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储备库产品&运营那些事创业,因为任性!

产品团队工作秘籍(一)——如何与设计师一起工作?

2014-05-07  本文已影响1402人  TerryFan

原文的作者是Facebook的产品设计总监Julie Zhao,这个系列一共有三篇文章,分别是如何与设计师,产品经理和工程师合作,早在去年年中就发布在Medium上,最近再读的时候就想翻译一下,网上的译版看了以后更加坚定了译一个自己的版本的决心。老文新译,希望对还没有看过的小伙伴们有帮助。

阅读原文请戳这里:How to work with Designers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开卷有译”获得新文章推送。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公众微信号“开卷有译”,或简书译文地址。下面进入译文,

------------------我是分割线------------------

如何与设计师一起工作

——给工程师和产品经理的秘籍

在很久以前,我曾经做过产品经理,之后也做过开发工程师,在过去的7年里,我从事设计的工作。每一天我都和担任这些角色的人一起工作,而每一天,在产品开发中,我对这三种角色相互合作背后的责任,挑战以及艺术都有新的体会。对于那些想搞清楚设计这个奇幻世界的工程师和产品经理,这篇文章就是为你量身定制的。

用设计师的语言,停止谈论软件指标,一起来说说用户,

通常,这两者差得并不太多。比如,你也许要说的是设定一个目标,将注册转换率提高X%,用另一种方式来说则是,你想做的就是要扫清那些让用户注册变得复杂的障碍。但是你看,怎么说在这就很重要,“让用户注册变得更简单”与“优化注册流程的转化率”。一个说的是对于用户的价值,而另一个则是倾向公司需要怎么做才能获得成功。设计师通常都是站在用户的角度来思考和行动的。

其他的基于设计师语言的翻译:

我们能增加按钮的点击率么? => 如何让用户知道这个贴心的新功能并且知道它很易用?

我们不能让这个改变影响了软件评定的指标 => 我们需要确保这个改变不会让用户的使用变得更加困难。

让我们提高产品传播率=> 让我们鼓励那些喜欢这个功能的用户分享给他们的朋友

译者注:产品传播率,原文用词是“viral coefficient”,直译是病毒性系数,为此我还专门找到一篇文章,这个传播率= 参与邀请的活跃用户的平均邀请数x活跃用户中有邀请他人的用户比例x受邀用户中实际加入的用户比例,比如产品有100个活跃用户,其中50个人有邀请别人,平均是邀请3个人,而其中只有2人加入,那个这个数值为3 x1/2 x 2/3=1, 这个参数大于1则说明你的产品用户数量会以指数增加,小于1则说明你需要通过一些市场手段来提高用户数

设计师都有各自的强项,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每个设计师都不一样,即便是“全明星”设计师,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因为设计包罗万象:

1.视觉设计:排版,对比度,层次感,以及那句老话“这看上去怎么样?”都属于这个范畴。正确的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了么?细节是经过精雕细琢的还是草率完事的?还有更重要的,这套视觉设计是否系统化?

2.交互设计:用户完成某个任务是否简单清晰?导航系统足够强大么?动画对于用户来说是否自然?

3.产品设计:这个设计很好的解决问题了么?这个设计点有用么?是否有清晰的愿景?带来价值与否?

有些设计师在视觉方面是个大牛却在交互方面经验缺乏,有些有着很好的产品策略却在设计建模上偏弱。每个设计领域都有独特的难题,选择拥有正确职业技能的设计师来解决就显得尤为重要。你不能指望随便换一个设计师就能得到同样的设计输出,通常一个好的设计,以上三方面都是需要考虑到的。如果团队里只有一个设计师,那么这个人最好是个多面手,而非在某方面特别优秀但是其他的却很弱。如果有一个设计团队的话,聚集各领域的能手也行的通。

设计师越资深,就应该解决越抽象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说明,让我们来看看一些设计师等级以及对应职责的例子:

设计师等级1: 设计一个表格,用户可以通过它来编辑个人资料。非常具体——假定用户需要编辑个人资料,设计出表格的形式作为解决方案。

设计师等级2: 设计一个界面,用户可以通过它来编辑个人资料。这个界面可以是一个表格,可以是所见即所得的实时编辑控件,也可以是一个模态窗口。

设计师等级3(广度):设计一个可以更改个人资料,文章以及设置的编辑系统。这个要求就不只局限在个人资料上,而是一个灵活多变,横跨应用的编辑系统。

设计师等级3 (深度):设计让用户更新个人资料的方式。这样设计师需要思考,为什么用户需要更新个人资料?在何种情况下?以及如果更好的引导?

设计师等级4:设计一个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应用中用户的真实性。编辑个人资料也许甚至都不会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了,也许用户间的相互评价系统更靠谱。

设计师等级5: 找到应用/公司/网站存在的产品设计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在最高阶,顶尖的设计师往往是能够推动产品愿景的。

换句话来说,当一个资深设计师感觉自己对产品愿景和策略有很强的主导权时,他会在提案中表现出高度生产力。相反,如果一个资深设计师拿到是一个初级的设计任务时,比如“设计一个表格”但是认为表格根本不是正确的解决方案,他们也许会对工作安排产生不满情绪,甚至很可能无法很好的完成这个设计。这种情绪正是影响团队士气的根源:越是资深的设计师,当他们根本不认同产品愿景和策略时,会越沮丧。

设计师之间的交流越多,工作开展得越顺利(设计师也会变得更好)

设计师之间互相反馈意见是改进设计最重要也最为有效的方式。如果设计师是独自工作并且从未给其他设计师看过自己的作品的话,那么几乎可以保证这样的成果会比定期讨论的效果差。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希望设计师们在项目研发阶段(设计随时都会迭代更新)坐在一起工作,而仅在项目执行阶段(设计基本已经定稿,执行开发变得更重要的时候)与工程师坐在一起工作。

设计师的价值和他在产品团队中付出的努力是很难衡量的

因为设计师的目标是高品质的体验——不仅是应用的某一个方面,而且是横跨整个应用;不仅是短期,更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举“杂乱”为例,大家通常都认为杂乱是不好的,但是如何评定在添加到什么程度后变得“太杂乱”呢?这根本没有办法量化,同样你也没法通过添加某个设计点而让用户马上感觉到提升。但是慢慢地,就是像海浪冲刷岩壁,这些点积累到一定程度,用户就会觉得你的网站杂乱不堪,这时有其他更清新简约的应用能取代你的话,就太迟了。

同样的,设计师经常要求应用或是系统中不同部分做到一致,这看起来似乎有点过于挑剔,因为从功能层面来讲,例如上传照片的流程是一致的,这样不就够了么?

但问题是,用户不仅只上传照片。他们可能同样会上传视频。如果上传照片和视频的流程是明显不一样并且是完全独立的,这将十分令人困惑。用户在上传照片和视频的时候会很痛苦。想想一下如果“文件”菜单项在每一个产品里的位置都不一样,有时在左上角,有时在右上角,或者是底部又或者是其他任何地方,这对用户来说都将是一个噩梦。

的确有些设计师在对重要性的平衡上不足。比如倾向于过高估计自己的个人经验而低估大家乃至整个互联网形成的经验,又或是基于自己的体验来设计产品,而事实上他们并不是产品的目标用户。(当然,这里只是宽泛的说明问题,显然并不是每个设计师都是这样的。)但事实上,短期内的量化指标会受设计的变化而上下浮动,从而很难评估。像用户对产品的信任、理解、长期的情感和喜悦——都会因为设计师对产品的改进而受到积极的影响,而这些却是很难量化的。

关注细节,直击设计师的内心

说真的,你想要让设计师心花怒放,喜悦万分么?那就精确地将每一个像素都实现出来。设定高标准决不允许粗糙的页面存在。为了实现一个设计细节而不惜大量工作,或是彻夜加班去做那些明确要取悦用户的功能。据我所知,每一个设计师都喜欢与重视设计的产品经理和工程师一起工作——心甘情愿放弃夜晚和周末的个人时间,就是为了与团队一起奋斗将产品实现,因为这是大家的共同信仰,整个团队都希望能创造出真正有用、闪耀和更上一层楼的好产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