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大讲堂

论语解读‖吾日三省吾身

2020-08-21  本文已影响0人  海挽天文化传播

本章继续学习论语的“学而篇”。

在上章写道,过于没原则,没底线的去追捧一个人,这样的人,在孔子看来就属于谄媚者。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意思是说:“花言巧语,满脸谄媚之色的人,很少会有仁爱之心。”

所以人要有礼节,恭敬他人,但过于没底线的一味去追捧他人,这样的人是属于谄媚。

如果把握不好尺度,一味的把自己认为的好强加别人身上,别人都觉得不舒服,还拼命的往前凑,问候什么的,不小心变成谄媚,丧失原则,就被人认为“老好人”,更让人敬而远之。

尊敬也得有一个尺度,这才是“君子”的行为, 这样更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如何能做到有修养,又能适度的恭敬待人不谄媚呢。

来看看曾子的修身处世之法。曾子名叫曾参,也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说曾子每天反省三次,也可以理解为多次。

就这句已经很值得每个人学习,人最怕的就是不会反省自问,每次一遇到问题就先指责别人,错都是别人的,委屈都是自己。

而挑毛病是最容易做的事情,是人的本能逃避反应,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先学会自我批判,修养才能得到提升。

曾子反省的第一句“为人谋而不忠乎?”意思是说,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 ?

什么是忠?就是要懂得尽心绝力去帮人或者帮老板做好事情。尽心是用心去做,为别人考虑,为领导考虑,不单单是把事情做完,还要把事情做好,带着想法去做。这才叫“忠”。

反省第二句说道:“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意思是说,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 有没有欺骗?有没有谄媚?守不守信用呢?

有句话说,为难别人就是为难自己。对待朋友不忠诚,就是自身的修养问题,最终损害的还是自己。

想得到别人对自己尊重,就多反省自己有没有尊重他人,够不够真诚,诚实。

最后一句:“传不习乎?”意思是说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就是孔子的知识,有没有不断的是复习反复练习,因为曾子是孔子的学生。

这就和孔子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道理是一样的。

要懂得不断检讨自己,这就是最好的修身,把学习的知识变成自己的行为举止。

曾子是特别喜欢思考自省的人,对自身的要求也很高。

就像他后面说的这句,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第一句说道“慎终,追远”意思是说,谨慎的思考人生于天地之间的意义,看看老祖宗们都留下了些什么,在自身与先贤之间做一个对比,应效法先古圣贤。

第二句说道:“民德归厚矣。”意思是说,每个人都这样的去思考,人民的道德就自然敦厚了。

这就是曾子著名三问和后面说的谨慎思考。只有不断的反观自身,才能提高跟别人和谐相处的能力,提高为人处事的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