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写作第21天

2017-03-30  本文已影响0人  小恶魔_

坚持写作第21天,今天写作主题是写自己擅长的一篇文章。

其实对于擅长的东西,我想说没有谁天生就擅长什么东西,也没有谁天生就不擅长什么东西。所谓擅长写的东西不过是自己首先在头脑里有一个概念,有所写作的东西应该是怎样的架构。有清晰的认知和了解之后才能写出来,而这些东西其实是可以习得的。对你想写东西头脑里脉络很清楚,有印象有认知。之后要明确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比如写小说你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写它可以给你、给读者带来什么样的收获等等。

通过反复习作,熟练掌握它行文的套路不断重复,慢慢练习以后就成了擅长的类别了。

写作是能够调动大脑,使大脑处于活跃状态且效率极高的方式,同时它对你的所学是再回顾再审视的过程。它可以快速的整理思维方式,认知结构,同时可以提升个人表达能力。对于我来说,通过这一段时间学习写作,持续输出的过程,我发现自己在表达方面比以前有比较明显的改善,所有我会继续下去。

我自认为我在写哪类文章方面没有特长,但这段时间坚持练习,自己对写读后感或者对学习过的知识写总结有过尝试,有一定写作基础。我今天就写一下我关于最近学习到的东西的一个总结一个回顾吧。

最近学的一本书叫做《学习之道》,它是一本教你怎样学习的书,也就是学习之母。

本书作者是一个跨界冠军,他从国际象棋界跨到了太极拳界。作者在很小的时候拿到了国际象棋的全美冠军,但在28岁时激流勇退,从头开始学习太极拳,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又取得了太极拳冠军。作者在这个过程中并不仅仅是学到了更多太极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总结出一套学习的方法。作者以自身的经验和成果向我们演示了这套学习经验的有效性。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给自己下一些定义,比如把自己归为学数学比较厉害,学文科就不在行的人。老把自己投下这种预设,会使我们在学习一门知识之前就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思想和意识,这样是很不利于学习新东西的。这种心理暗示,往往会给我们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首先给测试者们做一道简单的数学题目,测试者都做对了。之后拿一组难度比较高的题目给测试者们做。一些测试者做错了,他们觉得自己只是没有学太懂,暂时没有掌握这方面的知识。而另一些做错题目的人觉得他们不适合学数学。于是把这些做错题目的人分为两组,之后再让他们做一些与一开始做的题目难度相同的题。这时候实验发现,后一类把自己归为不适合学数学的人大多已经连最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了。这就是心理暗示带来的巨大差别。所以我们学习开始之前就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对自己做客观的评价,做自己的主人,不要被心情或者思绪情感所牵制,更不要把自己归类,有先入为主的思想。

第二点讲了学习的步骤。我们通常在学习一个新的东西之前都会想要了解它的全部,想要了解整个框架。而作者不是这样的,他在学习一个新的东西时是以画小圈的方式来学习的。所谓画小圈就是反复琢磨钻研一个一个的知识点。比如国际象棋,反复钻研一个兵一个王怎么走?它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形?在每个情形下该怎样应对?把一个点击破,全面掌握之后再学下一个点。等全部点都学完了,你会发现所有知识点都了然于胸,每个细节每个方面你都知道。于是可以进行下一步了,下一步就是组块。所谓组块就是把每一个知识点填充到架子中,镶嵌到系统里,把它们组成一个整体。把这些小圈连起来成一个大圈,这样就成了一个坚固殷实的知识结构。这样做的效果是整个知识框架已经形成,而且其中每一个细小的结构连接点也掌握得非常清楚,这样的学习效率很高,而且掌握得很扎实。作者提醒不要像我们之前做的先有大框架再来学小的点,而步骤恰恰要相反。

当你学会了学习步骤之后,实践时,整个学习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和阻碍。接下来作者就告诉我们该怎样面对这些糟糕的事情。当你面对阻碍时首先应该学会接纳它,接受它。因为困难和阻碍是客观存在的,你不可能控制环境,所有只能去适应环境,而适应的第一步就是接受。当你学会适应环境之后,下一步的进阶是要与环境和平相处并且感谢环境。所谓感谢环境的原因,是因为一件事情有坏的方面那必然会带来好的方面。你的注意力和重点不应该放在它给你带来的糟糕的一面,而应该发掘因为这件糟糕的事情,有没有带来不一样的自己?有没有新的认知?你应该感谢这段不太理想的经历给你带来一个平时不能唤醒的自己,让你因此习得了新技能,这是平时得不到的意外收获。

等学会第二个阶级之后,最后应晋升到最高阶——主动创造阻碍。为什么要主动创造阻碍?因为当能主动创造阻碍的时候,自然已经与阻碍和平相处了,更重要的是自动创造阻碍之后,你对环境的应变能力,应急反应更进一步提升了,环境变化的方式再多,多不过你千变万化的处理方法。整个人更具有弹性,遇到什么样的糟糕情况都可以轻松应对。不但不被环境所影响,反而对环境驾轻就熟,成为主人。

这就是他的学习之道,也是我们在学习之前就该学习的学习之道。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