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最大的三个痛点在哪里
“我们在生活中迷茫过,痛苦过,挣扎过,并试图用断舍离的方式远离纷扰。然而,这个风靡日本的极简主义是否是拯救自己的救命稻草呢?”
大家好,这是乐学分享的第01期
作者 | 游蕾
来源 | 学必有方(ID:lexue258)
最近朋友非常欣喜,说她看了一本书并从中体验到极简主义带来的改变,并强烈推荐我也看一下——《断舍离》。
这本书由山下英子所著,讲述了一种风靡日本的超级整理术。 断舍离的意思就是:把那些“不必需、不合适、令人不舒适”的东西统统断绝、舍弃,并切断对它们的眷恋。
另外有一些人将此概念引申到对人际交往之中,他们会对身边的朋友和人际关系网进行筛选,删除消极负面的朋友和没有价值的人际关系。
将「断舍离」修炼到最高境界的人会快刀斩乱麻,毫不心慈手软。哪怕是从小一起长大的闺蜜,为了不受负能量的侵蚀、或为了提高人脉质量,不惜放弃多年友谊,拉黑并删除其联系方式。
那么,这种「断舍离」的文化真的适合每一人吗?又有什么样的痛点隐藏其后呢?
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多余的废弃物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
01
迷信与盲从
断舍离文化并不适合普通大众
日本的经济发展较我国是领先的,人民生活水平也相对较高。尽管我国各大城市的居民生活都趋于富足,但在小城市、县区和山村,仍然有大量的贫困人口。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从大山里拼出来的大学生,他迷信这套文化的结果是什么?再极端一些,如果把这套文化搬到经济落后的国家去推行,又是什么结果?
我是一个80后独生子女,父母是建筑工人,尽管从小不缺衣不少食,但工薪阶层并没有什么可以铺张浪费的机会。衣服都是破了才会丢掉,丢掉前还要剪掉扣子、拉链。如果是贴身衣物,大部分是要缝缝补补继续穿的。
父母的朴素和节俭是受到儿时的生活环境影响。长大后家里的生活越来越宽裕,自己也开始工作赚钱了,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我也会丢弃一些不用的废弃物,尤其是租房搬家的时候。
记得有一次我丢掉了上学时候的一件棉大衣,那是一件颜色鲜艳、样子老旧、松紧老化、纽扣脱落的旧衣。却被母亲想起来就拉出来批评一顿,斥责一番,教育一通。但我能理解他们那种为之可惜的心情。
所以说,如果你和我一样,属于工薪家庭甚至还在底层社会摸爬滚打,那就不要盲从。与其购买后奉行断舍离文化,不如从源头进行节制:不为打折购买不需要的东西;不为攀比购买不适合的东西;不为欲望购买低性价比的东西。
有些人选择断舍离,能因此提高效率增加收益,而另外些的人,会因此陷入恶性循环。
同样的东西,有人拿来能创造收益,有人拿来却增加支出。但,谁都没有浪费的权利。
02
旧物已去,新的却迟迟不来
老话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听起来非常有道理,放不下过去就得不到未来。然而,现实中确实存在一些「旧的已去新的不来」的尴尬。
为什么新的不来?因为你切断的是和物、和人的关系,是在外的东西。
我身边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女孩因为对目前生活环境的不满,只身一人去往大城市打拼。也是她运气好,也是她努力。女孩找到了一个电话销售的工作,并在城市中有了自己独立的房子(尽管是租的)和存款。
女孩搬家的时候丢掉了所有的旧物,开始享受富足、充实而无拘无束的生活,享受不需要看着价签也不需要货比三家的购物乐趣。然而世事难料,公司因为财务丑闻而陷入危机,领导拿着员工投资公司股权的资金跑路了。一夜间,她丢了工作和所有存款。
可惜的是,女孩真的斩断了和过去的所有联系。她到处借钱粉饰自己困窘的生活,最终陷入网贷危机、也失去了所有人的信任。
她找不到工作,除了借钱——消失——再借钱——再消失之外,不知道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自己在这个城市中生存下去。
因此,当你能够给自己充电,给自己带来新鲜的血液,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思维模式,并创造并获得更大价值的时候,才可能做到去旧迎新。
如果只是学别人去做某种形式上的仪式,不在精神层面,心里层面做好和糟糕的自己say goodbye的准备,那么你只会失去的更多。
03
被动断舍离
要做乒乓球还是纸团?
前面我们讨论的都是我们大家主动去对其他人、物、或者关系进行筛选、优化。那么,既然有主动的、目的明确的「断舍离」行为,就一定会存在被动的「断舍离」,即他人对我们的一种拒绝和永久性远离。
回想一下,自己是不是曾经有过被分手,被离职,被淘汰,被排挤的经历?是不是感觉孤独无助,痛苦不堪,甚至意志消沉?
「断舍离」中痛点之最莫过于被他人断、舍、离。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在原始社会,被排斥、不合群意味着很难生存下去,意味着死亡。所以到今天我们还是从内心中非常害怕别人的拒绝。但当我们遭遇被动「断舍离」,又该如何警觉起来,避免反复伤害呢。
1. 时常自省。
通过自省,我们可以觉知到自己的不足,和与他人的差距,并保持灵敏的洞察力。
说白了,「断舍离」的核心是没有舍弃没有价值的东西。不论是不需要的,还是废弃物,或者是执念,都不能产生价值,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讲是累赘,是拖累。
因此,避免被动「断舍离」,就要自省,就要提高自己的价值。不论你是哪一种社会角色。
举个例子,如果作为母亲不能学习育儿方法,就有可能被远离;作为妻子不能照顾好家庭,就有可能被离婚;作为职员不能为公司创造价值,就有可能被离职……
2. 提高反脆弱能力。
有人问到,如果已经被他人「断舍离」,该怎么办呢?
大家应该见过纸团仍在地上和乒乓球仍在地上的不同结果吧。一个趴在地上无法起来,另一个却能高高弹起,甚至是打压力度越大,弹起的高度越高。
这是什么原因呢?
没错,就是反脆弱的能力不同。反脆弱就是人民在面临失意、困境、打击等逆境的时候,是否有办法让自己借此机会更进一步,让自己变得更好。
我们中国人常说,吃一堑长一智。这不是说如果你在这里跌倒了,今后就绕着走,而是告诉你要提前考虑这里是否有跌倒的风险,如何避免或降低这种风险,这就是具有反脆弱性的。
回到上一步骤反思、自省,然后学习反脆弱的能力,使自己借此机会变得更优秀吧。
3.存有善念和感恩之心。
既然事已至此,何必还执着于那份伤害。
如果你经历过被动「断舍离」,那么,就和这种被伤害的痛来一个坚决的「断舍离」吧。
你知道吗,一个人的身上如果被插入一刀,那么,给他带来最大伤害的不是这个刀子和伤口,而是他每天把刀子拔出来看一看,然后继续插入伤口。
心里上的伤害亦是如此。我们经常会陷入到某种伤感中不自拔,还会反复揭开伤疤并在上面撒盐,最终一边叹息一边抱怨着,为何伤口这么深,那么痛。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心存善念和感恩之心,就不会陷入痛苦的泥沼。
请感谢那个伤害我的人,是他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