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蛋奇聊录(15)崇尚理的哲学很容易把理变成目的
崇尚理的哲学很容易把理变成目的
“所以有一种宗教叫呼喊派,比如说佛教的密宗,就是通过喊来祛除心结。据说最常见的倾诉发声就是发“奥姆”音。后来宗教逐渐发展成咒语,其本质就是元音。
“日本有个宗教“奥姆真理教”。宗教和发声都有一定联系。阿弥陀佛和发声到关系不是很大。阿弥陀佛是经文体的一种简化方式,其目的是通过对一句话的不断重复来让人不执。你去看佛经就是这样,一句话来回倒腾。
“正确的发声是人和环境的融合表达。所以在不同的环境里,人们的元音都不一样。福建人说不了福,就是发声方式造成的。所以元音是不共法。人的发声就是人的气息,气息和一个人能不能做大事有一定的关联,气是人的生命力的一种体现。
“元,就是混沌,就是洪荒;宇宙是混沌的,是无限的。这个混沌和无限,是气化世界,世界就不再是混沌的了,宇宙就是有限的了。睡觉可以支持人活得更健康,这就是混沌支撑理性。
“朱子说理和气就是这种关系。但是混沌的世界是虚无的,是无善无恶的,所以有两个上帝:一个是伊甸园里的上帝,这个上帝创造混沌的世界,这个世界里只有欲望没有善恶;一个是天堂的上帝,这个上帝审判人的行为,定义世间的善恶。
“唐人是混沌的,是气性的,因此唐人是英雄是美人。生命旺盛的时候,英雄力拔山兮,美人倾国倾城;生命力衰退了,英雄美人消沉了。这是一种不自由的人生。
“叔本华说是意志创造的,所以到了宋人,就不崇拜混沌了,他们认为理性是人可以实现自我独立的工具。所以宋人讲理。康德哲学是典型的讲理。讲气的,我们可以简单的说是道;道可以创生一切,因此道具备无限的可能性。
“但是理不一样,理是必然的,一定的,不是混沌的。所以理可以让人变成圣人,但是也会让这个民族丧失创造能力。
“理的必然是自由的必然,是人皆有佛性的必然,人知道人只要努力就可以达到什么目的。但是道是不可知的,是混沌的。
“哈耶克说理性只是工具。崇尚理的哲学很容易把理变成目的,所以就有了经济学支撑下的社会主义。
“道,不正确的表达,可以表述为“存在决定本质”。
“理,则可以反过来表达为“本质决定存在”。
“存在决定本质的存在,是指非人能控制的存在,所以人是不自由的;
“存在即本质,这一表述接近“存在决定本质”。因此存在是虚无的,它不可把握也没有前提。
“比如我们中国人说道,道就是虚无的,不可把握的。道创生万物,但是道不需要别的东西来创生它。凡是被创生的,皆有前提。
“中国人不说创造,说创生。父母生了子女,是创造;父母养育子女,就是创生。创生,以不生之生为德;不禁其性不塞其源,使其自己,是为不生之生。
对于我们不能言说的,我们应该保持沉默
“知识分两种,一种是正确的,一种是不正确的。人类的知识就是在不断的正确中延续,在不断的不正确中发展。
“人类的整个古代文学史,可以被解读为对这个“谁”的争夺。
“这个“谁”的语言需要被装饰,就有了写作的规则和文法。
“阿拉伯人都承认古兰经的文字很优美,这么优美的文字,一定是安拉的旨意。
“所以文学在古代有一个功能就是对“谁”的语言进行修饰。人只要相信有一个单数的“谁”存在,人类就不会停止大规模的文明冲突。
“文学是人对神的语言的模仿。宗教喜欢讲天启,太初有声,就是为了证明自身的合法性。所以佛教说华严经是龙宫取来的,华严是日照高山,是佛对菩萨说法。这样的经文,在逻辑上就不应该是人书写的。那么人如何信服这种说法呢?一是通过对这一过程的叙事,也就是讲故事,二是通过对这些经文的修饰。
“经文是被念诵的,符合人发声规则的经文会让人读起来很舒畅,朗朗上口。这样就可以建立起一种对文学美的体验,这种体验让人坚信这是来自于神的感召。
“美好的体验会让人爱上这一过程。另外,一群人对某一经文的朗诵,可以消灭人的独立性。独立意味着自我承担责任,这是孤独的。没有了独立性的人在集体里可以获得巨大的安全感。所以宗教徒喜欢聚在一起念诵。
“颜山农在江左结社,就是连夜呼喊念诵。唱诗班,也有这个因素。集体是人得以统治世界的动力,但是集体也反过来吞噬个体。
“佛洛姆的逃避自由。但是那种内心很脆弱的人会觉得带来无穷的力量。让人信一个东西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重复,而不是讲理。
“迷信,源自巫术。巫术与科学有一点相似,巫术不绝对崇拜超自然能力,比如说求雨拜龙王,要是拜多了还不下雨,人们会把龙王用铁锁捆起来,然后扔水里或者鞭打他或者曝晒他。但是对宗教神,人不敢这么干。所以中国人大多数不信神,是因为我们保留了巫术迷信。
“这是一种人一厢情愿的交易,科学是知己知彼的交易。宗教不允许交易,忏悔和赎罪本质上不是交易,你在神面前唯一能做的就是忏悔,而神并不需要承诺你什么。那些承诺,是后世解释出来的,宗教在存在方式上变成了交易。所以佛教也给人算命。但是虔诚的宗教徒是不会认为他和神之间有交易,只有服从。所以上帝要亚伯拉罕献祭……
“应机说法,对于我们不能言说的,我们应该保持沉默。
“(我思故我在)这个也可以怀疑,因为我在已经包含在我思之中。谓语在主语内,因此这里没有综合判断,只有陈述。比如说:三角形有三个角。笛卡尔说我思是认识的前提(我究竟是谁?如何判断这个复杂的我?因为几个我之间都会互相冲突。)
“康德说你这是陈述,然后康德说认识来自于先天形式和感性杂多,于是他就这先天形式说我们只能认识我们能认识的,我们认识不了我们不能认识的。罗素听了不高兴,罗素质问道:你怎么知道有一个你不能认识的?既然它不能被认识,你怎么知道它不能被认识?罗素说完后,维特根斯坦想了想,说:我们还是闭嘴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