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挽梦境里修
小时候睡觉,母亲总要讲故事。我对母亲的感觉除了爱更是崇拜,母亲讲故事都是不重样的,要是重样了也是我要求她再讲一遍的。我问母亲怎么会讲那么多故事,母亲说都是书里写的呀!等我长大了上学识字就会看很多书,会的故事要比母亲的多得多。家里有很多图画书,是那种很小的装订版,母亲常一遍一遍让我看。四五岁的时候我就能看图给别的小伙伴讲故事。那时候没有幼儿园,母亲也没有时间教我识字,所以直到上小学,我才会识字看书。
刚开始接触的是教材,数学、语文、地理、自然,我学得认真也听得仔细,所以成绩一直很好。母亲爱书,她会用旧报纸给我包书皮,四个角还能折出好看的图案来。我也爱书,每一本教材保存得都和新的一样,扉页里没有褶皱,没有卷边。老师经常会表扬我,以我为典范告诫那些书还没学完就已经面目全非的同学。
识字多了,就可以博览教材以外的书籍了。家里图画书看过了,就看父亲的《党员之友》、《半月刊》、《中国青年》、《故事会》,也看报纸。在看的过程中,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我特别感谢我的老师,她教会我查字典,让我可以认很多字,读很多书。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给同学们订阅了很多课外书,其中《小学生作文选》是我的最爱。书里是全国各地的小学生写的优秀作文,内容新颖,题材多样,让我读到了不一样的故事,也让我看到了不同的世界。从那时起,我就有了一个梦想,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书里的小作者。
日有所想夜有所梦吧,我真的在梦里成为了一名小作者,用自己的笔描绘春夏秋冬,记录身边的人文事故,好像还得了奖,在表扬和称赞中微笑着醒来,那一年我十五岁。
后来女儿也喜欢读书,节假日我和女儿多半是去逛书店的,我们互不干扰,各自读自己喜欢的种类。她比较喜欢绘画,特别是毕加索的抽象画,所以她的书柜里都是有关绘画的书籍。
喜欢读书的人就像一个拾荒者,寻觅中满足渴望。诗歌,散文,小说都是我的最爱。我喜欢徐志摩,喜欢他诗歌里的爱情,色彩浓厚,意境悠远。我也喜欢鲁迅,喜欢他笔触间的沉实稳重,张弛有度。更喜欢张爱玲,喜欢她语言的单刀直入,犀利透彻。
宋真宗赵恒的《励学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书可以凌驾于思想,在读懂的基础上满足需求。吴承恩写的《西游记》中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取的就是书,书是精神,它可以普度众生。
苏轼的《和董传留别》中: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读的是文字,懂得的是礼数。读书读的是精神,懂得的是道理。倒不如说读书是一种修行,修的是头脑,是身心,是自我完善。
书香挽梦境里修,笔墨流芳生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