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力 愿力 念力
学佛之难,难在难信啊。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压力巨大,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干扰太多,加之对科学实用主义的执念,总觉得我看见了听到了才是真的,没有看见没有听到,或者没有科学证明的,我就不认为是真实的。所以学佛想要升起信心是很难的。人在照见本性之前,即使是听闻了一些佛法,看了一些佛经,但都还只是停留在书面上的理解。这种理解如数他珍,数着他人的宝贝,自己未得一分的利益。只有真正的能够恳切实行才能够明心见性,能够明心见性才发觉佛陀所言不虚,才能够升起坚固不退的信心。
信心可以说是对修行的人来说第一重要的因素,因为如果你不相信,那么后面的一切都不可能了。如果很难升起信心,可能是业障深重,烦恼习气太多。还有一些知识分子,知识很渊博,也读了很多的书,但是他把佛法当成哲学来看待,当成学问来研究,而不是一门实践来践行。就像在拍电影的时候做场记的工作,他把佛教的历史研究的很透,佛教上的人物研究的很透,就像场记把每个演员的位置,他的服饰,甚至台词都记得很清楚,但是他从来不自己亲自的去演,亲自的去实践,这样到头来也是无用的。很多知识分子就逐渐的变成了一个佛法的旁观者,而不是践行者,十分可惜。还有一些学者,恨不得把世间所有探索真理的知识都学一遍,然后做一个比较,然后再来选择其中最好的路径。其实你根本没有能力把所有的知识全部精通再来比较。正如佛陀讲的这样一个譬喻:“就像有人身中毒箭,极感痛苦,他的亲人眷属深怀怜爱,赶紧为他寻找箭医,治疗箭伤。然而,这个中箭者却认为:不能急着拔箭疗毒,我应该首先弄清:要请的箭医姓甚名谁?高矮胖瘦如何?肤色是黑是白抑或不黑不白?出身于何等种姓家庭?是婆罗门、刹利还是贱种?其籍贯属东还是在南、在西、在北?那把射我的弓是用桑木、柘木抑或牛角制成的?弓弦是牛筋还是鹿筋抑或丝制?弓的颜色是黑是白?是赤是黄?箭杆是竹制还是木制?箭羽是雕鹫翎还是鹤羽、鸡毛?箭头的形状像矛还是像刀?制箭头的工匠姓甚名谁?高矮胖瘦如何?肤色是黑是白抑或不黑不白?出生地是南还是北?此愚人坚持先弄清这些再拔箭医治,殊不知等不到他弄清这些知识,便毒发身亡了。”
就像找梯子登楼一样,他一直在研究梯子,就是不登楼。还振振有词的说,如果不把全世界的梯子全部研究一遍,我怎么知道哪个梯子才最适合登楼啊?其实这些人的心中在潜意识中还是有执念的。显意识虽然相信个七八分了,但是潜意识中还有一个信条在对抗这个信念,那就是:我是知识分子啊,我不是文盲啊,我不能轻易的就被一种思想给控制啊,我不能轻易的就相信啊,如果他是迷信呢,我可是知识分子啊,这一下子变得这么迷信,那不太悲催了吗?学的这些知识不白学了嘛?所以我要站在知识的制高点来看待一切,不被任何一种知识所束缚啊。但是现实是,恰恰是那些像傻子一样的虔诚,像傻子一样的相信,像傻子一样的去实行的人,反而能够得到利益。那些想着,把世界上所有的宗教哲学科学,关于宇宙人生的大道理全部研究透彻,然后再来觉悟修行的人,不恰恰就像这个中箭者一样的愚蠢吗?
那么如何升起学佛的信心呢?
1.排除法。人类探索世界的方式,无非是宗教哲学科学,可是科学和哲学都不能解决永恒的问题。按照熵增定律,宇宙终将毁灭,而人类也没有自由意志,对于永恒的真实科学解决不了。再来看哲学,哲学从宇宙论到本体论,到认识论到语言论,到现在的后现代主义结构一切,同样解决不了永恒的真实问题。既然哲学和科学对于永恒问题无能为力,我们别无他途,只有转身学佛。
2.如实知见。要多读佛经,多听佛法,多听师父的讲经。科学和哲学很多东西解决不了永恒的真实问题,但是有一小部分反而证明了佛陀所言非虚。所以既然知道世界是虚幻不实的,是不究竟、不真实、不永恒、不独立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好好的学习佛法,学习佛经,学习佛陀的正见。
3.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内外进行沉浸式的体验。要多做一些活动,比如念佛、拜佛、忏悔、持戒,适当参加寺院的活动,通过这些亲近佛法的活动来增强自己的信心。
4.多和学友交流。在交流中能够互相促进彼此的信心。
5.打好基础。如果烦恼习气太重,信心一时升不起来。先要去除一些烦恼习气,先做好普通人的工作,然后做个好人,做个达人,再做个觉悟的人。
6.坚持养成习惯。要坚持每日的功课,习惯成自然,也就有了信心。
7.去除过度思考。减少妄念,不要什么都试着用理性去分析。还是要能够把妄念层层减少,唤醒直觉观照。
8.练习打坐。如果能够每天坚持15分钟的打坐,也容易得些利益。一旦得些利益了,那么就会增强学佛的信心。
9.保持正念。如果能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都能够保持正念,也容易增加自己的信心。保持正念就是时刻觉知自己的情绪,自己的感受。当自己生气的时候觉知到我在生气,当自己高兴的时候,觉知到我在高兴。
10.观电影法。就是看自己日常生活就像看电影一样,用第三者视角,把自己跳脱出来。
11.善生活。能持戒更好,不能持戒的话也要减少干扰,不看乱七八糟的书籍。12.增强主见。有的人没有主见,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别人说东边好,就跟着往东边跑,有的说西边好,就跟着往西边跑。没有自己的定见。这个主要是要充实自己的内在,克服完美主义的倾向。有的人一定要把什么事情都想完美了,再去做,这个是不对的。
13.不要好高骛远。发愿要高,但实践要慢慢来,不要好高骛远,立马要效果,结果达不到就会失去信心。还有刚学的人就劝人这也不好。不要刚学就想着去度化别人,自己的病还没治好,更没什么医术,就去忙着给别人治病,不合适的。
14.不慕神通。不要为了神通去修行,不要为了神通去发愿,说是自己一定要修到什么神通。对待神通要平常看待,即使在修行过程中有了神通,也不要执着神通。
15.不退。不要因为生活的打击而退失信心。这时候正是逆增上缘,借此升起厌离心。
16.不要妄谈空论最高境界。要次第修行,否则容易断善缘。
17.跟随师父好好修行。有善知识的指导,不要杂修。佛法本来都是相通的,但是初学者理解力不够,那么就会容易互相干涉。反而不容易升起信心。
18.不要成为修行的旁观者。理论说的再多都是如数他珍,关键还要自己能够恳切实行。
19.对治疑点。把自己的怀疑列出来,然后一一对治,疑点排除了,信心自然有了。
20.营造良好的学佛氛围。要过一种极简主义的生活,学会适度的断舍离。
21.发愿。信心升起之后,要能够发愿。当然如果有100%的信心,纯信的人发愿是自然的事情,但是如果做不到纯信,就配合发愿一起修行。
22.念力。念念不忘本来的初心,能够坚持念佛,必得大的利益,也能够增强信心。
23.相信自己。其实相信佛,相信法,相信僧,就是在相信自己。关键是要增强自信心,你自己要能够相信自己。
24.观苦、无常。看到娑婆世间的苦和无常,多思这些苦和无常造成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够拔除这些苦和无常?由此升起厌离心。
25.常思佛境。常思清静佛境能够增强愿力。
26.解空。佛陀讲法重点之一就是无我的思想。如果能够了解空和无我的思想,你就能够知道所有的一切原来都是虚幻不实的,既然是虚幻不实的,那还有什么分别呢?还有什么可执着的呢?
我们如果有了100%的信心,自然会有愿力和念力。但是刚学的时候是很难做到100%相信的,有个七八成相信已经不错了。那么这个时候呢,一定要和愿力念力一起互相的辅助。愿就是发愿,力就是力量。发愿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小乘愿力,觉娑婆苦,发愿证成圣果,得究竟解脱。大乘愿力,觉众生苦,生慈悲心,发愿弘法利生,同证菩提。强大的愿力升起正能量,能够让生命向上提升,对抗业力的牵引。一个人如果有强烈而明确的愿力,就会有强大的力量。就像一个人走路,如果目标很清晰就很容易达到。如果知道山那边是好的,但不想去,那没有用。如果知道山那边是好的,也想去,但目标不清晰也没有用。如果知道山那边是好的,也想去,目标也很清晰,但愿望不强烈,去也可以,不去也可以,走走停停,也没用。只有知道山那边好,也想去,目标清晰,愿望非常强烈,才有可能达成目标。不要认为愿力是虚无缥缈的,只要一发愿就会种下种子,功不唐捐的。
业力是自己造成的,但形成之后的业力占主导,人是被动的。但愿力一旦升起,就会对抗业力,成为生命的主动者。要做生命的主宰者,就要在信心的基础上发起大愿,主动积极的向上提升,做自己生命的主人。有了愿,你生命就有了目标,有了方向,有了目标和方向,人生就会自动自发。
有了信心,发起大愿,就要培养自己的念力。发愿不是发一次愿就完了的,还要平常念念不忘,念念不忘初心,念念不忘自己的宏大愿望,这样才能够得力。否则发一次愿就不管了,就忘记了,那也没用的。每天的念力就是一步一步向山顶攀登的步伐。念力,既要念念不忘自己的初心,自己的目标;还要常念佛的功德;常念佛的境界;时时处处升起正念;每天坚持持名念佛。念念不忘自己的初心和目标,就不会退失。常念佛的功德就会敬仰、感恩,培养愿力。常念佛的境界就会增强愿力。时时处处升起正念内心就会充满光明。持名念佛既可以以一念抵万念,亦可乘佛助力。
青松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