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0:意义的意义
从一月开始,持续性的对007社群关注度高了起来。因职责所在,也和一些践行掉队的小伙伴进行了交流。虽然掉队的理由五花八门,而最终的落脚却出奇的一致,都无一例外的回归到在意义感上。对于意义,很多人貌似存在着困惑和迷茫。
1、意义的那些认知
对于意义我一直坚持着一个观点,那就是意义是由你自己赋予的。走在大街上一个漂亮姑娘对你微笑,你会觉得她对你有好感。实际上姑娘的笑真实含义是什么,我们无法知道。但在这一刻,你给她这个行为赋予的意义就是:因为她对我有好感,所以才会对我笑。
心理学上有个叫建构主义的学派,他们提出过一个观点:你构建了你的外在真实,同样也有一句更通俗一点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我们基于我们的主观认知来了解这个世界,客观的世界因为我们大脑的主观理解才变的有意义。
很多时候我们谈及意义的时候,其实都是和价值感等同的,说没有意义几乎也是在说“我不知道做这件事的价值在哪里”。然而意义感是内在的,这件事你主观上觉得它能做,那就是有意义,一旦产生怀疑,意义感必然消失。
2、意义的价值
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会把意义与实际的报酬和回馈联系起来。比如说工作的意义在于有工资拿、能让自己变的充实,再比如说学一个新东西的意义在于掌握了一门技术。都是有实际可见的回馈给出来。在知识付费快速变现的焦虑大潮中,过程漫长的写作好像真的没有太多实质性价值可以呈现。
存在主义大师,意义治疗的创始人维克多·弗兰克在他的《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中,对于意义展开了很多的讨论。书中从纳粹集中营里的犹太人生存思考出发,提出了一个终级命题“如果有一天,我们的身份,角色,尊严都荡然无存,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活着,那么我们活着的意义又是为了什么?”集中营里的犯人们终日劳作十多个小时,即使生病也想办法努力使自己看起来不那么虚弱,其目的只能避免因伤病而被枪毙。终日机关算尽也不过是为了收工后的一片面包。更多人挺过了集中营的地狱生活,却在安静平和的战后生活中选择自杀。“活着是为了战争结束后与家人团聚,然而出来后才发现,亲人们已经死于战争或集中营,而曾经生活多年的房子也已然属于别人,陌生的社会、陌生的人群让他们无所适从”。
意义感让我们更有勇气去面对挑战,因为有了意义,我们才会选择去做。也因为相信意义,我们才能更坚定。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意义,都只是行动后的一些物质奖励而已。关注奖励让我们变的迫不及待,而一旦行动受挫奖励延迟,我们原本构建起来的脆弱意义就轰然倒塌。
所谓知识付费、写作变现的人。他们首先是一个很厉害的人,其次才是通过写作开展知识付费。而我们只看到变现,却忽略了他的多年积累。所有的模仿学习都只会以失败告终。也只有回归到本心,找到当初给写作赋予的价值,我们才能一起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