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读书会<文学作品>文学小菜园

【谈写作】写作者如何挖掘内心

2023-02-04  本文已影响0人  寻香V

写作者如何挖掘内心

独处是必要的。我经常独坐乱想,或者散步乱转悠。这是一个修炼。但是并不刻意,一个人放松地呆着,每天十分钟就好。散步也是放空自己的过程,并不留意什么,让思绪浮上意识之中,就有收获。有的人散文带着功利心,试图捕捉到什么感人的事情,这样做是写作文的方式,不是文学写作的方式。文学的素材很少是直接捕捉的,更多是间接打捞的,这样才能深刻鲜明。

观察生活,你捕捉的是他人的生活,而从记忆里打捞,那才是融入自己血脉的生活,那才是自己的。

拿红楼梦来说,作者每天接触的都是富贵人家的老爷少爷公子小姐丫头老妈子,要么是今天来一个人客人,明天有一顿宴会。哪一个人那一顿饭值得写呢?如果你每天记日记,你是无法分辨的。

也有人说事件有大有小,我要写大事件必然会好。经历过战争的作家千千万万,写出好作品的寥寥,能提炼的是少数,能打捞出来的更是少数。西游记的妖魔鬼怪从哪里提炼的呢?莫非作者见到过很多恐怖的人?假如这样的话,他如何能活到写作的那一天呢?或者说他也是类似的恶人,才得以生存?

作者需要的深刻的洞察力和同情同理的心,并不需要配备高倍望远镜。一叶一菩提。对世界的认识和对自我的认识,并不需要走遍千山万水。旅行家写出佳作的极少。

佩索阿,舒尔茨,卡夫卡他们都是没见过多少世面的作家,普鲁斯特更是常年缠绵病榻,海伦很小的时候就失明了。连基本的视觉感知都丧失的人,都可以写得好,只要探求内心。相反,拥有明亮的眼睛和强健的四只,满世界游走,不见得可以写出好文章,记录无数日记,不见得有一篇是发自心灵深处的。

伟大作家的作品看起来就很舒服,很引人思考,无外乎是和读者最久远的记忆合拍,引发共鸣而已。能总结出中心思想的作品,为什么不干脆写成一句格言呢?效率岂不是更高,既然讲道理,何不直截了当?拐弯抹角意欲何为呢?

写作和读书的道理类似。学问渊博的人写作基础好,这是事实。但是不意味着就能写出优秀的文学作品。文学不是讲道理,不是用概念来思维,而是用具象来表现。内心不能呈现有意味的具象,表现起来就是空洞抒情和说教,写了人物众多的故事,也会类似剧透,不断告诉读者故事的来龙去脉,读者的审美感受从何而来呢?那种被剥夺了想象力的文本,如算术题一般枯燥,和文学八竿子打不着了。

文学不是手艺活,它是艺术活动。你可以将一只虾的最细微的地方画出来,但不是艺术品。齐白石的虾,寥寥几笔。用的也是墨汁毛笔,比你还节省,却是艺术品。

也有的人说,他画除了神韵,却不知道画家内心呈现的是什么意象。带着显微镜是找不到神韵的,神韵来自心底,通过时间发酵,打捞上来的才有神韵,有情有意味。

金粉银粉画不出美丽的图画,精雕细刻也画不出《蒙娜丽莎》。文学艺术贵在像与不像之间,并非故意弄成那样的效果,而是从心底打捞上来的意象,本来就是一种幻化过程,它和世间任何人和事都不同,它是超越生活的,指向未知的可能性。

梦,能抓住人心,但梦不会是某人某事的照片,它自带光环,所以攫住人心,令人迷惘也令人回味。

写作是寻梦,也是造梦。假如没有艺术的生活,是很难有艺术的体验,也就写不出有艺术性的作品。艺术的生活也非赏花望月或者吟诗抚琴的表面化生活,而是拥有一颗追求美的心灵,在庸常岁月里带着一份诗情来体验。每个人都会做梦。

胡适诗云:我不能做你的诗,正如你不能做我的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