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婚姻育儿

妈妈,你这么好,怎么会碰上不好的老师呢?

2017-11-10  本文已影响225人  逗乐妈Elisa

01

早上上学路上,逗逗跟我说起她们班上老师的趣事儿。说完问我:“妈妈,你上幼儿园和小学的时候,你的老师也很好玩儿吗?”

我:“嗯?我记不起来啦!想不起有什么好玩儿的老师。妈妈记得我幼儿园和小学的老师都不好。”

逗逗很惊讶:“妈妈,你这么好,怎么会碰到不好的老师呢?”

我心里一暖,然后五味杂陈。

02

孩子问“妈妈你这么好,怎么会遇到不好的老师?”,我知道她表达的是:好孩子遇到的应该是好老师。那反过来呢?坏孩子才会遇到坏老师。

孩子的这个想法,我有,我懂。

“坏孩子才会遇到坏老师”。对,就是这个公式,让我在作为一个小孩子被伤害的时候,以及在之后的日子里,每每想起,都会得出同一个结论:我是不好的。因为我不好,所以才会遭遇这些。不然呢,为什么不是别人?为什么偏偏是我呢?

03

心理学上讲,越小的孩子,越是自恋,尤其是小婴儿,会处在全能自恋的状态,以为他就是世界,世界就是他。小孩子长到6、7岁的时候,他的思维仍然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简单粗暴的讲,他们没有恰当理解那些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情的能力。小孩子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那既然是世界的中心,如果这个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就肯定是因为他,他是所有事情的原因:如果是美好的事儿,那肯定是因为他好;如果是不好的事儿,那也肯定是因为他不好。

学习心理学以来,我知道的很多案例,都验证了这个心理机制(应该不是所有,但是大概率):经历伤害的人,会从很多方面怨恨自己、攻击自己:

比如恨自己为什么无力还击?

比如恨自己为什么不反抗、不逃走?

比如恨自己为什么没想到,或者没勇气寻求帮助?

比如怨自己为什么不足够好可以把妈妈留在身边?

比如怨自己为什么不够好可以让爸爸妈妈不离婚?

比如怨自己为什么不能更好点让人喜欢?

比如怨自己为什么这么不懂事惹人生气?

总之,是我不好,是我的错。。。

04

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行为及人格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个体自我知觉的体系和认识自己的方式。也就是说,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认为自己是谁;你实际上好不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认为你自己好不好。

一个认为自己不好的人,会惩罚自己去过糟糕混乱的生活,会认为自己就该被抛弃、嫌弃、虐待,会认为垃圾场才是他真正的归宿。

所以,往往对于经历过伤害的人来说,遭受到的伤害本身,并不是真正的伤害,认为“受伤害是因为我不好,是我的错”才是。因为一旦这样想,他在心理上已经被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全世界遗弃。这才是心理伤害。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听到逗爸那句“这不是你的错”(没错,就跟《心灵捕手》里的那句一样)的时候,哭的不能自已。因为那一刻,我觉得,终于、终于,这个世界上有个人接纳了我,终于、终于,我可以赦免我自己了!

05

我受到了伤害,这不是我的错。嗯,对。

所以我回答逗逗:“哦,你觉得不应该对吗?但是,没有为什么。有时候碰到了就是碰到了,跟妈妈是好还是不好没什么关系的。”

逗逗:“那姥姥没给你选一选吗?就直接把你送到那个学校了是吗?”

我:“妈妈上学那时候没得选。所有的孩子都去那一所幼儿园,那一所小学。。。要是有的选择,该多好!对吧?

逗逗:嗯!

06

写在最后

在幼儿园被虐待的孩子们的爸爸妈妈们,在您万般心痛、讨伐施虐者的时候,一定别忘了那个留在身后的孩子,他可能迫切需要你解释给他听,帮他理解发生在他身上的事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请用行动、用语言、用一切方式让孩子明白:他所经历的这些坏事,不是他的错。错的、坏的是施虐的那个人,惩罚必须她来背。他是好的。你们会跟他在一起,共同面对这段经历。

另外,逗逗,妈妈发火骂你的时候,请记住那只是妈妈原本就有个气要生。借机骂了你是妈妈欺负你了,是妈妈的错。你不是妈妈生气的原因。你挨骂委屈,要发泄、要攻击,向着妈妈来完全是公平的、讲道理的。最最不应该的,是冲着自己来。

请一定要牢记。(当然,我会尽量不犯这样的、欺负弱小的错。。。)

还有,妈妈上班挣钱其实也不是为了你(没有你之前妈妈也是上班的),所以如果辛苦也是妈妈自己的选择,而不是因为你妈妈才辛苦。

爸爸妈妈吵架也不是因为你错,是因为爸爸妈妈有个架需要吵,没有你之前就有吵,以后肯定还会吵。。。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