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学习

作业‖阅读的一点思考

2024-04-16  本文已影响0人  东风满树花

杜甫有诗句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鲁迅说“阅读使人广博,写作使人深刻。”许多名人作家都有关于阅读的名言佳句。可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事会读写营第八期的讲师张司令今天和大家分享了她的读书经历与感受,她的分享近距离地为我们简书小白和老白们指名了一条写作修炼的路。

简书上的九秋之菊老师在天台书院跟大家分享她的创作感受和经历时说:“如果写作只是为了愉悦心情,那么可以不讲究阅读方式、写作方式,只要开心就好。但如果一个作者一味沉醉于浅阅读和浅写作,就很难写出好的作品。如果希望能写出成绩,可能就得深度阅读和写作,这个过程比较辛苦,也需要时间,但这个努力的过程,会满足我们深层次的心理需求。”

简书伯乐卓老师在集训营里也讲过小说的要素,并带领大家去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听了老师们的话,甚至跟着老师的课学着去分析和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可是依然觉得自己没有完全理解,只是老师说文章好,好在哪里,我记住了,而自己没有深刻的体会。为什么会这样呢?当时我还不是很清楚怎样的阅读才叫深阅读,应该要阅读些什么书目。直到4月13日,听了理事会第八期读写营张司令的分享《在阅读中终于遇见了另一个自己》我才对阅读有了一些认识。

做为一个写作爱好者应该多读书,读好书。对书本的认识,来自于读书后的感悟、体验和总结。不读书和少读书对于生活哪里会有丰富的体验和感悟,他(她)的体验只有自己生活的天井之大。

以前只知道自己读的书少,对于读书和写作既没有一个具体的规划又没有一个目标,完全是走一步看一步,随心所欲。听了张司令的分享,知道她从2021年11月至今读过的书有《人世间》《人生海海》《白鹿原》《人生》和《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平凡的世界》《一句顶一万句》、莫言老师的《蛙》、迟子建老师的《额尔古纳河右岸》、阿莱老师的《尘埃落定》、苏童老师的《黄雀记》、以及王安忆老师的《长恨歌》以及格非老师的《江南三部曲》等等。

随着阅读量的提升,她养成了每日读书的习惯,朦胧中知道了这部作品为会么会获奖?它的特别之处是什么?即有了一定的鉴赏力。张司令总结说这是她读书的第一个阶段——横向阅读阶段。即把有限的时间用来读好书,读获奖的书,读不同作者可能是他/她目前来说写得最好的书。这样在遇见不同故事的同时,也是遇见最优秀的作者的不同表达方式,进而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并且在过程中慢慢地清晰认识自己。通过一系列的广泛阅读,她知道自己最喜欢的文字类型,给自己的定位——严肃文学、乡土文学;更准确的说——东北女性乡土文学。

这时她的读书进入了第二个阶段——纵向阅读即垂直阅读阶段。

她设法给自己找一个对标对象——那就是找她们家乡的女性作家。她想跟她学习,更想近身感受一下她们是如何成长和表达的。于是她找到了萧红老前辈和迟子建老师。后续她看了萧红老师和所有迟子建老师的书。她把每次阅读当成一次近身学艺的机遇。在萧红的作品中她读出了家乡的风土人情和个性特征。读迟子建老师的书用心追随和感受她的心路历程和文字后面伟大的热情和力量。

这时她读了莫言老师的《生死疲劳》《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她的读书也进入了第三阶段——攀登高峰,尝试隔空对话。这个阶段她借助影视剧的力量,先了解剧情再读,在读书中,她感受到托翁文字的细腻和极大的诚意。学习和感受到了作者的写作手法。后续她又接着阅读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等。在阅读中,她找到了自己,在简书上写作不到两年中她的作品已经九次荣登榜首的位置。她阅读的积累都在写作中有了体现。

回顾自己这两年读的书目很零乱,只读了梁晓声的《父亲母亲》《人世间》,阿耐的《大江大河》,乔叶老师的《宝水》《最慢的是活着》,徐则臣的《如果大雪封门》及认知类的《非暴力沟通》《认知觉醒》以及《名家散文》《孔子传》《苏东坡传》《朱元璋传》《人间值得》《中国好小说》《优秀短篇小说》《故事会》等这些杂志类书籍。目前还处在随性读书的阶段。说自己读书的体会,我感觉自己就是九秋之菊老师说的浅阅读和浅写作状态。大多时候都只是读故事情节,很少总结一本书或文章的特点。这回的作业是给自己做读书复盘以及下一阶段的读书计划。

我想自己专注于写小说和故事,那么读过的书和以后要读的书读完以后至少要能回答以下四个问题:

1、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2、它是怎么说的?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份有道理?

4、这本书跟自己有什么关系?

下一步我的首要任务是多读书、读好书,培养和提高自我的认知和鉴赏力。我计划先读网上推荐的李娟和迟子建老师的书,希望在大量的深阅读中自己的定位能更加清晰,在阅读和写作中也能逐渐地认清和找到自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