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

儿童心理学笔记:关注孩子的安全感

2020-09-12  本文已影响0人  Ethan尹遁

近期听儿童心理学讲座做的一些笔记:

从心理学上讲,性格是人在后天形成的社会行为方式,与人相处时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行为态度、行为特点。性格大致经过几个阶段:形成期(出生到11岁左右)、定型期(青春期11岁左右到18岁左右)、成熟期(18岁左右到55岁左右)、更年期(55岁之后)。其中,形成期(涉及到早年的无助、对家庭的依赖等)和定型期(生理和心理矛盾时期等)是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

人格的形成包含三个层面:先天禀赋(智力和生理)、成长环境(家庭、学校教育、社区、所在地区的亚文化)、个人特殊经历。 

中学阶段,比关注孩子更重要的是关注孩子的安全感,包括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周围环境的安全。这个阶段,由于班级中、不同年级孩子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各有不同,可能会有威胁、欺负、拉帮结派等问题。要让孩子知道,遇到麻烦了要对父母说,如果他们遇到了问题不能解决,父母能帮助他们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并且,暗中保护比公开保护更为有效。 

由于儿童的生理和心理都处于发展阶段,可能许多大人看来很容易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会有一些困难。要理解这一点,帮助他们找到克服困难的方法,而不是置之不理或者吵孩子或者什么都帮助孩子做。孩子遇到困难时的处理方式,对孩子长大成人之后独立解决问题和应对生活的能力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于有判断力的成人可能不太符合,但对于尚没有形成判断力和社会性的未成年人是很符合的。如果青春期的孩子与坏孩子结交,大部分是出于不安全感、不被理解等,大人应该在孩子青春期之前就开始转变与孩子相处的方式,开始以平等、朋友的方式与孩子沟通交流,让孩子形成“无论遇到多坏、多没有办法解决的事情,都是可以告诉爸妈”的意识。 

学习内容是老师的事情,父母可以帮助孩子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学习生活、学习习惯。尤其是孩子从上中学开始,学习教材和内容会有一定的难度,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生活,防止孩子厌学很重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