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6

2019-05-16  本文已影响0人  心有所畏
行书是最实用最常用最看得到功夫与审美偏好的书体,但当今书坛动辄圣教序、米芾、王铎,殊不知路线错误可能会造成后天难以补救的思维定式,终生难逃窠臼。

1.  什么时候我能学行书?

建议初学书法的前两年内就要接触行书。

很多人会认为这是天方夜谭,尤其是从唐楷入手的同学们,因为这打破了他们的常规认知:两年,连基本笔画都练不好呢!

首先说,唐楷入门是个误区,大地老师在专著《中书汇书法入门指导手册》中解释得很清楚,这里就不多说了。初学者学习行草书的目的并不是要取得多大成绩,而是理解自然“书写”的道理,因为笔法从笔顺而来,无论是篆隶,抑或碑楷,只能观察到点画外在轮廓是难以理解的,先理清“自然书写”与“笔顺”才能谈到笔法。

与真迹对比,刻本虽不是以现存真迹本为底本,但足以说明问题。刻本“金”字于偏向于“碑楷”,不见起收之迹,而写本中每一笔的起行收,乃至笔顺与节奏变化都交代得清清楚楚,更偏向于行书。

2.  我应该从什么行书入手?

我相信大部分人会不加思索地脱口而出:“《圣教序》”

的确,《圣教序》很经典,可以说是行书必学,而且是可以终身临写的一部经典。曾经有位老先生对我说:“学《圣教序》是一辈子的事,每年花出点时间从中获取营养,而不是要一次学通,也不可能一次学通,因为这就是个‘王羲之书法字典’,需要营养来取就可以。”

我认为这位老先生说的很好,同时也认为《圣教序》不适合初学者,尤其在没有专业老师指导的情况下。初学者观察墨迹都难以准确把握笔顺、笔法,更别说直入碑刻了,从墨迹入手进步会更快些,而《圣教序》的优势更在于结构的精密。

那从二王?也不好,二王墨迹多双钩本,经历过“再加工”,原本的侧锋书写也会变成中锋的效果,不但已失书写时的“自然”,更增大了难度,故不适合初学者。

3,行书入门向大家推荐这几位书家

①智永《真书千字文》

智永的真书可以当做行书对待,笔笔精到,交代清晰,相对二王用笔简单,绝对是初学者的最佳范本,不论是楷书或是行书,由此入手必不会走入歪路。

智永《真书千字文》

②陆柬之《文赋》

《文赋》是经常被忽略的一部作品,陆柬之的舅父是虞世南,用笔颇得二王精髓。相较之二王墨迹,陆柬之的《文赋》更适合初学者锻炼基本行书用笔,作为行书入门的第一帖再合适不过。

陆柬之《文赋》

③赵孟頫《闲居赋》等

赵孟頫行草书历来是初学入门的极佳范本,且其存世墨迹较多,可取法范围较广,既可作为初学的踏板,亦可深入整个体系研究。其传世作品《闲居赋》、《秋声赋》可谓初学入门的最佳范本,其相较《赤壁赋》《洛神赋》笔法更加简单,相较手札,章法也更加易学。

4为什么不推荐颜真卿与宋四家

颜真卿行草书在书法史上的卓越影响力丝毫不逊二王,但初学者学其行草书有很多困难。首先,颜真卿《祭侄稿》因情感流露,笔画形态及质感初学者较难把握;其次,《争座位》为翻刻本,笔法较为含蓄,不如墨迹看得清晰直接;最后,颜真卿《祭侄稿》其本身为草稿,书写相对轻松随意,有了一定鉴赏能力自然可以获益多多,但初学者难以把握其用笔结构的基本规律。

由于宋代印刷术的普及,工楷的实用性已经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抄经、誊书等活动被印刷术替代,宋人书法也逐渐脱离了“楷法”的束缚,强调书写“自我”,逐渐发展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尚意”书风。

宋四家书法较之唐代用笔更加洒脱,个人符号鲜明,在对他们的个人经历不了解的情况下更容易流于表面形式的模仿,甚至发展成“俗化和套路”,因为越鲜明的特征就越容易出效果,并且固化为习气。在心态相对自由的书写过程中,很多“意外效果”是难以甚至无法复制的,有时理解比写像更为重要。

蔡襄《脚气帖》

苏轼《致季常帖》

米芾《李太师帖》

黄庭坚《寒山子庞居士诗卷》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