不了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统一体等形容词的描绘。
如今,我们回望五四,无论是否定它的一些“破坏”作用还是肯定它的巨大价值,都是语不能尽言的。只希望时间能够回流,能让自己真正去五四时代体验一番,亲自接受五四风云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