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

美化和合理化——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 003

2021-01-03  本文已影响0人  静若无心

又一本拖了太久的书。

书本不能一气呵成看完的最大问题是无法形成统一完整的印象和评价,曾经认可过什么、否定过什么,都已不再清晰。第二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细节的散失,印象再深刻的观点和内容禁不住时间的磨灭,最后落笔时,只能是无关痛痒、东拉西扯的几句闲谈

本尼迪克特的这《菊与刀》应该也是这样。

豆瓣上看到这本书的中文版版本多达20种,可见流传之广泛。有一天和同事吃饭时聊日本,她也信手拈来这本书作为佐证。

迪克特的主要观点是要从各个角度来说明日本人矛盾的个性及其原因,从而去解释何以日本人在二战中异乎“正常人类”的表现:既有持“菊”的一面,诗意、柔美、自在,也有持“刀”的一面,坚忍、残酷待人,也残酷待己。

但是,迪克特在追根溯源这些文化和历史时,在解释日本人性格的两面性时,却因为“深入了解”而变得“理解和宽容”,甚至经常流露出欣赏和喜爱的态度。作为一位人类学家,本来想客观中立地剖析的对象,但是形成文字时,慢慢地有了立场和偏爱。

我作为一名读者,看到这种转变是极其明显的。

据说战后日本人特别喜欢这本书,那是自然。这分明就是在褒扬日本人的民族性格,就是对一切残暴和侵略行为找出来一个合理化的解释,而且这个解释分明有点美化日本人的国民性。

我身边很很多日本粉丝,各个年龄段各个阶层都有,非常狂热。听说留学欧美的人回到国内,很快就会回复出国前状态;但是留学日本的人,却终身保持对日本文化的高度认同。我的房东老太太,第一次见到她就觉得她无论外表还是讲话都挺日化的,后来听她讲述,果然在日本留学生活过十多年,女儿也因为疫情,从已就学一年的英国,转而考到东京大学。

所以,我最终认为迪克特因为多方研究而慢慢认同日本文化,从而在本书中,对日本国民性以及日本对亚洲众多国家的伤害行为给予合理化解释。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无法喜欢这本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