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2月18日《白夜行》等
《白夜行》是东野圭吾的一部脍炙人口的悬疑小说,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丝丝入扣的逻辑推理使其成为众多书迷心中的佳作。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我们不禁对雪穗和亮司这两个孩子的罪恶产生追问和思考。
本篇以流畅生动的文笔梳理小说的故事脉络,用四个标题逐层讲述围绕雪穗和亮司的成长环境、经历遭遇和社会背景,唤起对这个悲伤故事的深层理解。
亮司和雪穗的家庭,或许只教会了两个孩子两件事,一个是活下去,一个是不能没钱。19年来,他们为此作下的恶,虽然无法原谅。但其实深究,他门并非生来就是“作恶的花”,也是受害者,被扭曲心灵走上加害者之路。
正如文末:悲伤的故事,唤起一声发愿: 让花成花,树成树,各安本分,得世间和谐。推荐。
《海浪》是作家伍尔夫创作鼎盛时期写就的一部意识流小说,堪称巅峰之作一一《海浪》不仅具备了意识流小说的典型特征,还别有一格以高度诗意化的语言文字演绎了整部小说的故事情节,这也是这部作品有别于其它意识流小说的独特之处。
非理性的、无逻辑的、潜意识层面的人物内心独白描写和散文诗般的象征、隐喻、联想和抒情,是这部作品的两大特色。
书评作者在文章前部已经敏锐地谈到了以上这两点:“我哈哈一笑,思绪偶尔需要“意识流”一下,伍尔夫的意识流不赖,有被作者的诗意描写惊艳到”。
意识流的写作手法可以将小说人物的内心世界无死角、全方位地呈现给读者,因为没有正常生活状态下的理性和逻辑的过滤掩饰,便于读者深刻到位地领会作品的主题。作为现代派先锋作家的伍尔夫更善于表现内心深处最真实的一面,这也是她的创作理念。
人生的状态何尝不似海浪那般潮起潮落、变幻无常?作家以诗化的语言和抽象化、程式化的方式,通过对自然界太阳的升降、海潮的起落和草木的枯荣的描述来诠释生命的意义。
正如本篇所写的:“对我来说,这部书最大的亮点是海浪的涨落与太阳的变化形成了时间之河,感受着生活的浮沉”。
佛学中有一个核心的观点就是“无常无我”,意谓世间万物并无恒常,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自我的人生亦是如此。这点与《海浪》所表现的主题不谋而合,人生如海浪般的波动以及由此产生的人的内心世界的困惑,构成了生活的现实。
文末的这句话:“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会是什么味道?”体现了评者对于这部小说的理解,对于人生的感悟。一如书评的标题 ---“生活从来都不是完美的,就像一句未曾说完的话”。推荐。
@晴望有雨
20岁开始,他生命中最美好的青春时期,在16个州县工作过,平均一年零两个月换一个住所;26岁之后,一直遭贬,直到他43岁到达黄州。43岁是他生命的分水岭,变得豁达、幽默、豪放派诗词的开启,生命有了不一样的呈现。他就是苏东坡。
纵观东坡的一生,一直走在流放的路上,或是被谪贬的路上。谁的生活可以如此的颠沛流离?几十年的岁月当中,从南到北,从东到西。
但他作出千古之词、书画俱佳,所到之处留得政绩,种蔬菜养家畜,开发各种美食,没有改变对生活的热爱。
在梳理完苏东坡的人生足迹,不免唏嘘,《苏东坡传》的作者林语堂说:苏东坡是英雄,深以为然,他是最接地气,也最能飞逐在云端的英雄。推荐。
过年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