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寒假!”》阅读好句节选

2019-02-16  本文已影响0人  王芳_deec

                                       

    老师和孩子忙碌的一个星期很快就结束了。当孩子考完试 个个都乐开怀了。可是作为家长的我们。又不想让孩子在寒假肆无忌惮的忘记。自己还是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因为他们都是正处于起步阶段。

《“ 你好,寒假!”》阅读好句节选

        然而,这个寒假在孩子的班主任带动下指定《你好,寒假!”》给我们家长作为共读书目


      在我阅读的过程中。让我感觉到我从未有过的阅读兴趣。对孩子的内心真实想法却一点儿也不知道。从我之前什么都不知道。如何去教育一个孩孩子怎样去陪伴他。我都是从零开始、边看书、学习、分析、思考。慢慢的我发现孩子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寒假和陪伴。这个寒假同时也让我们不会感觉到枯燥无味了。

    阅读一本书就像一段旅程,需要欣赏,更需要回味。

        第一章:在教育的空隙开展教育研究:


      这不仅仅是在正式的学校教育中出现的“断裂”,更是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缺乏教育介入而出现的终身教育意义上的“空白”。于是,学生的寒假生活将成为教育的“空隙”。无穷无尽的教育存在,是教育研究的源头活水;教育研究需要扎根下去。将会促进孩子的素养发展、自律能力和自主性。同时也让家长相互鼓励、互相欣赏和互相学习成长。

      在“你好,寒假!”项目研究中,学生、教师、家长成为真实的教育主体。老师和学生还有家长都会通过这一实践项目实现共同发展。这一点便是寒暑假项目研究最吸引我的地方,并且这一发展并不会随着学期初的开学而结束,这一发展会直接促成学期初以及整个学期,班级学生、、家长的持续发展,直接促成家长的教育参与、家校合作的发展,直接促成家校生命成长共同体的形成。

《“ 你好,寒假!”》阅读好句节选

    第二章:寒假的意蕴与变革路径

  让家长和孩子出现转变观念,重新认识寒假的意蕴:提倡阅读、练字、做家务、锻炼、多参加实践活动。寒假生活的变革路径:寒假是一个新的教育世界,在“你好,寒假!”已经体现出形式多样、价值多元、富有教育内涵的变革路径。给孩子撑起一片自由的天空,打造孩子们“私人订制”的完美假期。同时,家长不但是守卫者同样是监督者。家长为孩子填写幸福的作业。做到监督和陪伴。

《“ 你好,寒假!”》阅读好句节选

        第三章:寒假生活策划的探索


      “你好,寒假!”打破传统寒假作业格局,深入讨学学生改如何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如何使星期初生活产生联系,从而重建学期初生活。探索启发我们,寒假生活可以是有意义的,可以是丰富多彩的,但前提是学校、家长、学生需要共同合作。学生是主体。我们可以通过问卷来让他们自己讨论和设置。同时,也是把自主劝交给他们。


让学生在寒假中感受到生命的成长。享受亲情的温暖,体验社会的责任感。让他们依然能够走向善、向上、向美、向新的道路。让他们的寒假没有“割裂”。

《“ 你好,寒假!”》阅读好句节选

        第四章:寒假生活重建中的学生发展


      儿童是未来。然尔,他们的健康问题是我们主要关心的问题。儿童健康受到重因素的影响。比如:生活环境、饮食健康、传统文化、互联网安全、家庭经济情况、父母的教育行为、生活方式、环境安全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发展人,有效教育的同时也要帮忙儿童树立好健康观。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儿童终身发展的导师。家长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成长。家长对健康、运动的重视无疑在儿童的心中具有了榜样的力量,同时也鼓励了儿童的坚持。


    儿童学会自己策划、组织活动,用自身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他们自己奉献自己的爱心,带去的不仅仅是温暖,同时也提高了成人保护社区环境的意识,推动了社区治理,使社区环境得到了改善。

《“ 你好,寒假!”》阅读好句节选

          第五章:寒假生活重建中家长发展


    “ 你好,寒假!”实践活动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家长教育行为的改进需要源头活水的注入。家长是由一个被动的旁观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参与孩子的生命成长,与孩子、其他家长互动交流,共同进步。我们家长即是教育者,参与者,也是学习者,在活动中相互促进。


      以往的家长对孩子的假期教育存在着“有意圈养“的行为。“你好,寒假!”改变了这一错误的行为,从家长只关注孩子的书面作业转向注重孩子的培养能力”。


      从“假陪伴”转向“真陪伴”:父母仅仅对孩子尽义务守在孩子身边,对孩子没有产生良好教育影响的陪伴应为“假陪伴”。反之,能给孩子带来心灵的撼动、言行习惯改观的陪伴为“真陪伴”。“真陪伴”使家长真正的走好孩子内心的深处,聆听他们的心声,得知他们的需求。从“假陪伴”到“真陪伴”,家长的心灵也受到了震撼,这是家长教育意识的转变,是教育行为的改善。“你好!寒假!”使一些“不可能”成为“可能”。

《“ 你好,寒假!”》阅读好句节选 《“ 你好,寒假!”》阅读好句节选

      第六章:寒假生活重建中的教师发展


    每年的寒假来临之际老师都会根据实际布置寒假作业,如抄写课文、词语、写作文、背诵古诗、课文等。这样虽然体现出老师的角色却忽略了学生的立场。也难怪会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对寒假生活的无聊、无趣、缺乏动力和活力。最终结果是学生上交的各项寒假作业都充满了“应付”的影子。


      可是,寒假是学生期盼不已的,他们盼着放鞭炮、滑雪、玩自己想玩的游戏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寒假又是老师和家长比较担心和头疼的。这时老师应给出一个合理的建议和安排。寒假才会让学生得到安全的保障和同时能有意义。寒假是学生的寒假,学生应该成为寒假生活的主导者。


    同时,老师需要兼顾家长对寒假的期望以及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需要引导家长除关注孩子的文化知识外,更需要关注孩子的软技能,如学生领导礼物、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人际交往、决策能力等。其实,家长和教师一样,都希望能够最大限度帮助学生发展,只是方式方法和理念有差异。

      这样一来学生根据自己喜欢自主选择开展活动,自主选择留住快乐的方式,整个活动都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度过一个幸福快乐的寒假。 

      寒假期间教师的“互联网”教育素养:教师引导下的“互联网”教育方式对学生和家长的寒假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班主任主动利用微信平台,在自己的朋友圈以及微信群中分享其他家长制作的美篇。同时其他家长也能够主动分享自己孩子的寒假生活。教师也可以对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交流和正确的引导。利用“互联网”能够打破教育的时空局限,随时随地进行家校沟通;能够重新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教育新模式,使教育主题更多元;让教师建立学生生活新形态,连接假期与学期,形成教育的发展。

《“ 你好,寒假!”》阅读好句节选

      第七章:学期初生活重建的实践


  第三节:家长的评价:在寒假作业变革过程中,学生不断的学习和成长,教师在研究中拓展教育思维,而家长也成为假期作业的研究的主力军,他们不仅参与策划和研究,在假期间也成为主要的、以成人身份出现的教育主体,他们从被动逐渐转向主动。因此,对家长进行多角度、多维度的评价是促进家长成长的重要动力,也是促进寒假生活研究的重要因素。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构成人之生存所必不可少的教育维度,任一维度的缺失都无法培养出一个完整的人。假期是一个特殊的时段,活动主体是学生,另一个主体就是家长,因时,家长的关注和投入是学生成长的关键力量。

    在寒假生活研究过程中,可以把家长分为“种子家长”、“合作家长“和“影子家长”三种类型。其中,“种子家长”最大的特点是有教育思想和开放的态度,主动接受新事物,乐意组织活动,积极分享资源,在班级活动中起榜样带头的作用。“合作家长”在班级活动中占大多数,虽然他们也非常关注孩子的成长,主观上愿意学习,乐意合作,但一般不会主动组织活动,保持观望的态度,是教师争取重要的成员。

      同时,也可以引导和帮助孩子在策划、参与活动中,感受同学的情谊、成长快乐,获得丰富的生活感悟。

    鼓励“合作家长”:寒假生活的特殊性是与新年融洽在一起,让大部分家长都有关注和陪伴孩子的机会。互联网让家校沟通更加便捷,更主要是家长于家长、家长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与分享正面导向的作用。

《“ 你好,寒假!”》阅读好句节选

    第八章:走向终身教育微观系统建设

      第一节:家校合作;家庭教育是终身的,是一生中受环境影响最长久的教育方式。而学校教育是让年龄阶段所受的集体的、有统一模式教育方式。家庭与学校两者通力合作,真诚沟通,必将让教育效果事半功倍,也必将为学生的终身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寒假中家校合作的领域,不再是以学习活动为主,更多的是以家庭和学生成长的需要因材施教。因此,家校合作的领域也更加宽泛。学生的人格、情感、智力、经验、知识、意志、理想以及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完善及塑造,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交互作用共同完成。在“你好,寒假!”研究中学生、教师、家长成为真实的教育主体,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 你好,寒假!”》阅读好句节选

      全书共分八章,首先 ,论述了寒假的意蕴与育人价值;其次,通过调查研究、个案反思等方式,对学生发展包括健康与安全素养、学习习惯、领导力与实践创新,家长发展包括教育行为改进、教育理解与期待的更新、家长社群建设,教师发展包括教师的学生立场、班主任领导力、互联网+教育的素养、校长思维品质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后,从家校合作、社区实践、教师有针对性引导等方面对学期初学生生活重建提出了建议。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