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自己

在人生的舞台上,有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再活,有人在主动的为他人而活,有人在被动的为他人而活。从某种程度上我们提倡为自己而活,活出自我的真实。而那些为他人而活的人大多活得很纠结。
有一种利他的为人而活的人,是具有一定的能量的人。其活着的目的就是“拯救世界”,这些人的能量一般的人无法企及。
另一种是为了取悦他人而获的人,这些人中有的活得也很简单,如不惜成本的整容的人,这些人其实不知道你的美貌只是取悦了他人的眼球而已,只是能给他人送去个好心情,女为悦己者容,首先是先要有个“悦己者”。当然,她乐此不疲,我们饱了眼福,也无可厚非。
最难办的是那些被动的为他人而活的人,这些人往往会在生活中为了他人默默付出,但又没有得到认可,而这里的“他人”有时跟自己有着紧密关系的人,或是单位的领导、或是自己的至亲(长辈或子女)。这就使得当事人陷于苦闷之中,我们要提示这些人首先需要活出自己。
我们的认知都是有规定性的,人们在25~30岁之间,在大脑前额叶成熟之后就已经确立认知世界的方法,除非有意识要修正自我认知(也是很难的事),他人可以说是万难改变他们的认知。也就是说他人对你的看法,早已被其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和他自我的心智所规定好了的。而且,人们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还会有意的获取(甚至编造)一些有利的证据链来佐证其自我的认知。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当事人自己的认知。这是人性所规定了的。
有人会说,有很多人不都很能善解人意的吗?其实这是他们有较好有同理心而已,千万不要认为他就能如你所愿的理解你。
那么我们怎样能处理这种关系哪?
其实我们在处理工作、生活中的事情上,因该撇开感情因素,就事论事的解决眼前的问题,只对问题本身做比较、判断,就因果做符合实际的考量,力求寻找利益最大化的解决方案。
你也不要因为要改变人们的认知而行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做你认为因该做的就行。
这里还要提醒一下有些敬业的教师,总想按自我的要求培养出“好学生”,愿望是好的,但努力与回报不一定是成正比的。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