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来了,我想谈谈拖延和颓废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2000多年前孔老夫子对我们世人的告诫,几千年过去了,我们依然没有改正这个“毛病”——拖延和颓废。这不禁让我思考,是否这与“食色”一样,都是人的本性,为了给自己2017年没有完成的目标和计划找个理由,我在2018年的第一天认真的思考了这个问题,并拖延到了2018年的第二天来写我的感受。
作为一个以写作为生的人,我十分清楚拖延和颓废是我的大敌,每天给自己列了一大份清单来提醒自己要做到,也拿许多“圣人之言”来提醒自己,但实践证明这并没什么卵用,该拖延的还是拖延,该颓废的还是颓废。在深深的自责泥沼中徘徊,在忍受不了自己时,总会突发猛进的发奋图强一回,在三天激情过后,还是回到老样子,这样的循坏不知道大家是否如此,但年龄增长有一个好处,就是对自己的认知越来越清楚,在这方面我基本放弃自己,决定随波逐流,不再强迫自己。
对于写作,我总认为来源于生活和人的本性,故我认真生活、听从自己内心,活的尽可能自在。从大学毕业到现在这三年多时间里,我换了不少工作,经历了不少项目,可以说“阅历丰富”,生活可以说并不平淡,但有一件事对我有莫大冲击。在前年的中秋节,我与谈了6年的女友分手,从此心境比以往有所不同。很大的一点是拖延和颓废比以往更重,虽然我表面上更努力工作,更用心写作,但内心的空洞总是无法填补。对自己的要求也没有以往那么严苛,在一些无所事事的时刻,一种懊悔感挥之不去,知道自己的人生无论如何都无法百分之百了。如果人生是一场游戏,那我已经无法满分过关,这在我这个年纪终于体会到,以前总觉得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好,即使当时没做好,之后补上即可,现实却是,有些事情一旦就木,没有回头路可走,只能接受。这时我才明白,原来对生活现实的理解不是因为年岁增长的成熟,而是失去了很多再也无法弥补的东西。
成熟是在失败的无可奈何中诞生的,这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
即使颓废、拖延,日子还是要继续过下去。该上班上班,该赚钱赚钱,该玩玩。之后有幸又谈了一个女朋友,人很好,日子过得也舒服。但我的拖延和颓废这个时候又坏事了,惹了女朋友不开心,关系危急,结婚有困难。这个时候我必须危机公关下,立刻承认自己的不足,并表示一定改。又给自己列了一大堆“真善美”的要求,希望以此来提高自己,结果可想而知,效果并不理想。
后来我朝着哲学的高度来反思下自己。
生活,生不是我的选择,活又太艰辛,而我来到这世上的目的是什么。我想了又想,果然活着还是要有理想,不然和咸鱼有什么区别,是吧?好,那我的理想是什么?我又思考了一番,活着的理想好像应该就是吃穿不愁,有自己的事业,财务自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错,鼓掌,我终于明白自己的理想了,那就去做呗。结果发现,以我目前的生活来讲(本人对物质追求属于基本无追求),好像已经实现了。那我该干什么?拖延、颓废?
拖延和颓废是对生活的一种思考。
存在即合理,既然拖延和颓废如此普遍,一定有其存在的道理。这个世界的资源有限,以目前科技来衡量,平均到每个人的资源十分有限。再加上这个世界许多资源以被很多比你聪明、家族背景深厚、早早抓住时代机遇的人占据。据《21世纪资本论》来讲,当今的世界是个“富人更富,穷人更穷”的时代,所以我们大多数普通人要想成功,无异于“逆天改命”。这难度可想而知,或许我们潜意识里知道这一点,所以在没有合适机会的情况下,为了不让我们自己做太多无用功而空费精力,而向我们自己抛出了“拖延和颓废”,这算是一种生物的自我保护机制吧。
在现下创业大流的环境下,几家欢喜几家愁,一百家创业公司,能撑一年的又有几个?怪不得丈母娘已经把创业和赌博、吸毒一概而论。讲真,在没找到风口的情况下,去网吧玩几盘“吃鸡”或许是最经济的选择。
生活的真谛是什么?这个或许要思考一辈子,死是什么,可能大家都有一个印象,死亡终会来临,而日子又过得太快,虽然及时行乐并不可取,但盲目的追求还不如拖延和颓废。陪伴家人,多做让他们开心,也让自己开心的事,最好稍微存几个钱以备不时之需,这是我对2018的看法。至于以后的路会如何,我不做过多的索求,拖延和颓废果然还是要改改,至于改到什么程度并不强求。
因为时间过得太快,对于三维生物的我们,其实最大的财富是时间,真正一去不复返的是时间。你觉得某个人在拖延、颓废,你怎么知道他不是在以他自己的方式来品味时间呢?
祝2018大吉大利,最好能天天吃鸡。我打算先打一盘吃鸡再做计划的事情,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