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安慰一个人?

2019-01-31  本文已影响16人  还是太菜

——正确的安慰,大多遵从这样的步骤

01 错误的安慰,会变成更大的伤害

错误的安慰,有时候是因为没有共情。

第一种表现是轻视事情的重要性。

你告诉他你面试失败的失落、你被朋友贬低的愤怒、你被老师误解的委屈,他不以为然地告诉你:“那不过是一份工作而已。”“这算什么呀?没必要放心上。”“小事一桩,心胸豁达一点。”

对一个人来说不重要的事,对别人来说未必如此。轻视对别人来说很重要的事情,这种安慰一点帮助都没有。

第二种表现是忽视当下,只谈以后。

“睡一觉明天就好了。”“过一段时间,你就不在乎了。”这种安慰思路逻辑上当然是对的,我们都知道,所有的情绪都是暂时的,过段时间就会烟消云散,我们的伤痕最终会被时间治愈。它也许可以放在事情已经谈开、对方情绪已经得到安抚的时候,但绝不能一上来就这么说。因为只谈以后不管当下的安慰,对今天心碎的人是冷漠的。

>> 还有一种是比惨。无论你告诉他你置身于何种处境,他好像总能挖出一件往事告诉你:“你这种情况我也经历过,当时我比你惨多了,你这都不算什么。”就算自己没有相关经历,他也会弄来一段别人的经历,强调这一点。

这种安慰逻辑,等于在告诉倾诉者,你拥有这些情绪是错误的,是不应该的。

>> 轻易下判断。她还没来得及细听你诉说原委,还没完全理解你的感受,就开始判断“我觉得你这样有点自私”“我觉得你也有不对”“他可能不是这样想的,你或许误会他了”,俨然一个公正严明、不偏不倚的法官。除了法官还有事后诸葛亮:“谁让你……”“当初你根本就不应该那么做。”

也许你是对的,可是作为被安慰的那一方,情绪不佳之余,你的评判无异于火上浇油。本来只想倾诉,结果还要应付你不公平的评判,真是太累了。而且在一方评判,一方替自己申诉辩解的过程里,本来简单的事情,反而更复杂了。

错误的安慰,有时候还因为错误的共情。

一种是自我聚焦。

和比惨不一样,这种安慰方式是告诉对方我也经历过这样的事,所以我理解你的感受。点到为止、注意方寸的话,这是一种很体贴的安慰。可是很多人说着说着就来劲了,当你对自己的遭遇抓着不放的时候,这还是感同身受吗?

这种安慰逻辑本质是在不停地谈论自己,把关心的焦点从受害人身上转移走,把注意力从受害人身上掠夺走。对方的感觉:“我的经历不断被你投射到自己的经历上,我只让你想到你自己,好像你只关心你自己。”

一种是不请自来的建议。

误以为,对方的倾诉是为了寻求建议,没有等情绪冷却,就极其冷静理性地给出一堆建议。

>> 要的是情感支持,而不是解决方案。

>> 不要贸然给建议,除非对方向你寻求建议。

>> 比建议更糟糕的是贸然替对方拿主意。世界上最了解一个人的,永远是他本人。他无法向你倾诉他生活的全部细节,也会有保留地和你分享他的感受,所以我们对别人的了解永远只可能是局部的,你自以为那是对方最好的选择,却未必是他想要的。

提供忠告之前,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1)对方真的需要我的忠告吗?

2)我提出忠告的时机合适吗?

3)我有能力给出最正确、最合适的忠告吗?

4)我提出忠告的方式,有顾及对方的感受、顾全对方的面子吗?

错误的对待方式

>> 1)交换:拿孩子平常喜欢的东西,去交换这种情绪。

>> 2)惩罚:认为负面情绪是不好的东西,是不应该有的。

>> 3)冷漠:认为情绪是个人问题,其他人难以帮助。

>> 4)说教:对有情绪的人说大量的道理,你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

03 正确的安慰,大多遵从这样的步骤

第一步是“接受”。

>> 一方面,告知对方你注意到了对方有情绪。

>> 另一方面,要告知对方你接受这个有情绪的他。

>> 正确的做法是:“我注意到你有点不开心,想和我谈谈吗?”“你的状态跟之前有点不一样,告诉我,发生什么事了?”

第二步是“提问”。

>> 如果对方愿意说,请用提问打开话题,然后给予耐心的倾听。没搞清楚大概情况之前,不要贸然评判、分析、给建议。如果对方不愿意说,请不要逼问,告诉对方你随时愿意倾听和提供情感支持就好了。

>> 倾诉者总是忍不住先说事情,这个人多么过分,这件事多么不合理,这个遭遇多么让人生气,牢骚和激烈的言辞铺天盖地而来。但是安慰者不能被他牵着鼻子走,你必须把对方的注意力迁移到他的感受上。

为什么?因为人对自己情绪的觉知和觉察,本身就是对自己情绪的瓦解。

第三步,“站在同一阵线”。

>> 其实站在同一阵线,并不是无条件认可对方的行为和观念。站在同一阵线主要是这样一种态度:我站在你这边,我支持你,我的所有想法和建议的做法都将着眼于你的利益,我将和你共进退。

>> 方法就是:先肯定再委婉提出不同看法。

>> 向对方指出他需要改变的地方的时候,不可以直接评论对方不对,或者告知应该怎么做,这样容易把自己放在和对方对立的立场上,破坏刚刚建立起来的“我和你站在一边”的心理效果。拿出同理心,关心对方的福祉,真诚地为他们的利益着想,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四步,“着眼未来”。

>> 这一步要有前面的步骤做基础,直接跳到这一步会让人感觉不舒服,同时对未来行动的策划以引导为主,不要贸然给出建议或替对方拿主意。

第五步,“行动支持”

>> 很多人在安慰的时候,总是在试图告诉对方“你应该做什么”“你可以做什么”,却从来没想过“我能为你做什么”。总告诉人“多喝水”有什么用,“我给你倒杯水去”才体贴。“生病记得看医生”是假暖男,“我陪你去看医生”才是真心汉。“心情不好可以去逛街”是轻飘飘的建议,“要不我陪你去逛街?”才是真闺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