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ter实现素数算法

2018-04-27  本文已影响0人  cabbywang

素数算法

看到廖雪峰网站上用python的实现, 看起来很简单, 但是最终还是自己实现一遍比较好, ==代码点我跳转.==

原理很简单, 在数学界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所以不用管1, 从2开始

输出最小的质数`2`, 然后将`2`的倍数都删除
输出剩下的第一个数为`3`, 然后将`3`的倍数都删除
输出剩下的第一个数为`5`, 然后将`5`的倍数都删除
输出剩下的第一个数为`7`, 然后将`7`的倍数都删除
...

这样不断循环下去, 直到所有的数都被删除或者输出, 输出的数即为质数.

def _ori_iter():
    n = 1
    while True:
        n += 2
        yield n

这里先定义一个ori_iter方法, 返回的是一个生成器(从3开始的奇数, 如 3, 5, 7...)

def _not_divisible(n):
    return lambda x: x % n > 0

这里定义了一个_not_divisible方法, 这可以理解成一种规则, x能整除n返回false, 不能整除则返回true, 后面filter中有用到

def prime():
    it = _ori_iter()
    while True:
        n = next(it)
        yield n
        # it = filter(lambda x: x % n > 0, it)
        it = filter(_not_divisible(n), it)

这里定义的prime返回的则是全体素数. 第一行的it = _ori_iter(), 这时it是一个会返回从3开始的所有奇数(也就是不能被2整除)的生成器==(3, 5, 7, 9, 11...)==, while True表示将会无限循环下去,直到天荒地老, 下面是循环过程

  1. 取出的第一个nit的第一个元素3, yield n3作为prime生成器的第一个元素. 之后经过it = filter(_not_divisible(n), it), 这里的it经过筛选, 将3的倍数全部丢弃==(3, 5, 7, 9, 11...)==
  2. 取出被筛选过的it的第二个元素, 也就是5, 作为prime生成器的第二个元素. 之后在经过it = filter(_not_divisible(n), it)筛选, 将5的倍数全部丢弃(3, 5, 7, 11, 13, 15...)
  3. 取出被筛选过的it的第三个元素, 也就是7, 作为prime生成器的第三个元素. 之后在经过it = filter(_not_divisible(n), it)筛选, 将7的倍数全部丢弃(3, 5, 7, 11, 13...21...)
  4. ...

这是一个无限循环, 所以prime返回的是一个的生成器, 里面包含无穷多个质数

def _not_divisible(n):
    return lambda x: x % n > 0

def prime():
    it = _ori_iter()
    while True:
        n = next(it)
        yield n
        # it = filter(lambda x: x % n > 0, it)
        it = filter(_not_divisible(n), it)

最后两句分为注释部分it = filter(lambda x: x % n > 0, it)和未注释部分it = filter(_not_divisible(n), it)咋一看并没有什么区别, 但是输出的结果却大有不同, 这就有意思了, 思前想后, 请教同事, 最后总算是有点理解, 这里大致描述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输出不同的情况...

生成器(Iterator)是一种惰性计算的序列(他很懒, 你催他一下, 他才会给你下一个数据- -), 只有当你使用next取值时, 才会去执行, 然后返回给你正确的值

归根结底, 这里应该是filterlambda内部处理的问题, 可能研究一下源码会更加明了, 这里就先不倒腾了/哭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