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烽火,军歌嘹亮-53】北上抗日:中央军的担当
【抗战烽火,军歌嘹亮-53】北上抗日:中央军的担当
1.关山难度
古北口又称虎北口,在北京密云北(见上图)。有“京师锁钥”之称,兵家必争。王以哲的东北军67军(下辖107师、110师、117师)第107师奉命北出古北口,在青石梁一带阻击日军,掩护后方中央军集结。
有点小诡异?明明是自己的防区,怎么没混上主力,仅仅分了个掩护任务?小孩没娘,说来话长。被日军从东北赶出去后,东北军就成了客军。连东北都没有认真防守,何况异乡?枪杆子,就是在异乡活下去的资本。如果连抢都没了,沦落异乡,势必形同乞丐。
东北败军入关内,撤防到长城沿线,整体战斗力并不强。从此后东北军的表现看,喜峰口、古北口和冷口都是东北军暂防,后让其他部队接防。更有甚者,驻防冷口的东北军106师直接弃关逃跑,让后面上来的中央军很是被动。
2.铁甲雄狮
中央军(张治中的第五军)对日军的第一次战斗发生在一二八事变后,从签订的停战协议上看,日军并没有占到太大的便宜。这一次的古北口,中央军第一次来到了北方战场。江南的水障迟滞了日军的进攻,而空阔的北方更适合机械化部队的展开,飞机、坦克、航空母舰等机械化主战武器在一战中已经出现了。
冈村宁次曾经做过一首打油诗:“敌非敌,山水是敌;交战我不爱山水。”这次,日军到了一个没有山水的地方,三维立体化作战方式给古老的长城防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中央军的结局,也已经注定。带队的是徐庭瑶,此战后,对军事机械化爆发出来的巨大威力深有体会。
长城抗战后,率代表团赴德、法、苏等国考察军事、交通,著有《机械化军备论》。他首创中国最早的装甲兵,亲身参与了装甲兵指挥作战,被称为“中国的装甲军之父”。
3.时间就是生命
1933年1月1日,中央军三个师和骑兵第1旅、砲兵第4团合编为第17军。这个军的主力就是我们在一二八事变中提到的教导总队,国民党唯一的全德械师。
徐庭瑶任军长,邢震南任副军长,季鼎任参谋长。主力三个师为:第2师,黄杰任师长;第83师,刘戡任师长;第25师,关麟征任师长。
2月26日,25师在徐州受命,3月5日必须到达北平边上的通州。
黄杰第2师则要求从潼关、洛阳一道在3月8日到达通州。
处于更远的湖北孝感的刘戡83师则要到3月20日才能到达。
日军不等人,东北军不靠谱。防御作战被迫使用添油战术,第十七军的无奈,又有谁知?25师、2师和83师依次败给了日军——第八师团,128骑占领热河就出自该师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