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恵民与林淑华—《梅沾春色因飞雪,香带苦寒更醉人。》

这是一段悲伤的往事,故事的两人主人公是徐恵民与林淑华,不曾耳闻不必奇怪,因为徐恵民英年早逝,林淑华深居简出,已经淡出人们的视线很多很多年。
林淑华出生于一九一九年一月一日,祖籍浙江平湖,原名方德闳,林淑华是她自己后来取得笔名,林淑华很容易被认错,认为是凌叔华,凌叔华是徐志摩的红颜知己学者陈西滢的夫人,林淑华则是一位大小姐,她与徐恵民的相识没有偶然,只有必然,因为他们是师生关系,准确点说是家庭的师生关系。
徐恵民是林淑华的家庭教师,那时候的徐恵民在上海格致公学念书,偶然的机会做了林家的家庭教师,关于她与徐恵民相初识的感觉,林淑华写道:
“ 在经过三个多月每天一个小时的授课后,我们已经很熟,不像开始时那么拘谨,也随便了很多。在称呼方面,互相直呼名字,经过几次课余的谈话,我对他逐渐有所了解。
我也觉察出他有一颗仁爱的、乐于助人的心,更看出他有一副肯忍耐、肯吃亏的好脾气。他那种诚恳、忠厚、落落大方的态度,不但使我敬重,而且也深深地得到了我母亲的好感。
父亲是不大在家的,难得回来碰见过一两次,惠民总彬彬有礼地回答父亲的问话。”
朝夕相处自然产生情愫,风度翩翩学识过人的徐恵民自然让林淑华心仪不已,两人的感情随着升温,但摆在他们面前的实际问题也接踵而来,一是两人家境悬殊,林家是富贾之家,徐家则是极其普通的家庭。二是林家的家人表示强烈的反对,绝不允许他们往来,无论从地位还是财富,两人都不适合。
特别是林淑华的父亲,极力反对,甚至恐吓威胁徐恵民,要求他赶紧离开自己的女儿,徐恵民此时的境遇就跟林语堂喜欢上陈锦端的时候是一样的,双方家境的差距注定这是一场没有结果的爱恋,只是陈家虽然看不上林语堂,但也把他介绍给了隔壁廖家,最后林语堂与廖翠凤终结秦晋之好,也算是成了美事一桩。
青春年华,美好的恋情让他们宁愿错,也不愿错过,那一年,徐恵民十九岁,林淑华十六岁。
“ 在第二年夏天,我和惠民的感情已至十分热烈的地步。我们已经通过了好多好多的信,信里诸凡学问、性情、兴趣、志愿、生活、人生等种种问题,都作为互相讨论的题目。”
林淑华的表现比陈锦端勇敢的多,在家人的反对下,旁人的冷嘲热讽中,依然决定与徐惠民在一起,徐恵民与林淑华就像棍棒打不倒的小鸳鸯,在世俗的眼光和家庭的压力之下依然选择相守。
徐恵民的性格孤傲,他相信自己未来能给林淑华幸福,而林淑华也愿意接受这份诚挚的爱情,后来徐惠民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了圣约翰大学读医科,毕业后开始了自己的行医生涯,而林淑华则等待了他八年。
一九四二年,在战乱中的上海,徐恵民与林淑华终于冲破了世俗的囚笼,他们决定在一起,成家、立业,相厮相守。这一年,徐惠民二十六岁,林淑华二十三岁。
终于,他们的勇敢得到了眷顾,但也透支了此生的幸福,一九四三年,就因急性肺病而英年早逝,留下两个女儿,这让林淑华如何能够接受,生活的压力让她喘不过气来,而因为照顾徐恵民的时候,没有做到很好的隔离和消毒等措施,林淑华也染上了肺病。
此刻的林淑华窘迫极了,生活的无所依靠,精神世界的崩塌。这些都没有打倒她,在同学和朋友的帮助下,她像一个倔强的斗士,正如她说:我是一个有倔脾气的人。面对年幼的孩子,刚逝去的爱人,她知道自己没有理由沉沦下去,必须要坚强起来,未来的路还很长,心中要有爱,便也不再是远方。
“ 希望你像梅花那样活下去。”
这是徐恵民生前对林淑华说的话,如今,她要践行这句格言,才不辜负这份爱。
后来,林淑华在《生死恋》的最后,写了一句话,就像是在遥遥呼应当年徐恵民对她的爱。
“ 最后,我要告诉你的是:从今以后,我仍将勇敢地奋斗下去,坚强地生活下去。”
一九四七年,此时已经身患严重肺病的林淑华决定写下一些什么,于是她花了四百多天的时间,把她与徐恵民之间的爱情写成了《生死恋》,被称之为现代的《浮生六记》,这部书里写尽了她与徐恵民的此生,还有那不朽的爱恋,写完的时候,徐恵民去世三年有余。
“ 每天上午,我趁着精神较好时,就背靠被子、枕头坐在床上,屈起双腿,找了一块小方木板放在膝头,铺上稿子,开始写作。
在写的时候,引起了我精神上极大的激动!我明明醒着,但我却把自己沉浸在回忆的梦寐中;我明明过的是现实的生活,却把自己沉湎在逝去的岁月里。
在我的脑海里,现出了十多年前惠民与我初恋以及结婚时的种种情景,啊!又惊、又喜、又羞、又恨。
即使小至一举手一投足这类琐碎的举止,也历历如在目前。”
往事就像电影一样,一幕一幕的在她的脑海里回放,喜与悲,爱与苦,都是曾经拥有过的一切。
梅沾春色因飞雪,香带苦寒更醉人。
这是林淑华最喜欢的一句诗,也是她此生傲寒的写照。
一九五三年,林淑华随第二任丈夫从上海移居北京,在那个十年,林淑华也受了不少的磨难,但这些都没有打倒这位勇者,她始终保持着一个知识分子的傲骨。
“ 我所以虽在奋斗过程中屡受颠踬,屡遭挫败,始终愿以殉道的精神来殉我的理想,再接再厉,与任何的打击抗争到底!”
二零零一年的时候,有人去看望过林淑华,这位当年与苏青、张爱玲齐名的老者身上已经褪去了年轻时美丽的容颜,岁月在她脸上留下了睿智的痕迹,她那年已经九十三岁了,因为之前摔过一跤,只好卧床休息,再加上年老体衰,言语交流都靠小儿子帮助,来访者问道她:
“ 您觉得,人这一辈子,什么最珍贵,什么最有价值?”
“ 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就去做,而且坚决不放弃。现在的青年男女,在婚姻问题或者其他问题上,不能坚持自己的正确选择,今天换一个,明天换一个,没有正确的婚姻观。”
这是一位老者对年轻人的真心话语,她会想起六十年前自己与徐恵民的相遇相爱,会想起那短暂陪伴的十几年光景,那是快乐的,幸福的,尽管如此短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