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二次元简书电影

《大鱼海棠》还须雕琢

2018-04-06  本文已影响88人  57755cb72cb2

        在我 的印象中,应该没有哪一年像2016那样,在中国互联网上对“中国动画”有过那么热烈的讨论。在这一年,B&T终于交出了他们酝酿了很久的作品,《大鱼海棠》。然而,这部电影并没有收货口碑上的成功,让人喜忧参半。

        我记得我在时光网上给出的分数是7.5,总体上就是七分赞赏,三分可惜。赞赏的是它的画面和音乐确实是无可挑剔,故事虽然有缺陷但是能感觉制作者的用心。在我的眼里,《大鱼海棠》具有在中国动画里成为伟大作品的潜质,正因为它没有,所以本文主要讲的是我个人的三分可惜,即在我心里《大鱼海棠》还须怎样地雕琢才能成为佳作。

《大鱼海棠》宣传海报

过多的工笔和不该的留白

        虽然这部电影的宣传已经比上映先行了几年(当然不能按12年算,12年这个说法完全充满了成年人的铜臭气息),但是观影中,它总让人感觉到制作的仓促,虽然每一帧画面都很工笔,但却在情节上缺乏细心耐心的雕琢。情节缺少琢磨,就让人感觉到时而冗长,时而又没说透,人的心理比较难与之共鸣,以至于我前十几二十分钟并没有沉浸感。

        《 大圣归来》在情节安排上就比《大鱼海棠》强,开篇来一场江流儿的追逐戏,就把观众的情绪调动起来了,追逐戏后便引出了悟空这个主要人物,下面的故事便顺理成章地开展下去了。嗯,有时候,讲故事就是这么简单就行。关于情节的详略的把握,是方法上的问题,《大鱼海棠》的主创并不是经过锤炼的电影人,因此在这里栽下跟头,很可惜。

        看得出《大鱼海棠》的主创也在沉浸感方面花了很多心思,有一个就算观众不在意也会看得出的细节,土楼里的很多物件是有生命的,椿从土楼下来去往灵婆那里的中途,和这些物件有一些细微的互动。这些细节虽然不重要,但是能让画面更加生动,对于动画中世界的构筑也有作用。以前中国刚刚引进香港电影的时候,观众不仅仅看故事,而且也在意了香港人的生活、衣着和建筑等等,这些细节对于大陆观众来说是新鲜的,电影里的世界也因为这些细节显得真实生动。

篓子里的小生物

        《大鱼海棠》的制作者过多地使用画面来让人沉浸,但是没有在此之上注入情节。画面应该是服务于情节的,画面过多地丰富而情节空虚,这样的倒置容易让人遗忘你正在讲什么故事。最为人诟病的便是椿的成长礼——“人间七日”,“人间七日”作为为数不多的人间场景之一,在这里发生的故事重不重要?我觉得很重要,这里正是给故事下引子的时候,但是并没有。观众离开电影院对“人间七日”还有多少记忆呢?我想没有多少。

        走马观花,应该就是这样的感觉,这部电影前三分之一的时间,大部分在走马观花。可是啊,观众并不会因乱花渐欲迷人眼而赞美一部电影,那只能用来赞美MV不是?^_^

        在应该展开的地方留了白,是让这部电影节奏乱了的重要原因。

        讲了一些方法上的问题就想开始讲故事上的问题了,那就顺着上面的“人间七日”往下讲吧。

椿即将渡船去找灵婆

故事里没讲出的成长

        我相信“成长”应该是《大鱼海棠》的核心主题之一,不仅是因为椿的成长礼“人间七日”是故事的开端,而且故事除了椿湫二人的经历并没有其他支线故事,他二人的经历是按鲲的养成而展开的,再者说,椿背着族人把鲲养大这个事情让族里遭难,椿后来决定负起责任牺牲自己把海天之门堵上的这件事情,就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

        “人间七日”当然不能是椿成长的全部过程,但是它应该作为一个开端,即一场历练的开始。它的作用应该是,让椿第一次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善恶是非,并且开始给椿开始带来困难,同时又在她的心里埋下克服困难的种子。

        椿在人间的游历只能浅浅地提到以上这一些,但是不足够。人间的烟火只能表现人间的繁华,但是不足以解释鼠婆为什么对人间念念不忘。我为什么要提到鼠婆,因为在海底世界里,鼠婆是唯一清楚人间的角色,我觉得她的执着应该要与人间的事情强烈地呼应才是。另外,鲲在人间对大鱼的呼喊,和海中的渔网,分别对应人间的善良和恶意,这里的象征也并不强。几声呼喊和与大鱼游水嬉戏的鲲,只是一个人物的几个快照,很难让观众觉得他是少年闰土。制作人给鲲的人物塑造时间太刻薄了,又想让他来代表人性的善良,我觉得很难啊。

椿眼中的人间烟火

        渔网网住了椿,鲲解救了椿,椿造成鲲的死亡,这是椿在人间最后的故事。创作团队忽略了“人间七日”的前几天,然后在最后一天让椿经历这些事情,椿的人间体验一开始便结束,不仅仅让人间所发生的事情的象征性大大降低,而且会让故事在开幕就被矮化为一个“赎罪”的西方故事,从而观众就把注意力转移到她会怎么处理她犯下的错这里来,而忘了关注椿的成长。

        鲲的人物没有塑造好,那么在海底失去语言的鲲虽然不断地在长大,但更是无法让人觉得它在成长,故事中的成长应当具有人文学的意义对吧。成了鱼的鲲,就是椿的婴孩,本来制作人也可以着墨于初为人母的椿怎么照顾鲲这个小孩,我觉得每个人在小时候都有过照顾小动物小植物的想法,我相信往这个方面做好电影,会让人有共鸣的。懂得照顾人,也是成长的一个表现啊,我相信《千与千寻》党应该很能体会这一点。

        诚然,从椿接到鲲的那场歌舞开始,到椿把鲲送上海天之门,制作人时时刻刻都关心着表现椿多么坚强地把鲲抚养长大。但是正因为椿内心的从来不会变的坚定,反而就让人无法共鸣。我希望,电影中的人物也能时而表现出软弱的一面,气馁又振作起来,这才是活生生的人啊。

鲲还是渔家少年的形象

        刚才说了,既然鲲没有过成长,那么在电影中,只有椿才能算是这场成长的主角。湫从头到尾都是老好人,只能算作陪伴椿成长的人。《大鱼海棠》中的成长故事显然不是“青春期的烦恼”之类的,灭族的水灾,怎么看都是很深刻的苦难。暂且不讲这个苦难象征着我们现实世界的什么,我关心经历这场灾难的椿,她还为何而坚持,心中坚定了什么信念?

        宫崎骏的《幽灵公主》说的也是一个苦难的故事,虽然《幽灵公主》的苦难被放在一个人与森林的冲突的框架里,但是电影里表现出来的对于苦难哲学是超出这个人与自认矛盾的小框架的。

        男主人公阿席达卡不幸染上诅咒,然后来到西方的日本国寻找诅咒的根源,见到了抵抗着强权还坚持着生产生活的他塔城居民,也见到了因为他塔城的生产活动而走向死亡的森林,最后见到了幽灵公主珊,生存的艰难一幕一幕地揭开给阿席达卡看。一天夜里,白狼莫娜质问刚刚康复的阿席达卡好几个问题,把人类与森林的生存矛盾赤裸裸地揭露出来,这个矛盾是无解的。当白狼莫娜决定珊和森林一起去死,而问阿席达卡道“冒犯森林的人类害怕我们的利牙而扔下了一个婴儿,她就是珊,她既不是人类也无法成为山犬,但她是我可爱的女儿。你能拯救得了她吗?”阿席达卡小声的说“我不知道”,又厉声地说“但是可以一起活下去”。

        宫崎骏动了恻隐之心,追加了电影最后的十几分钟,让观众看到森林重新活起来,做了在《风之谷》没有做的事。可是,就算是森林没有重新活过来又怎样呢?曹文轩的童话也是苦难的童话故事,与虚构的《幽灵公主》不同的是,曹文轩的童话是写实的,写实的苦难就没有神迹帮助,但是它思想上是乐观主义的,在苦难里哭又坚强起来,在迷茫中挣扎又守望相助。我觉得,这是东方的苦难童话应有之貌吧。

《幽灵公主》灾难过后的男女主角

说不透的矛盾

        故事的高潮是一场大水灾。水灾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是很重要的意向,本来用水灾作为高潮是太好了。但是,于此同时,也对制作者提出相当高的要求。

        《大鱼海棠》很大的问题是没有说明白水灾的原因。其中涉及几点疑惑:

        1、鼠婆为什么想回到人间,她从什么时候密谋让海天之门打开;

        2、灵婆并没有把养大鲲会造成天灾的事情告诉给椿,本来椿和观众都只是以为椿一半的寿命就是换回鲲的代价了;

        3、如果湫就是天神,那么水灾是因他的愤怒而起吗?

        无论造成这场灾难的原因是鼠婆想返回人间,还是灵婆想“洗一洗脏东西”的阴谋,或是湫想得到椿的爱的私心,都不应当。电影开头就让老年的椿讲出几个哲学终极问题,立意如此之高,而故事的高潮不能只是其中几个人物的私心造成的吧?

        如果这个故事的主要矛盾是椿要逆天改命拯救鲲而遭到上天的惩罚,那么就效法《宝莲灯》吧。但是显然,主创并不希望《大鱼海棠》只是《宝莲灯》,老庄哲学在电影里被反复地提起,仿佛制作人在提醒观众,我还有很深的寓意。

        反复强调自己的故事里有深意,却自己也不能吧故事讲清楚,很令人生气吧。

        反观同年的动画片《小门神》,同样是以一个人间灾难为高潮的故事,说的是门神郁垒在天庭得不到重视,同时觉得人间再也不需要神,于是私放年兽,最后发现年兽原来只是自己的心魔,于是和神荼一起除了年兽,人们回归平静的生活,神荼和郁垒也知道了平淡的快乐这么一个故事。故事的立意并不高,是结构完整,故事生动,让它成为当年一部好看的动画片。

        当然,《大鱼海棠》的主创有他们更高的追求。如果非要讲一个哲学故事的话,我希望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那样的。全篇没有一字一句提出哲学问题,只是讲了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海上漂流求生的遭遇,然后等人们发现原来它是一个在困境中不得不吃人的故事的时候,才体会到主人公在求生欲望和人伦道德之间挣扎徘徊的情感,进而体会到宗教对人的软弱心里提供的保护作用。

        说到底,没能让观众明白《大鱼海棠》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是这部电影最大的败笔。

由鲲引发的水灾

如何表达感情

        椿并不是自私的,我想反驳一部分人对于椿这个人物的批评。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椿是自私的?因为她给身边的人带来无妄之灾,她让爷爷失去了生命,她让族人遭受天灾,她没有接受湫的爱意。是这样吗,如果这样的事情放在说话人自己的身上,会怎么做?椿至少无论如何也要把鲲送回人间,至少愿意牺牲自己拯救大家。

        大家体会不到椿的伟大,是因为制作者无意地把椿塑造成了一个不善于表达情感的人,可能是制作人本身也不善于表达的缘故。

        椿是一个女孩,但是她的情感表达比身边的湫差多了。湫经常主动关心椿,椿对家人的内疚也是在一次湫主动找她的时候,她才说的,自己只有一半的寿命,换回一人人间的男孩,不愿意家里人知道而担心。从此之后,湫就一直帮助椿去照顾湫。

        湫放弃过鲲,把他丢到鼠婆那里去了,后来椿让他一起把鲲找回来,寻回鲲后,椿晕倒了,湫坐在椿身边对椿说,“我很害怕,我不知道它对你这么重要,我很害怕,我怕他们伤害你,你醒来好吗?”

湫在照顾椿

        湫这个人物因为善于表达而鲜活起来,于是才会招人喜欢。

        反观故事最重要的人物椿吧,无论怎么讲,她一定是很善良的。她把鲲的灵魂从灵婆处赎回之后,开心地在土楼跳起舞来。或许是早期受到迪士尼童话电影的影响,国产动画片都喜欢用这样的方法表达女孩子的天真和高兴,不过我觉得很奏效就是了。

        好像椿更愿意和鲲自说自话,在椿湫两人照顾鲲的那么久时间以来,椿对于湫没有表示出太多惭愧和感激。我觉得确实是要塑造一个不善于表达情感的人物,其实可以让她在一些细节上欲说还休。

        到了族人发现鲲的存在,妈妈凤要椿把鲲交出来的时候,椿和妈妈的对话是:

“孩子快把他交出来吧。”

“他不是怪物,请不要伤害她”

“我算白养你了。”

“对不起,妈妈”。

然后椿和鲲就开始逃跑。

        这里本是人物的矛盾激化之时,一两句台词便可以突出人物性格。这个时候就不妨让椿自己或者湫来代替嘴遁一番,同时也是为观众揭示矛盾的机会。

        在相似的情节里,《幽灵公主》的做法就好得多。阿席达卡第一次看到珊的时候,珊正在被他塔城的人围困,他要从幻姬手里把幽灵公主救出来。那个时候阿席达卡和幻姬的对话是这样的。

“阿席达卡,你这是什么意思?”

“把这个女孩的生命交给我。”

“你想要这只山犬做媳妇吗?”

“你心中有魔鬼,这个女孩也是。”阿席达卡的右手长出了很多触手,“大家快看!这就是隐藏在体内的厌憎与仇恨的样子!这是腐蚀肉体、令人死亡的诅咒。不能再让仇恨摆布我们了。”

        阿席达卡之所以有救世主的特质,就是因为他能放下仇恨,而且努力地让大家放下仇恨。虽然不一定能解决问题,但至少一起努力活下去。

和妈妈对峙的椿

        椿看起来没有这样的特质,一直是被湫和爷爷保护着的。电影到结束,好像椿并没有长大,她目睹爷爷和湫为她死了,虽然她后知后觉,但应该有个情绪的爆发到后面才好。椿为大家带来的伤害,是一个善良但是无知的人给外界带来的伤害。当她是孩子的时候,人们还能够原谅她犯下的错,但是她不能一直是个孩子啊。

        在椿和鲲即将去往人间的前一个夜晚,湫第二天就要牺牲了,椿湫两人睡在彼此旁边,本来椿可以在这个时候做出改变的,而不是说“你是这个世界上对我最好的人”。我希望见到的是椿终于有一次体贴身边的人了,从而避免了湫的牺牲,或者让湫的牺牲更有意义一些。至少,不要让故事因为椿的不成熟留下太多遗憾,毕竟影片到结束,族人和家人也不能理解椿的所作所为。

        主创似乎把一些没交代的情节放到主题曲里,片尾曲《湫兮如风》中有这么几句歌词:

“有你在我心里真美好,

有一天,会成为你的骄傲,

我一生都在歌声里寻觅你,

为你享受着生命的悲喜,

请跟我乘风而去。”

        我觉得歌里唱的是椿在人间的心声吧,我希望是的,这样的话椿总算有些成长起来了。


        虽然颇有微词,但我是很喜欢这部作品的,因为我的小学时光是由央视少儿频道陪伴的,所以对中国的动画片有感情。希望后来者能够延续它的画风,说一个好的故事。中国动画电影才刚刚有起色,不要想一下子就达到伟大,一点点来,总有一天会有一个出色的作品的。我现在满心期待地盼望中国动画这条大鱼早日飞到天上去!

        现在是2018年,我在2013年吧,这是这个日子,清明时候,闲坐在屋子里,便写一篇动画电影的影评给朋友看,然后就再也没有过这样的写作。今天重拾一点小兴趣,随便写写,懂得也不多,权当记录一点自己的思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