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所特征在空间设计中的表达 ——自然要素篇 | 研究
温馨提示:喜欢的图片可以点击查看大图哦!
罗燚 奥本辛斯建筑规划设计(中国.英国)有限公司 英国区合伙人/中国区总经理 建筑与城市设计师在建筑现象学中,“场所(Place)”和“场所精神(Sense of Place)”是核心概念和中心议题。场所是有自然环境结合的有意义的整体,这个整体反映了在一定地段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其自身的环境特征(上下文/语境关系 CONTEXT)。因此,场所不仅具有实体上的形式,还具有精神上的意义。通过建立人们与世界的联系,场所帮助人们获得存在于世的根基。场所的本质意义在于,以本真的方式具体化了人们存在的真理。
场所(Place):大体上认为是由空间和性格(Character)组成,即有性格的空间。空间即构成场所的Things的三维组织;性格即所有的Things所构成的氛围或真实空间(Physic Space)。众多设计师(无论是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室内设计师等)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观察空间的方法和态度。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面对着客户、理论、材料、形态、色彩等等要素,他应该从哪里着手展开他的设计之旅呢?
在奥本辛斯(URBAN SYNTHESIS)的设计实践中,我们同样认为:场所(Place)--作为物理空间和人类活动的载体,同时也是人类活动与物理空间之间的互动媒介,具有自然和人文双重属性。正是由于这样的双重属性,使得每一个场地就如指纹一般具有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性。这样的独特性,告诉每一位设计师应当尊重场地属性,认识场所特征。设计师应当让场所中的每一道指纹作为设计的本源,让场所中的信息(Context)引领我们探索设计的过程,而不是设计师凌驾于场所之上,任意改变、甚至根本无法认知场所的特质。
尊重场地的自然和人文属性,应当从其自然要素、历史人文环境、区位关系等三方面考虑。在上一期的文章中,我们着重从尊重场地人文属性及社会经济生活这两个层面去介绍城市规划与环境设计范畴中,所实践的一系列相关的方法和路径:《场所特征在空间设计中的表达——人文属性&社会经济》(点击红字,查看原文内容),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尊重场地自然要素这一层面,来介绍奥本辛斯在城市规划与环境设计范畴中,所实践的一系列相关的方法和路径。
尊重场地的自然要素
场地的自然要素包括场地中的季候风向、光照特征、地形起伏、水流属性等等,这些要素在综合的相互作用下,赋予了场所独特的信息和线索,那么,建筑师该怎样收集、怎样提炼、怎样使用它们呢?
泸州市文化中心建筑与环境设计方案
——场地特征的研究与最终空间设计的逻辑关系
▲ 被道路规划切割后的场地,自然的脉络已经被完全碎片化,建筑师的第一功能是寻找和修复在这块土地上的自然信息,从而运用在未来的人工建成环境中。
场地内部仍然存在一定数量的民居住宅,大多集中在场地中的两个山丘之间的低洼峡谷中的坡道上,这里隐藏着大量的信息(context)。
▲ 场地现状建筑分布自然已经赋予场地内部独特的坡地起伏,非常可惜的是,无视自然状况的道路设计,将城市切割得支离破碎!
▲ 规划地形为了保证场地内地形与周围道路的衔接和通畅,对地块四周边界进行整理!
▲ 地形现状▲ 通过对场所内部的综合分析后,发现在现状居民聚居的范围中,存在着一个由西北至东南方向的盛行风廊。在这个风廊中,居民利用自然的季候风冷却干燥居住环境,阳光直射范围,在这个区域也是由东南向西南敞开,在上图的红色方块区域中,是最佳的可建设区域!
▲ 在上层板上开孔,使新鲜空气可经由多条通道进入中心区域,同时便于建筑内闷热的滞留空气逸出。
▲ 如前所述,场地上的建筑走向应横向发展,因此我们在场地上首先设置了一个水平伸展的廊道。廊道的走向顺着泸州的主导风向,利于形成良好的空气流通。
建筑各部分的场地布局借鉴了中国书法中的“酒”字。这是对泸州“酒城”这一称号的直接回应。“酒”字的不同笔画分别对应了文化中心的四个组成部分,分别是职工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和文化艺术中心。将其打散后以廊道为纽带再将其重构。
建筑各部分外形设计也力求很好地体现泸州的本地文化和场地的地域特征。如前所述,建筑的总平面布局是对“酒”字的打散重构,部分建筑立面形象也与酒相关。糯红高粱是酿制泸州老窖的重要原料,我们将其独具特色的形态运用到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妇女儿童活动中心。
凉山州德昌县城市设计
——气候要素与建筑的生态性、地形起伏与景观的独特性
01 充分考虑当地的日照和居民生活习性
德昌的气候特点为日照时间长、夏季炎热漫长,冬季舒适。典型的此类气候带具有风速高、温度高且略微湿润的特点。
▲ SolarPath 太阳路径:夏季最高日照数达13.5小时(06:30-20:00),最高太阳高度角为85度。冬季最低日照数位10小时(07:00-17:00),最低太阳高度角为39度。秋季平均日照时长为12小时(07:00-19:00),春季平均日照时长为12小时(06:00-18:00),平均太阳高度角为73度。平均日最高温度(包括夏季和冬季)会受所在地区吸收热能所带来的辐射影响。因此该时段会出现在每天下午。
▲ Summer solstice (long day time)夏至(日照最长日)夏季太阳高度较大,建筑阴影轮廓较小。
▲ Equinox (equal day and night time)昼夜平分日(白天黑夜日照时间相等)春、秋季太阳高度角适中,建筑阴影轮廓适中。
▲ Winter Solstice(shortest day time)冬至(日照最短日)冬季太阳高度角小,建筑阴影轮廓较大。
由此可见,当地居民生活在温凉湿润的气候中,但是在夏季应当尽量避免太阳辐射,在温暖的冬季应多晒太阳。为了发挥日照的最大功效,该地区的建筑物朝向应偏转170-240度角,这样一来,房屋不仅多成西南走向,还能够获得东南方向最大太阳峰值。该地最佳偏向应为东南方向205度角。
02 充分利用风的作用,发挥风的降温、通风、减少污染和噪音等作用。
德昌风速图说明该地区的盛行风为东南风。本次规划设计充分考虑风的作用,顺风而动而非逆势而行。充分发挥风降温、通风、减少污染和噪音等作用。
建筑的设计充分考虑建筑的走向,比例以及形状时,应充分考虑风向与风的流动。而建筑物周边地区的设计,比如说广场,树木,水体和风洞的利用会反过来影响风向,风速,温度及气流。在冬季,防风物和防风林可以用来降低风速或者改变风向。防风林可以说是最有效的手段,因为防风林的可渗透性可以直接减弱反方向气流;而密不透风的防风物却可能在反方向造成负压,反而导致气流紊乱。
03 利用内、外部热传导来进行环境和建筑设计
● 外部热传导的利用:
由于热传导的原因,风在经过河流后温度会降低,而德昌地区规划建设的湿地与池塘会让风的温度得到进一步的降低。这种内部与外部空间造成的巨大温差将通过对流给建筑物带来无比的清凉。
不管风向如何,该地区建筑物都可使风向逆转从而减少空气循环。
该地区建筑物的不同走向可使风渗透进来,增加空气循环并提高通风度。
04 原规划对场地的划分和规划思路
原规划对场地的划分和规划思路,没有充分尊重现状和有效地利用现状景观资源,机械地将地形划分为平整的网格,破坏了当地自然地形的魅力、自然景观走向,城市建设和环境资源无法有效融合在一起。
05 本规划对场地的划分和规划思路
本规划设计贯穿 “尊重现状”、“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场地的自然条件,遵循自然等高线、当地盛行风向的走向,利用这两者虚拟放射线形,将场地划分,形成不同功能的地块区域。具体表现如下:
● 强调河流的形式和作用:
安宁河是流经德昌县的主要河流,由县城的东部而过。规划区内溪流由西向东汇入安宁河。尊重河流及其固有形式是规划设计的思路之一。河流的流畅形式与风能的飘逸形态相融合,是设计的元素之一。
● 利用自然景观:
充分利用场地内现有的标志性地物,如河流、溪流、斜坡、岸堤等,并将这些元素融入规划设计中,来进行地块及功能的合理划分、景观的设计与引导、交通的梳理与规划等。
● 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相融:
规划组团及道路打破城市与河流相对隔离的现状,强调城市与河流间的运动平行关系,及与城市的和谐共生关系,利用现状景观中的自然形式,将规划区内各个区域连接成一个融合的整体,并保持场地的通透性,充分享受河流及沿岸景观带来的城市美感。
● 城市入口形象的特色:
城市的入口通道将建立在现状地形允许的节点处,通过过街天桥将南北的地块连接为一体,增加城市整体的连贯性。此处的连接天桥被打造为特色的景观通道、“空中花园”,成为德昌县特色的门户形象展示区。
● 建筑的美观与舒适、实用性的结合:
建筑的规划设计追求美观的同时注重通风、日照、朝向、间距等条件,保证其舒适实用性,达到“以人为本”的目的。
具体表现如下图:
以上仅为奥本辛斯在项目设计的实践中,对场所“独一无二性”(UNIQUENESS) 的思考和探索,针对场所内存在的独一无二的自然要素的挖掘和设计呈现,来达到设计本体的独特性!实际上,在实际的工作经验中,每一个设计目标所涉及的思考方向和路径都是多样性的,更脱离不了人文、社会方面的作用和影响,由于篇幅有限,在本文中并未讨论怎样处理人文及社会诸多要素在设计展开过程中的影响。
希望这篇文章仅是抛砖引玉,将设计师和社会对城市的关注从设计成果在视觉效果的聚焦上,拉到一个对理性的认知的过程上,从而让更多的讨论,放在对设计本体要素:自然、人文、社会、经济等诸多特征上来,思考这些要素是怎样被逻辑而理性地运用在设计过程当中,而不是简单地在模仿和抄袭一些所谓时髦绚丽的视觉符号!
点击查看往期「奥本辛斯」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发表在AXD空间艺术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