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文艺爱情青春青春那些鼓舞青春的文章

烟花易冷 第三章 缠绕

2017-10-07  本文已影响0人  Tiffany112

“请同学们课后准备一下,下次课前每人交一篇影视评论。无论从什么角度切入都可以,但要让我看见你的思考和用心。”现当代文学老师吩咐道。
“影视评论?已经很久没有看电影了,哪有什么评论?”李玫边收拾桌上的书本边说道。“槿妍,你打算写什么?亲爱的,你不如就写写那晚跟帅哥去看的那场电影吧。哈哈!”
槿妍笑了。“少来了,那晚看了什么,我已经不记得了。对了,好像是部外语片。难道我要写《论国际友人的毛发为什么比国人浓密》吗?”
“哈哈哈。你真逗。说真的,你和雨枫到底怎么样了?面也见了,电影也看了,不要告诉我你对他没感觉。”李玫暗暗使劲。
槿妍一下就听出了弦外之音。“不要瞎猜了,我跟他不是一类人,你懂的。”
“我不懂,我觉得你把自己看得太低了。咱儿又不差,为什么不能勇敢一点。再说了,很明显他喜欢你,这就说明你也很优秀啊!”李玫锲而不舍。
“没用的。不是优不优秀的问题,我跟他,不合适。”槿妍不想再想下去。
“为什么不合适?我看很合适。”李玫简直恨铁不成钢。这小妮子,表面上伶牙俐齿,怎么心里这么不自信呢。
“他有点……木。你懂吗?就是,他不太懂得跟女生相处。”槿妍终于又找到一个理由,这个理由,一定能很好地说服李玫和自己。
“木?他是没谈过恋爱吧。第一次喜欢一个人,不知道该怎么相处很正常。”李玫依然不放弃。
槿妍最后顿了顿,答道:“亲爱的,你说得对。那你和你家那位就别折腾了,人家也是第一次恋爱。你们好好的,啊。”
看来这话题是进行不下去了。

Paste_Image.png

雨枫又来电话了。
“槿妍,上次你说那里看电影太贵,不要浪费。我觉得你和别的女生不一样,难能可贵。那我这次带你去另一个地方。你一定会喜欢的。”雨枫神采飞扬。
槿妍哑然失笑。果真很木。是真的没有听出我的意思?这与他的优秀太不相称了,难道理科生都是这样的。
她本能地想拒绝。电话那头好像未卜先知,抢着补了一句:“去嘛。好不好?”面对这样一份无法形容的热忱,槿妍觉得,如果自己再拒绝,真的有点不近人情了。
地址并不远,雨枫推着一辆自行车,和槿妍并肩往校外走去。半路上,他还请示走开一会儿,去买了些吃的。
果然如雨枫所说,这里是完全不同的所在。沿着街边的一条林道岔进去,没走几步,一幢两层的青砖楼房出现在面前。它素淡无华,甚至有点老旧,看上去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修建的楼房了。房子周围还有一些夜宵和水果摊档,人们来来往往,倒蛮热闹。
让槿妍没有想到的是,这居然也是一座电影院。
“这里也有很多电影看,而且五元一张。怎么样?很满意吧。”雨枫看着槿妍惊讶的表情,内心笃定自己如此英明。
此时的槿妍,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自己的心情。说不上感动还是惊喜,倒有点莫名的心酸。面对眼前这个傻得可爱又可恶的男子,她有点哭笑不得。
一楼是恐怖片。显然,这是宿舍哥们传授的经验:“想要姑娘尽快成为你的女朋友,那就带她去看恐怖片。你懂的。”
看着银幕上时不时弹出血淋淋的诡异脑袋,槿妍不仅怕,更有点恶心。她说:“我们去看别的吧。好吗?”雨枫答应了,默默跟在后面。陪她上了二楼。
二楼播放爱情片,陈奕迅的《贱精先生》。典型的港式无厘头,有猥琐搞笑,也有拼凑的莫名感动。黑暗的影厅里,槿妍听到旁边轻微的响声。转过头,雨枫拿着一瓶葡萄汁,旋开了盖,递过来。“走了这么久,喝点水吧。”接过饮料,右边再次递过来一小包好丽友,撕开了口。“要不要吃点这个?”
槿妍那冰冷的心,仿佛渐渐地暖了。
这夜告别的时候,雨枫说:“我觉得你很像电影里的一个人。”
“谁?不会是卢巧音吧。”槿妍笑道。
“阿娇。你像阿娇一样漂亮。”雨枫鼓起勇气说。
不知怎地,听完这句话。槿妍有点慌,她很清楚自己的外貌,绝对不可能到达那么高的高度。“阿娇?你一定是眼花了。”
“是啊。发型像,脸型像,就连你脸上的几颗小痣,都有点像阿娇。”雨枫不敢再说下去,他怕自己会越说越语无伦次。
“痣。”槿妍心里有点怪怪的,她仰起头,礼貌地答道:“虽然不怎么像,我还是谢谢你的夸奖。”


那晚回来以后,槿妍已经不太想再出去了。
文学课作业,她写了一篇影评:浮生若梦,梦终须醒——《半生缘》观后记。与其说她喜欢这部电影,不如说沉湎更适合一些。
张爱玲的这部电影,是槿妍记忆里的一味苦药,苦得心痛,痛得麻木,麻木便安然。在这部电影里,世钧与曼桢宛若水墨般深沉的感情与云烟般浅淡的缘分,让世事的起承转合安排了每个人无奈的命运。爱憎会,怨别离,求不得。佛家七苦占了有三。在槿妍的心里,这就是人生的况味。
如果初中小学给她带来的伤痛是突如其来的狠狠一击,那么高中三年,才是软刀子慢慢磨人心。她14岁读高一,16岁进大学。人人夸她是天才,是神童。唯有她厌恶自己,到底是因为读书太早、年纪太小,承担不了被生生拔着长的压力,还是因为天生愚钝,全然不明世事规矩,一腔热忱只落得笑话连连?
云晓一中是全省最为知名的重点高中。尽管她隶属地市,面向下辖九县招生。既没有省城集中的优质教育资源,也缺乏先进教学设施和如云高楼的宏伟气势,但这里的学生年年在高考拔得头筹,就连省教育厅也要对云晓高看一筹。不仅如此,她还是拥有自东晋南北朝至唐天宝爨文化历史遗迹的悠久老校,这让云晓更添了一份厚重而神秘的底蕴。
也许是积下太多旧债,当槿妍进入这所重点高中时,丝毫没有感到欣喜,更缺乏拥抱新世界的勇气。她的心,仿佛早已无所谓惧怕什么事,又仿佛一滴雨水也能将她卷入深渊谷底。
开学第一天,她就吐了。跟父亲去买日用品,半路上阳光刺眼,顿时腹痛恶心,蹲在路边。看着女儿痛苦的小小身躯,父亲不知该如何安慰。想到接下来就要让这个不满十四岁的孩子独自离家住校,在这个亲友杳渺的城市里生活学习,面对巨大的厮杀竞争,一时间心底泛起丝丝疼惜,代替了初送她入校的豪迈与狂喜。
幸运的是,槿妍的班主任恰好是父亲一位远亲的女婿,算下来槿妍应称他一声姐夫。将女儿带到教室的时候,父亲对这位远亲侄婿说:“她年纪比较小,如果可能的话,帮我照看她一下。”“嗯,放心吧。他们都是高中生了,有自理能力。”
度过了初来乍到的一个月,生活开始显露出真实的颜色。中考成绩优异,不代表高中就能得心应手。都说上了高中,女生的思维就明显比不上男生。还真是,月考一下来,槿妍就懵了。数学,满分一百五十分,她居然只得了五十四!看着考卷上红叉满目疮痍,简直怀疑自己是不是拿错了别人的卷子。坏事接二连三,物理也砸了,化学就更不用说。唯一能挣点脸回来的,只有语文和政治。那也还是干巴巴刚过及格线。这还是那个中考全优的自己吗?尽管班上大半同学的惨况一个比一个惊吓,唯余零星可数几位勉强能看,但槿妍的心力,几近轰然坍塌。
“我是,快不行了吗?”心底无声的质疑与诘问,不知道该向谁讨伐,亦没有人可以回应。只剩下床头闹钟的滴答声,在告诉槿妍,光阴易逝,往日不可追。


槿妍疯狂地学习,仿佛想将自己整死。然而巨大的心理压力、繁重的课业和极限压缩的休息时间带来更痛苦的事情。她惊恐地发现,就连最后的阵地也将失守——语文课在走神,政治课如云山雾罩,历史课上她无数次睡了又醒,看见手背已被自己咬得伤痕累累。
在这个分数决定命运的年代,成绩下降就意味着一切尽毁,不要谈兴趣,更不要谈艺术。如果你还想谈情怀,那你怕是疯了。那年的天空,始终是乌青色的。气压很低,常常下雨,看着同学们周末也争分夺秒猫在教室里自习,槿妍想跟上去,却挪不动腿,想问句话,又讲不出音。槿妍觉得,空气是那么的灰暗清冷,好像大滩大滩的墨汁层层叠叠密不可分,压得人透不过气。刚晴朗了没几天,又回到了暗云蔽日的旧时光。在这里,没有朋友,只有游魂。什么都没有意义。唯一能陪伴自己的,唯有和自己一样沉默到哑掉的书。
她累得很。她恨自己,也怨这阴森学校。她在自习课上看《牛虻》,老师把她小说收走,说这简直不可救药。她一边行走一边呜咽,没有眼泪没有声音。
期末考成绩下来了,槿妍考了二十四名,刷新了她学业的耻辱巅峰。拿到成绩单的时候,正是隆冬寒假,一家人围坐在炉火边闲话家常,故作轻松,没有像初三滑坡时那样厉色示警。而这个时候,她已经不懂得如何心痛,又如何装作毫发无损。
从小她爱看书,常常边捧着一本童话故事边守看锅炉,直到妈妈从远处大叫着匆忙跑过来才醒觉饭糊了的味道。那时,抓到什么看什么,去亲友家做客,只要能发现一张带字的纸就不会觉得无聊。而如今,书带给她的,不仅是压力,更是一根救命稻草。
槿妍开始疯狂地搜寻一切可以慰藉与励志的文章,希望在那一行行如泣如诉的滚烫字眼中找到可以让自己傍依的勇气。终于在《读者》上看到一篇《我是过河的卒子,不能回头》,讲述一个农家子弟发愤图强终于考上首都名校的故事。她把它一字不落抄了下来,有空就拿出来读一遍。从此以后,见字抄字,见文抄文,不知不觉,已攒了厚厚一本。
高一终于结束了。
槿妍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文科。她是明智的。理科排名十八,文科排名第五,孰优孰劣一目了然。等到努力到无能为力的时候,你觉得走投无路的时候,可能这就是上天开的那扇小窗吧。


快到国庆了。雨枫要去天津,问槿妍要不要一起去见见他哥和哥哥的女友。槿妍谢绝了。转问有没有什么礼物想要。也不用。这七日,本来也有几个同学相邀一起去天津玩,没想到这么凑巧,她便退却了。她只想和李玫去城郊走走,听说那里有个大观园,正是红楼梦的拍摄地。
“其实你为什么不跟他去呢?去见见他哥哥,多好!说明他对你很认真嘛。”李玫问道。
槿妍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能说:“我觉得太突然了,我们才见过几面。还没有到这么熟稔的程度。”
李玫明显不想听槿妍这个理由。“有机会真要见见这个雨枫,到底是何方神圣。让你欲罢不能,却又若即若离。”
国庆的北京,不像其他城市人潮清退,反而熙熙攘攘挤满了来自全国的朝圣者。从三环出来,摇摇晃晃停停走走,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到了城郊。再转乘十分钟,终于在一座金漆朱红大门前停下。
大观园还真远。学校在三环,这里起码在五环外。北京的一环又一环,简直就是一张巨型蜘蛛网。以紫禁城为圆心,层层包裹,车水马龙,新旧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昭显着京城独一无二的雄浑气概与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每次李玫掰着手指慨叹北京是如此之大大大的时候,槿妍就忍不住笑道:“是啊!北京就像一支硕大的棒棒糖,小心粘坏了你的牙,爱吃甜食的家伙。”
即便在五环外这个冷门旅游地,槿妍和李玫也被人群裹挟着,下了车,进了门。

移步入园,首先看到就是由石头堆砌而成的假山——曲尽通幽,这不正是书里宝玉根据唐诗人常建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而题的那条小道吗。沿着妙道取经蜿蜒穿洞而过,正是进入大观园的第一座桥梁——沁芳桥。此桥正处于潇湘馆和怡红院之间,想到书里各色人物于桥上款款来往的景致,槿妍仿佛已看见了彼时红楼那些令人嗟叹的情与事。
书中在沁芳桥上游有片桃花林,黛玉葬花在那里,宝黛共读西厢也在那里。然而眼下正值十月,面前一片枯丛,花红早谢。行人纷纷,扶老携众,大家皆奔着宝玉的怡红院而去。槿妍默默伫立在桥边,望着池水中抢食的成群金鱼出神。这段百转千回的千古痴爱,终究付诸悲恸结局。唯一不变的,是岁月留下的沧桑和不见炊烟的余情。只有这些不知疲倦的鱼儿,一抹简单的吃食,半亩方塘寒泉,即可让它们雀跃欢欣。
李玫已经跟着人群走了好远,看槿妍还呆立在那里,老远叫着:“看什么呢?还不去宝玉家里瞅瞅?”槿妍已经不太记得书里怡红院是不是在这个方位,只见一处华美院落匾额上书“怡红院”三个烫金大字。入得门来,西府海棠、东侧芭蕉怡然在立,果然怡红快绿。两旁游廊相接,蜿蜒挪移;院中山石点衬,美不胜收。
槿妍心心念着黛玉,不顾得慢慢欣赏这许多景色,便拉着李玫直奔房内,一入门就看见三个塑像围立桌前,却是宝玉、袭人和晴雯。塑像神情兼具,惟妙惟肖,然而不知是材质太过粗糙,还是缺点别的什么,越看越觉得形容枯槁,失了颜色。李玫说:“怎么跟电视里不太一样啊?原来房间这么小这么无趣,黛玉家不会也是这样吧。”
槿妍和李玫手拉手从怡红院正门出来,顺着小道向前走,就是林黛玉葬花的地方——依然一片秃黄草坪,唯有一块碑石孤零零地立在那里,上边刻着“花冢”二字。“‘人面桃花相映红’、‘夹岸桃花蘸水开’,有关桃花的诗都那么美丽,可惜我们来的不是时候。”槿妍喃喃自语,李玫打趣道:“哟!诗人呀。”转眼踏过沁芳桥,潇湘馆已然在眼前。果然是翠竹千竿,幽窗指凉,不愧是林黛玉的居所。
上高中的时候,就有同学叫槿妍为“林妹妹”,更有人在背后赠她八字评语:“卓尔不群,桀骜不驯”。槿妍对这个称呼很矛盾,分不清人家是夸她才华馥比仙,还是说她性情太乖僻。八字评语倒是没有听见,是大学后才有一位老同学悄悄告诉她的。而对如今的槿妍来说,叫她什么都无所谓了,因为自己知自己事,无非是半生红尘去,浮华可堪怜。这是槿妍的自嘲,也是她心境的真实写照,尽管这与她年轻的身体和活泼的外表并不相称。
潇湘馆翠竹林立,“竿竿青欲滴”,既高洁儒雅,又傲骨清芳,含蓄中还透出丝丝活力,将主人的脱俗出尘和绝世才情衬托得淋漓尽致,又为黛玉的叛逆避世构筑了一片栖息之地。
这是黛玉的性格,直不堪折,槿妍也是这样。她明白,如果少时的自己懂得卸下原本不属于自己的厚重,懂得和别人相处更加圆融一些,就不会被生生折断,也不会成为今天始终心怀难舒的自己。
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