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茫茫天涯路 15
第十五章
隐居
1
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我自诩中隐。不难看出,这缘于本人隐在省城一座小院落的八平米耳房之中,并自认为,这是超然之气度。犹如隐士,我在此隐居。然而,我缺乏隐士之淡泊、无为、洒脱、超然和智慧。为了生存,我还要生活得好一点。我恋红尘、贪钱财、重情欲。我是一个凡俗的人,有一颗躁动不安的心。我自诩隐士,不过是自嘲罢了。
同广义和魏光吃过饯行大餐之后,我便背上全部家当,哼着歌儿,从原路返回到四合小院。放下家当,铺好床铺,把新屋子收拾得一尘不染。在房里小憩,感受安居之乐。稍事,我便走出小院,环视四周,熟悉一下“中隐”居所的环境。
太阳低垂在西方天际,阳光洒满门前这条东西走向的小胡同——帅府前巷。小巷阡陌,四通八达,有几根电柱排列在路边,细细数来有八盏街灯。回望四合小院,这小院已经不能称为四合院了。院子当央砌有一道砖墙,将小院一分为东西两院,早先的院门用青砖头给堵死了,成为两院的分水岭。两个小院各开一个大门,自成一统。
我所居住的是西院。东院有枣树一棵,枝叶茂密,同样也有两间耳房,房主已将房屋出租给了几个打工妹。仰头再瞧,房顶上一片青瓦,从瓦缝间钻出的荒草连成了片。举目而望,西南方高高矗立着两座尖尖的塔楼,那是天主教堂的青砖主楼。东边乃是著名的大帅府,人称东北王张作霖的大宅院。北面是沈阳故宫,南面是早已拆毁的盛京护城墙。
四合院所处的位置是沈阳城仅有的几条正南北、正东西的井字街的南部。井字街是由朝阳街、正阳街,中央路和沈阳路组合而成。老沈阳人把方城称之为城里。这就是清朝入关前的古都——盛京城。
四合院、小胡同,是老北京的象征。在沈阳城里,即井字街一带仍还保留着青砖灰瓦,玉阶丹楹的四合院还有胡同小巷,它完全可以和北京的四合院、小胡同相媲美。这一带胡同虽小,却有参天老树为伴,百年老树又给小小院落平添一片生机。老树和院墙挡住了大街上喧嚣的噪音。
身在胡同,我看见古老的院墙,在岁月的冲刷下早已斑剥凹凸,仅存的小院子破烂不堪。正阳街西侧已是大片拆迁,住宅楼拔地而起。历史的古迹渐渐地被现代建筑取代,先辈的脚印也已被后人的车辙覆盖,岁月的流逝掩住了历史的痕迹。
几个小孩在小巷踢球,皮球在青砖墙上撞来撞去。井字街一带常有外国游客光顾,他们拿着照相机对着老宅拍照。百姓眼里的平常之物,对金发碧眼的游客来说都是希奇事物。在噼啪的快门声中,眼前的景象成为了史实。
夜已深,人已静,屋里黑着灯,我躺在床上,激动、难眠。这是新天地,新生活,我回想过去,遥望未来。瞅着那扇南窗,街灯把老槐树的影子映在窗扇上,叶影在风中飘动,在玻璃窗上摇曳,犹如魔鬼的手在向上爬,可总也爬不上来。
已是初秋,清风吹拂,惟有我敏感于秋色。我的苦难,正来自凄风苦雨树叶飘零的深秋,尽管真正的秋天还未来到。我的眼前,晃动着迟亦菲的影子,孙天庆的阴魂也在眼前飘飘荡荡,我有点害怕。
2
自此,我担起了小院卫生的清扫和帮助武阿姨买菜的工作。每天,我都要把小院子连同院门外的小胡同清扫得不留一片树叶、一根草棍。我拿出四个月来卖刀具赚来的几百元钱,赶早去了五爱市场,买来一件廉价西服,还有一些日用商品。穿上新衣裳,我大有白领男士的模样。有了人样,是为了找一份体面、固定、稳妥的工作。
我老实做人,实在做事。武阿姨对我很满意。一天老人家站在上屋门前的台阶上,向我摆手。
我来到武阿姨的房间,老人家像母亲一样问寒问暖。
我说:“挺好。您帮了我,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武阿姨微笑着,问道:“新工作有着落了吗?”
“还没有,不太好找。”
“如果有一份发行工作,类似于推销,你愿意做吗?”
我不加考虑,急迫地说:“当然愿意,我卖过刀具,卖刀具也就是推销。”
“我儿子有一个同学,姓乔,在《北方英才》杂志社当编辑。他愿意把你介绍到他们杂志社,做发行员。我不知道你的意思?”
“都怎么发行?”我的脸涨得通红,一直红到脖根处。
“听他说,是对口发行,面对企事业单位。这是一本新刊物,市场还在培育期。”
“我去!”口气十分坚定。
按照武阿姨告诉我的地址,我去了位于崇山东路的《北方英才》杂志社编辑部,见到了乔编辑。乔编辑又把我介绍到位于北陵大街的云翔大厦,发行部所在地。我拿着乔编辑写给发行部关总经理的字条,找到了坐落在北陵大街上的云翔大厦。
《北方英才》杂志社发行部设在云翔大厦写字楼延伸出来的一块独立的二层楼内。有两块铜牌挂在大门旁,分别是:北方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北方英才》杂志社发行部。一位女接待人员把我带到二楼接待室。二楼有八个房间,总经理办公室、财务室、接待室,一个大房间是发行部,另有四个房间为设计室、策划室,一楼只有一个收发室。接待室也就是会议室,一张椭圆形会议桌摆放在地当央,两圈椅子环绕圆桌。正面墙上,横幅一条,公司训词,赫然醒目:团结协作,进取担当。
接待室里,还有两个年轻男士正趴在桌子上填表格。
“你先填张表,关总经理一会就过来面试。”女接待员发给我一张表格。我拿起桌子上的笔,在姓名一栏里,写上贺复生三个字。我所填写的履历,除了姓氏是真的,其余全是假的。我想,有熟人介绍,聘用方不会对应聘者打破沙锅问到底地。表格填写完毕,关总经理和发行部张主任就走了进来。三个应聘者,立马恭恭敬敬地站起身。
关总经理把双手一摊,说:“都坐下吧。”
张主任介绍说:“这位是关总经理,我是发行部负责人张培。”
我们把三张表格递给张主任,张主任转手呈上。关总经理接过表格,浏览一遍。然后,对我说:“你叫贺复生?”
“是我,我是乔编辑介绍来的。”
“以前做过报刊或是杂志发行吗?”
“没有,但是我做过产品推销。”
他嗯了一声,又询问那两个应聘者的一些情况。同来的两个人,一个叫常风,一个叫马军,均是20多岁的年轻人。
简单问询之后,关总经理说:“好,《北方英才》杂志是一个全新的刊物,它是在振兴东北老工业企业,弘扬民族文化的时代需要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树立先进典型,宣传优秀人物,颂扬民族精英是刊物的主旨。我们的事业为什么能够发达呢?就是有无数个优秀人才和先进人物汇聚在一起,他们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发展。
《北方英才》要宣传他们,报道他们。你们选择做这样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我希望你们来到这里,能够把发行工作做好。为树立公司的良好形象,为公司创造效益,做出你们的贡献。当然,你们的报酬也丰厚的。”
说完,我们鼓起手掌。关总经理摆了摆手,便转身走出接待室。此后,张主任把我们三人带到发行部,这是一间较为宽敞的写字间,发行员及发行部主任均在这里办公。墙壁上挂着地图、记事板;
房间一侧的一张小桌上摆放着一尊大卫石膏像,彰显文化之氛围。写字间当央有两排隔断,在隔断两侧,每两张办公桌对放在一起。拐角处有一个独立的玻璃房子,这是张主任的办公室。
张主任把工资待遇以及提成等具体事宜,向我们作了交代。在试用期,我们每月底薪280元,完成发行数量有奖金,完不成不但没有奖金,还要按比例扣发工资。
张主任引领我和新来的两个同事熟悉了一下环境,并明确了每个人的分工。新来的发行员,包括前几天招聘来的新人,均由有一定经验的老发行员带领,一个新员工和一个老员工为一组,共计十五个小组。
我由吴尚友帮带熟悉业务,负责沈阳南部区域以及辽南地区的发行工作。然而,这一整天,我并没有见到这个未见面的师傅。之后,张主任发给我们三张歌单,叫我们利用业余时间练练唱歌。
请看下集 —— 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