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习的境界

2022-05-07  本文已影响0人  胡畅舟

我们说完了具体的学习的目的和策略,那么我们的学习最终应该达到怎样的境界呢?其实,随着我们学习的深入,我们的学习也会越来越由外转向内,逐渐在自我的维度上提升境界。而境界这个词包含的也比较多,他包含了我们学习最理想的状态,也定义了怎样才算是真正正确的学习,那么我们的境界到底应该达到什么程度呢?

首先,孔子对学习的不同境界做了区分。他把这些分为了三个层次,一个是知之, 一个是好之, 一个是乐之。而这三个都是学习的不同级别。 第一个知之就是知道要学习,钻研学问本身。好之则是想要知道学问,一直在努力学习。而真正的乐之则是乐在研究学问本身,并不在乎外在的东西。那么问题来了,好之者,乐之者和知之者,他们的区别又在哪里呢?其实在我看来 我们可以把它分为目的和意义上的不同。为什么这样说?因为知之者知道的仅仅只是要学习,那么他为什么要学习呢?也许只是别人告诉他要学习,所以他才会学习。那么这就是没有意义的学习,为了学习而学习。而好之者是知道自己的目标的,但是这个目标并不是钻研学问本身,他并不会在钻研中体会到快乐。他的目标也许是外在的,比如考上一个好大学 或者有一份好工作。正是因为这样的目标,所以他才有动力,那么这算是外在的目标。然后就是好之者,好之者的目标是在内在,不断的提升自己和内省,他把钻研学问本身算作一种快乐。这就是三个目标的不同。也是我认为这三者之间的不同。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对于孔子来说,怎样的境界才算是好学呢?这里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不求,不求外在的物质条件,也就是话中所说的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而另一个方面则是求的方面。我们真正求的应该是对自己内在的修养。而这包括两点,一点就是在学习的维度上应该勤奋,而我们也要对知识和言语理解到最严谨。而另一点就是我们应该对照那些有道的人来不断的内省,让自己变成这样的人。这就很类似于我们学过的“见贤思齐”。只有这样 ,才能称为好学。而在学这一课之前,我一直认为好学仅仅就是勤奋的学习,并且有动力的一直努力,那么这样的好学也就仅仅停留在知识上的学习,而且这也仅仅停留在孔子的好知的层面。但是孔子的好学既包括知识的好学又包括真正的对道的好学,而且上升到了乐知的层面。比如有道而正焉,就是自省和提升生命的维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在我看来,也上升到了好知的呈度,他注意的是学问本身,正向颜回那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聚焦的是真正的道 ,而不是外在的东西,而颜回和孔子这样的钻研学问本身的乐,也称为孔颜之乐。并不在乎外在的东西。而我认为,我的好学也仅仅达到了知识上的层面,并没有再继续上升。因为我认为我还没有达到 一直在追问自己学习的意义的境界,也许我还停留在好之者的层面。但是我却也一直在努力改变自己,我希望我能不仅仅限于对未来的外在的目标的担忧,这也证明我并没有找到真正的乐。而真正的担忧变成我怎样活成一个真正的人,这是一个过程。

那么孔子的学习达到了怎样的境界呢?我们可以通过论语中的一条得知。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在这里,孔子的境界是分为两个维度的。一个是向内,一个是向外。在内的维度是孔子在不断的钻研道,有兴趣,有乐趣,早已达到了乐学的程度。而在外推的维度,是认为自己有天命,有使命来传播道。那么这也就同时做到了立己达人的两种维度。这就是孔子达到的学习境界。

学习的境界是不断在提升的,我们也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提高自己的境界,努力做到真正的立己达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