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想法成长励志

《你好,之华》:那年,你是否也给他写过信?

2019-03-12  本文已影响0人  童童谣言

01

这部《你好,之华》,让我想起那些给我写过信的人。

我的第一封信来自一个男生,大锋,初一结识,同班一个女生的小学同学,同县不同乡,隔得不远,当时我们通过一封封信,从初识到结识十几年。

高中开始,很少写信,但是暑假我总会骑自行车去他家。很巧,读大学时,我们也在同一个城市,周末我还会乘车去学校找他。

直到我返乡成家,他在另一个城市发展,才慢慢疏远,联络少了。

很单纯的友谊,满满的都是关于书信的记忆和一起玩耍的快乐。

校园时代,本就喜欢写东西,书信成了很好的抒发之处,为此,还有一个外市的女笔友。

初中时,我从一本作文杂志中,看到她发表的一篇作文,写得特别好,按上面的学校地址写信过去,没想到,我收到了她的回信。一来二去,成了互动较多的笔友。

从未见过面,中考后就失去了联系,笨就笨在,两人都没提前留下家里的联系电话。但她的名字,至今还记得,郑文静,罗源县人。

到了高中,仍有一些书信往来。都是初中的几个特别要好的同学,他们去了其它城市,有给我寄生日贺卡,难过时安慰我,高考前为我鼓劲加油。

满满的知心话,暖暖的祝福语。

大学时,多了一些高中同学来信,有些甚至是之前在班上并不说话的,在信里却特别有话说。

这样的单纯时光越来越少。大二开始,基本就没有了,因为电话的便捷性和QQ的普及,很快转变成通电话和QQ聊天。

02

唯一可惜可叹的是,那时的我,固执地认为,人的记忆是深刻的,如果有意义,有价值,一定会铭记在心,不需要另外保留什么做凭证,所以,每到毕业,就会把当时的书信一起都烧了。一封也没留。如果有在的话,一定是高高的超大叠。

烧的时候,曾质疑自己,以后是否会后悔,还傻傻地自我安慰,如果以后忘了他们中的谁,肯定是彼此感情不深。

相比之下,却认为照片更珍贵,因为它留下了那些人那些年的瞬间,一张张存在相册,未有丢失。

这一字一句都是对自己的真心实意,既是过时的文字,也是真实的记录,更是珍贵的记忆。

如今,何处寻?现在是追悔莫及。

现在的通讯工具多也快速,能发图文,还能发音频视频,缩短了传达时间,也拉进了距离。

实际联系的,却越来越少。尤其是不在身边的老朋友。

因为日常打交道,应酬往来,圈子维护,都是身边的人,他们是亲戚,是同事,是客户,又或是可能会帮助到自己的待结识对象。

又因为成家立业后,生活不仅仅只有自己,还要应对家庭家人,工作客情等等。

时间被占用,心思更是复杂,哪还有闲情逸致,来怀念,来问候。这些不是该退休后才有的安逸吗?

日复一日,如前行的车轮,刚经过的路线,会留下深刻的痕迹,但路程远了,之前的印痕早就了无痕迹,也许被风吹散,也许被雨淋乱,其实是自己的心,已然不在乎,早早把它淡忘。

03

偶然,会看到像《你好,之华》这样一部怀旧电影,其中演绎着你过去的某个场景时,这时,一不小心,一些老友往事,一点点渐渐清晰地呈现在脑海。

他,也许是你的初恋,你的死党,你的偶像……

也许,你也和我一样,在书信往来中,收获了真诚的友情。

也许,你曾偷偷写过一封信,最终却没有送出,当做一场宣泄和告别。

也许,你揣摩了很久,写下一封表白的信,并鼓足勇气送给喜欢的他,结果是得到了对方的回应,接收或拒绝,反之,石沉大海。或喜或悲,但了无遗憾。

也许,你有很多话想跟他说,心里默默想过百遍千次,但不吭声,也未动笔留下一字。因为这样的隐忍,曾错过,错失。

记忆的故事,千种万种,无外乎在于,那年那时,你是否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是否争取了自己的所想。

人,事,总在变化中变化,没有哪样,会原地不动地驻守在你初识的地方。

能做的就是,中意他,就行动,努力抓住他,不管成败与否,不要留有缺憾。

而我,这周做了件,自认为很有意义的怀旧之举,把保留的一套明信片(大学时一位老师的作品明信片), 一共十二张,自己留了一张,其它全部送出去,贴上邮票,塞进邮筒,寄往那一个个充满学生时代气息的纯真回忆。

送上问候,最主要的是,告诉他们,我未曾忘记他们,也记得曾经的美好,更希望,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能够多联络,让这段难得的相识,能够延续得更长更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