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迟到的领悟
说实话,为了备好《迟到大王》,将约翰·柏林罕及作品多少研究了一下,大到他的创作风格,小到他的成长故事。
学生说:感觉这个封面上的老师很厉害。
问他们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眼睛瞪得像铜铃。
嘴巴像鳄鱼。
手像魔鬼的爪子。
黑帽子,黑袍子,乌鸦鸦的一片。
松居直先生说孩子是从细节读懂绘本的,果然!
![](https://img.haomeiwen.com/i4296999/926fcccec7ca1880.jpg)
约翰一路上遇上了鳄鱼、狮子、巨浪以致上学迟到,导致老师对他惩罚不断加剧。反复的结构孩子们已经很熟悉。
![](https://img.haomeiwen.com/i4296999/6bb1bca3556eb152.jpg)
讨论时问他们:约翰真的在路上遇见了鳄鱼、狮子和巨浪吗?
35个孩子33个说是真的。
周文说:这是做梦。
王江峰不同意:这是约翰的想象。
这样独立思考判断,明知势单力薄的情况下,还能固执己见,是需要多少勇气,又是多少了不起 的事,我是深深懂得的。对这样的孩子,我常常想去拥抱他们。
![](https://img.haomeiwen.com/i4296999/8765b37dcd93b804.jpg)
只是呈现这三种想法,没有任何结论。如果大部分孩子认同是真的遇上,要么就是他们现在的理解水平暂时只能到这里,要么就是我的引导有问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4296999/9cac6c7fb384b41b.jpg)
但高兴的是,他们知道当老师被猩猩抓上屋顶时,是故事的转折。
![](https://img.haomeiwen.com/i4296999/09bf252a51cfe513.jpg)
继续拓展想象:第四、第五、第六天,约翰又会遇上什么?怎么脱身?
遇上猎豹,骑到它背上,让它一直跑,直到它累倒。
遇上老虎,躲进一个它钻不进去洞里面,直到它离开。
遇上蟒蛇,从旁边捉一只青蛙,分散它的注意力,然后跑掉。
好吧,本周的仿编又有素材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4296999/a387086450b6e123.jpg)
下午我们继续看纪录片《地球脉动》,里面有一个场景:尼罗鳄长五米,一口就咬住了在河边喝水的角马,用一个小时将其淹死,然后吃掉。
我忽然明白上午课的问题在哪,赶紧暂停,问孩子:看了刚才的画面,你现在还觉得,约翰是真的遇上了鳄鱼吗?
他们恍然大悟:那是约翰的想象。
也就是说,不是他们的理解能力不行,而是他们的知识储备不够,孩子根本就没有见过真正的鳄鱼,自然天真地认为《迟到大王》中约翰是真的遇上了鳄鱼。
![](https://img.haomeiwen.com/i4296999/d8b5379a5892575b.jpg)
故意问:既然没遇上,那约翰就是撒谎,老师惩罚他就是对的喽?
![](https://img.haomeiwen.com/i4296999/f3f1cf31fe8f0b4c.jpg)
老师惩罚他不对!孩子想象力好,就像《小王子》里面飞行员小时候画的那一幅画,大人都认为是一顶帽子,只有小孩看到了是一条蛇将一头大象吞到肚子里面。詹嘉旭站起来反对。
![](https://img.haomeiwen.com/i4296999/6a5fa340e9ede5b8.jpg)
赶紧让他从图书馆自己找一本书,奖励给他。这小孩不愧为我们班的联想大王。
看绘本,读整本书,观纪录片,无非就是以孩子喜欢的、自然而有趣的方式,将脑袋变成脑海,让智慧游弋生长。这,也不是迟到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