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的“崇高感”
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被时间所记住的杰出人物,就如同闪耀的群星,熠熠生辉。他们高尚的人格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继者,为这个时代献上一份“崇高的敬意”。其中就有了“两弹元勋”邓稼先。
一、个人选择后的宏大时势。
邓稼先立志报国,赴美留学,1950年放弃美国的优越条件,乘船回国,投入到新中国的核武器事业中。此前,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此时,新中国百废待兴。邓稼先就是在这样的宏大时势下做出自己的人生选择。
当个体的人生选择与民族前途深切关联时,尤其是像邓稼先这样舍小为大家时,其事迹带给读者的“崇高感”是不言自明的。
二、紧要情态下的悲壮行动
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时,邓稼先也会悲伤,也会因此想到自己可能的死亡遭遇,但他不会后悔自己的选择。由于理论准确性的不确定,邓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时,也难免犹豫,但他必须担当。当核武器试验出现突发问题时,邓稼先同样会焦虑,但他“不能走”。
这些能给人以“崇高感”的叙写,都是人物在紧要情态下为了民族大义的带有悲壮色彩的行动。
三、终身奋斗后的长远影响
邓稼先以其所学回国效力,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成功研制出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使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危机:我们自主研制的核武器,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威胁,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举几例:中国原子弹试爆成功当天,美国总统发言人说这是整个西方世界“较黑暗和较悲哀的一整天”,此后,随着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更多进展,美国国内提议与中国建交的呼声越来越高;英国对中国成功研制出原子弹表现出极大的恐慌,提出全世界都应当禁止核武器研究;法国主要媒体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一夜之间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法国总理蓬皮杜说“这个日子终于来了。现在是人们讨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时刻了”;日本官员承认:“中国进入核‘俱乐部’就使北京获得了亚洲第一大国的称号,现在将难于继续把中国排除出国际大家庭”;许多弱小国家都对中国发来贺电,认为中国核试验成功,打破了大国核垄断,为弱小国家争了气,撑了腰,也是他们的胜利…
泽被后世,是中国传统中极受重视的济世之功,邓稼先以自己的终身奋斗为后世留下了深远影响,我们只有理解了这种影响,才能感受到其中的“崇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