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9  本文已影响0人  徐沛

      一转眼,又有半个多月时间没写过什么东西了,再不动笔,怕是手就要生疏了。不动笔不是因为懒,而是太忙。

      国庆之前朋友问,假期你怎么过?我说加班啊;家人问,中秋你怎么过?我说加班啊。即使不去设计公司加班,手头上也有接二连三的事要处理,老师交代的PPT要做好,设计文本要修改,要联系多媒体公司更新视频,课堂上发的英语论文还没有看完,导师介绍的专业书籍也还没有读,静安寺和人民公园的案例需要整理,滨水空间怎么优化设计也还要再考虑。每天有那么多的微信要回复,那么多的消息要关注。事情多了,人就像陀螺一样停不下来,也就很难深想,不深想,自然就没什么可写的。

      学校的节奏比起工作,是要慢很多的。早上可以睡到七八点,上一两节课就没有必须要做的事情了,剩下的时间全凭自己安排。你可以很闲,也能很忙。在忙忙碌碌和无所事事之中,我已经习惯了前者。习惯了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习惯了把能用的时间用足,习惯了只在路上跟家里人打电话。每次爷爷总问,最近还是很忙吧,我说一直都这样啊,奶奶问,什么时候回家,我说过年就回去。总共的通话时间一般不会超过十分钟。

      可是不管再忙,我还是会留出一些时间做“没用的事情”。白天里讨论车行流线,步行系统,生态城市,节能建筑,晚上一个人,就更愿意读读王维的“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品品白居易的“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又或者看看梁晓声的小说,丰子恺的随笔。语言所带来的美的享受是任何声音和视频都替代不了的。读得尽兴了,就关掉所有的通讯设备,写点什么。那个时候,窗外的风都很安静,无人打扰,无人催促,我才可以好好思考,好好说话。

      本科的时候,因为寒假留校的事情跟楼长比较熟。她加了我的微信,看过我写的随笔。有好几次在门厅里遇见,就留我聊天。她说感觉我建筑学的很轻松啊,别人都在加班熬夜做设计,我还有时间写文章。我跟阿姨开玩笑说我比较水。

      其实只要你想,就有时间。

      前不久,研究生的新室友跟我说过:“你有微信平台,我有资源,不如我帮你做推广,做好了就有很多广告赞助。”我也犹豫过,最后不了了之。

      思来想去,写作对我来说终究不是事业,更不是挣钱的手段,而是沉淀和净化,是我对自己的交代,是繁忙的时光之余开垦出的一片净土。所以我还是愿意慢慢来。不受任何制约地做自己想做之事的时间本就少之又少,再多的利益也不值得拿来交换。

      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上海更甚。随处可见行色匆匆的人群,就连在地铁站乘坐扶梯都要靠右,留出左边的一条道给在扶梯上还需要跑起来的人。我们难免会问自己,这样忙有什么意义呢?

        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想,若是有人问我,你为什么而忙?我现在给出的答案是:为了更高的自身价值和更丰富的人生体验。

      一个从小山城里走出来的孩子,没有背景,没有资源,有的只是一颗赤诚之心,有的只是笔底生花,眼中含泪。还有那么多的愿望没有实现,还有那么多的想法没有尝试,我实在想不出不努力的理由。有很多人说,我们席不瑕暖,奔波一生,或许连别人的起点都达不到。可这又有什么关系,总会比自己的起点走得远,我不想有一日仰天长叹“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忙起来不难,难的是在忙碌中保持清醒。忙的意义可能并不在于忙本身,而在于,在这些忙碌的时间里,你是不是一点点在朝自己想去的方向努力,是不是一点点用这些努力孕育自身存在的价值,是不是在辛劳中依然能留存发现美的眼睛和为美停留的心境,是不是依然怀有对于平凡生命的珍惜和对高贵灵魂的尊重。

      我不希望自己在日复一日的忙绿中变成一只目光呆滞,负重前行的龟。否则,忙碌只能成为消磨生命的磨盘,直到你成为生活的傀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