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一揽江湖众怪才文学艺术

史上最热闹的音乐作品——序曲《一八一二》

2018-05-04  本文已影响2256人  渴死之水
image.png

序曲《一八一二》是柴可夫斯基最受人喜爱的作品之一,由于演奏这部作品时宏大的乐队规模和超常规乐器配置,使其强弱对比剧烈,动态变化极大,弱声时静若游丝,强音时惊如炸雷,而且音乐层次丰富,声场定位变幻莫测,因此非常适合用来做音响效果测试。在老一代发烧友中,序曲《一八一二》一直是最经典的试机指定曲目之一。

莫斯科救世主大教堂毁于1812年的拿破仑侵俄战争中,直到1880年才完成重建。这年10月,俄国著名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教育家,莫斯科音乐学院的创建人,也是柴可夫斯基的老师,尼古拉·鲁宾斯坦请柴可夫斯基为莫斯科艺术工业博览会写一首大型乐曲。他提出三个题目请柴可夫斯基选择:(一)博览会开幕;(二)亚历山大二世加冕二十五周年;(三)救主基督大教堂落成。老柴选了第三个题目,写了一首序曲,称为“用于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落成典礼,为大乐队而作的一八一二年庄严序曲”,后人简称为序曲《一八一二》。

老柴写的这首序曲,是一首专供广场音乐会演出用的乐曲。作品以1812年俄国军民为了保卫祖国,与拿破仑侵略军英勇战斗,最后赶走侵略者,获得历史性的伟大胜利这一史诗般的史实为题材,讴歌了俄罗斯人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战斗民族性格,彰显了俄罗斯民族的伟大形象。

1812年,拿破仑以六十万大军入侵俄罗斯,兵锋直逼莫斯科。俄军在名将库图佐夫统帅下,疏散民众,坚壁清野,烧毁粮草,并暂时放弃莫斯科。拿破仑的军队在俄罗斯严寒的冬天得不到补给,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再加俄国军民的奋勇反击,最终彻底崩溃,只有两万人逃回法国,其余全部被歼灭。拿破仑仅带贴身随从绕道德国狼狈脱身。俄国人民为这次伟大的反侵略战争胜利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俄国文豪托尔斯泰以此为背景写出了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传世巨著《战争与和平》。俄国文学家在这个题材上取得如此辉煌成就,俄国音乐家自然也不遑多让,老柴选择鲁宾斯坦给出的第三个题目作为创作目标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为了适应在开阔广场上演出,老柴把这首序曲的音乐处理得十分热闹,采用了超大规模的乐队,其中包括了三个定音鼓、三角铁、军鼓、大鼓、铃鼓、钟、钹等等,最让人震撼的是乐队中配置了大炮,在序曲结尾时还加上了一个军乐队。

序曲《一八一二》绝不是老柴最优秀的作品,却绝对是最热闹的作品。他在创作这首乐曲时,认为这只是一首应景作品,不会有什么艺术效果。他在给他的资助人,也是他的精神恋人梅克妇人的信中写到:“这首曲子将会非常嘈杂喧哗,我创作它时并无太大热情,因此,此曲可能没有任何艺术价值。”但出乎意料的是,这首不被作者自己看好的序曲却成了最受大众喜爱的作品,并给他带来极高的声誉。

1882年8月20日,这首乐曲首演就获得巨大成功。乐曲中所表现的爱国主义思想内容,再加乐队宏大的气势,尤其是末段种、鼓、排炮齐鸣所渲染出的热烈气氛,使观众大为激动。老柴自己也说:“我还不曾感到如此的兴奋,获得如此辉煌的成功。”高尔基也称赞说:“这首序曲是深具人民性的音乐,像平稳的波涛那样庄严有力地在大厅回荡,它以一种新的东西摄住你,把你高举于时代之上,它的声音表达出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极其成功地描绘了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威力及其雄伟气魄。”

序曲《一八一二》采用奏鸣曲式,乐曲开始是一个序奏,它包括两个主题。第一个主题舒缓庄严,它的旋律来自一首宗教歌曲《上帝,拯救你的民众》,表现了俄罗斯人民在灾难降临时祈求上苍保佑的虔诚。接着,音乐速度逐渐加快,力度逐渐加强,音乐中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号角声和呐喊声,表现了俄国人民不断高涨的爱国热情和同仇敌忾的抗敌信心。

序奏的第二个主题是由木管和法国号吹出的骑兵主题,勾画出了库图佐夫将军统帅下俄国军队的英勇形象。

序奏结束后,乐曲进入呈示部。它的主部主题显得痉挛不安,像旋风一样急促,这是对战斗场面的描写。

在主部中间,响起了用法国号吹奏的《马赛曲》旋律片段。在这里,老柴用法国的标志性符号《马赛曲》来象征拿破仑的侵略军。

接着,音乐通过上行和下行音阶的相互对抗,来描写俄法两国军队的激烈战斗。

序曲的副部主题抒情而优美,具有浓厚的俄罗斯民歌风格,它表现了俄罗斯人民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副部中的另一个主题的具有舞曲特点,它的旋律演变自一首俄罗斯民歌《在大门旁》,表现了俄罗斯人民乐观、豁达、幽默的性格特点,这是对俄国士兵在紧张的战斗间隙中,欢快地舞蹈休息场景的描绘。

序曲的展开部和再现部综合运用了前面出现过的各种音乐材料来描绘战斗场景。这时《马赛曲》已经逐渐失去了耀武扬威的嚣张性格,转入较低的音区,显得很晦暗,旋律也显得扭曲而破碎,预示了侵略者难逃失败的命运;而表现俄罗斯人民的两个主题却得到不断加强,展现了俄罗斯军民在战争中一往无前,不断取得胜利英勇形象。接着《马赛曲》片段再次出现,却与急速下落的乐句连系在一起,表现了侵略者兵败如山倒,狼狈逃窜的情景。

在序曲结尾,音乐的情绪达到了高潮,在这里,铜管乐器加入进来,老柴善于运用铜管的特点得到了充分彰显,无比灿烂辉煌的铜管把胜利的喜悦渲染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这时,钟声、鼓声、礼炮声响成一片,表现了俄罗斯人民举国欢庆胜利的盛大场面。

最后一段有两个版本,老柴的原作是采用沙俄国歌《上帝保佑沙皇》的曲调,后来俄国作曲家格拉组诺夫把这段音乐改为格林卡的《光荣颂》曲调,苏联时代大多按这个曲调演奏。

由于序曲《一八一二》深受人们喜爱,所以许多著名乐队和大师级的指挥都演奏过这首序曲,多家唱片公司也录制了不同版本的唱片。其中,备受推崇的是水星(MERCURY)公司出品的,由匈牙利指挥大师ANTAL DORAT指挥,明尼阿波利斯管弦乐队演奏的版本。这个版本最早录制于1958年,1995年PHILIPS公司又出了CD再版。这个版本的卖点在于炮声和钟声,录音时动用了1775法国制造的大炮,钟声则来自于纽约河畔教堂的大钟钟声,可谓不惜工本,真实还原了拿破仑时代的炮声。很多人买这张唱片就是冲着炮响和钟声而去的,却往往忽略了音乐本身。


image.png

虽然MERCURY版本声名遐迩,但我最喜欢的却是1978年TELERC公司出品,由Erich Kunzel指挥,辛辛那提管弦乐队演奏,并得到基辅合唱团助阵的那个版本。我说不出喜欢它的具体理由,也不需要理由,如果一定要说的话,那就是这个版本中大鼓声破空而来的那种排山倒海般的效果我在其它版本里感受不到。也许别人并不这样认为,但我的感受就是如此。

乐曲链接:http://t.kugou.com/song.html?id=2EJSLc5t7V2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