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施善举,舍尽家财的商贾一一陈珠琇
在福温通京古驿道必经之地龙亭古寨,有位被誉为“乐施善举,舍尽家财的商贾 ”一一 陈珠琇。据《陈氏族谱》记载:陈珠琇,字蕴辉,生于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一日,卒于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农历十月初四日,终年四十八虚岁。
据《陈氏通览》记载:陈珠琇,一家世代经商,家道殷实,有“富甲一方”之称。少时从文,勤勉好学,以孝友见闻,性情旷达豪迈,见义勇为,济贫扶困,磊落不凡,常人有急事相求他都慷慨资助。县里有善事,也千方百计相助,从不失信,其善举,有口皆碑,誉享一方。下面列举其二之善事。
其一,他于清同治元年(1860年)至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独自承担霞浦县水门乡观音亭的修缮任务。投入资金数千金,历时近三年方告竣工。如今,观音亭、寨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
其二,他于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七月,他与下坪洋杨春荣等人,联合承担修建于清乾隆年间被洪水毁坏的古驿道之上的杨家溪大桥。修桥的一切费用大部分由他承担。历经三年之久,花费资金数万金。舍尽家财,濒临破产。大桥落成之时,时任霞浦郡守周懋琦亲临现场主持竣工典礼,并特赠四言以扬之。
由于他几十年来常年为公众事业而日夜操劳,积劳成疾,不幸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十月初四日病逝,终年四十八岁。逝后远近村民都为之惋惜,真是“一代商贾,英才早逝”。致于他“乐施善举”的高贵品德,永远在驿道上世代传扬。
(一)、陈珠琇的古宅
在福建省霞浦县牙城镇龙亭村,有明朝修建的通京古道,也有霞浦境内的古关寨。是福建闽东,闽南文人墨客上京求名和商旅往来必经之地。这里曾经是店铺林立,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以古道为中心建了许许多多的古民宅。
乐施善举,舍尽家财的商贾一一陈珠琇其中,最吸引人的是在门楣上所题写四个字“彩凤鸣昌”的古宅,它就是陈珠琇的古宅,房子座东朝西,为清代建筑,具体建造年代不详。据《陈氏文化研究会》记载:该古宅为二进三落二层砖木结构的长方形大厝,长30米,宽60米,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以中轴线的左右两边为侧房、正中依次为大门、门楼厅、天井、大厅、后厅、后座组成。墙基为花岗岩石磊砌约1.5米高,上方为青砖空斗墙,大门为石制构件。上为单檐悬山顶燕尾脊。整座古宅带有江南传统建筑风格布局。从中不仅可见当时家道昌盛,同时也是研究江南古建筑风格如何沿着古驿道传入福建,是不可多得的古民宅之一。
乐施善举,舍尽家财的商贾一一陈珠琇 乐施善举,舍尽家财的商贾一一陈珠琇(二)、陈珠琇的墓碑林
陈珠琇之墓,位于福建省霞浦县牙城镇雉溪马宅自然村约30米的山坡之上,建于清代末期,坐西朝东,占地面积约170平方米。墓型呈太师椅型,为三合土及石板混合结构,并排三棺孔分葬。
乐施善举,舍尽家财的商贾一一陈珠琇据《霞浦县志》之三十四.义行列传八记载:陈珠琇对杨家溪大桥、半岭亭的建设贡献很大,是一位远近有名的义行之士。他以商起家又以商回报社会。他死后所葬之墓的碑文是由清代硕儒、宣统的老师陈宝琛为其所书。并镌刻好,由挑夫三十多人从福州沿着福温古通抬运至龙亭,再由三十多挑夫抬运抵雉溪村马宅自然村后门山墓地安装。
从墓碑中,可清晰地看见阴刻的碑文:颍川郡,显考蕴辉陈公妣刘氏朱氏之墓。左镌:中华民国十一年壬戌仲秋之月;右镌:阳孝男、孙、曾孙仝上。碑左右石柱楹联为福建省宁德清代进士黄树荣、福建省咨议局议员(清拔贡)孔昭淦和内部部佥事聂元釐分别撰写的隶、篆书对联,分别为“佳气郁葱中五鹿三峰留画在,壮观溟渤外风帆烟屿送潮来”;“志幽待倩中郎笔,摹古重镌季子碑”。封墙左右竖立四块石板碑刻,辉绿岩石材,高为120厘米,宽50厘米。碑文为清太子太傅(宣统的老师)陈宝琛题写,记述了珠琇公以孝道,性慷慨,乐助人等平生之事。是集楷、隶、篆书于一体的小碑林,整个小碑林保护较好。
据当地村民传说,陈珠琇与宣统是同学,师从陈宝琛先生(陈宝琛系福建闽侯螺洲人,出生于世代簪缨之家,18岁中举,21岁登进士,在光绪朝廷为“清流党”干将,晚清政治家、教育家、诗人和享有盛誉的书法家,是刑部尚书陈若霖的曾孙,历经清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五朝,历任礼部侍郎、内阁学士、光禄大夫、建威将军、太子太傅衔太保等,而且是“同光体”闽派的扛鼎诗杰,并担任福建师大首任校长)。
由于陈珠琇之墓造型独特,结构简洁是典型的商贾之墓,现已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该墓碑文的小碑林也将是书法爱好者学习和研究陈宝琛书法的理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