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撂狠话,伤了你的心,到底是为什么?
上周末,表姐跟他5岁的小儿子又因为“多看了会儿电视”的事吵起来了。
“坏妈妈,我再也不想再看见你了,这里是我跟爸爸的家,你出去!”
小外甥看到电视被直接关上,气急败坏,直接跟妈妈“宣战”。
表姐呢,也不甘示弱,马上回击:
“你说什么?再给我说一遍!天天给你做饭、辅导作业,我还没被气死,就让你少看会儿电视,你就这样?”
“我才是生了个白眼狼,白养你了!”
每次吵架,这俩人都得互飙狠话,脾气一个比一个大。结果呢,都以大哭收尾,谁都不好过。
最关键的是,“飙狠话”这事好像越来越成了小外甥的习惯,只要什么事不如他意,伤人的话随口就来。
最让表姐担心的是,不光是跟爸妈,就连远在老家的奶奶过来,孩子也毫不客气,动不动就说“坏奶奶”、“我打死你”。
好几次她看见奶奶一个人在房间偷偷抹泪。
“才5岁的小孩,怎么就这么狠的心。
说他是故意的吧,他可能连这话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但你要说他不懂事,他又次次能戳中你最疼的地方,想不跟他生气都难。”
明明前几天还是自己怀里懂事听话的孩子,怎么忽然就变了脾气?
撂狠话、伤人心,孩子这样做的时候,我们又该怎么平复自己的心情,规范孩子的行为?
每次孩子撂狠话,妈妈们都是既心痛又心烦。借用一位朋友的话:
“孩子大喊大叫,在外面撒泼的时候,我真是一点也不想包容他们,那一刻就觉得这孩子太讨厌了,想让他马上闭嘴,离得远远的。”
但你知道吗,有时候“爱说狠话”真不一定是孩子的错。
1. 语言能力突飞猛进,进入诅咒敏感期
“诅咒敏感期”,一般会在孩子3-5岁的时候出现。
这个时期,孩子刚刚进入疯狂地学语言、用语言的阶段,渐渐发现语言的力量。
他们会开始喜欢不分场合地使用一些脏话或带有诅咒的话,而且越是被制止就越爱用。
有的孩子可能是故意模仿大人说话,变成“小八哥”。
有的孩子则开始试着用一些“有力”的语言来试探、发展自己的力量,观察身边人的反应。
尤其当他们发现有些话会引起父母明显的情绪变化时,他们还会觉得有趣,于是就会不断重复这些话,引起爸妈的注意。
比如有些孩子在说完一些狠话、脏话的时候,你一脸严肃地问他“你刚刚说什么”,
他可能会跟你嬉皮笑脸,然后像知道自己做错了一样,很小声地重复或者直接不说话。
像这种情况,就明显是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到了诅咒敏感期。
只要父母不过度关注,孩子很快就会把这些糟糕的语言习惯给忘掉,不再提起。
但如果你偏要盯着孩子的言行,一听到类似的话就“瞬间上头”,表现出一些过激反应。
那结果只会让孩子感觉自己的话“起作用了”,反倒会导致孩子频繁地说下去,满足自己追求刺激的心理。
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会说狠话,可能只是因为他们感觉被父母忽视或者需求没有被满足。
对于大人来说,这些都是好好沟通就能解决的事。但因为孩子们年纪还小,他们不知道要怎么跟父母讲出自己的感受,于是只好选择“发脾气”这种最直接的方式。
所以,当孩子发脾气、放狠话的时候,他的潜台词很可能只是:
妈妈,你为什么没有看见我很伤心”或者“妈妈为什么不能跟我好好说呢。
这个时候,你要做的就是试着找到孩子背后的需求,共情孩子的感受,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首先,你可以蹲下来,平视孩子的眼睛,让他感觉自己是被关注的。
其次,你可以试着帮助他们感受自己的情绪,给情绪打标签,以此试着找到情绪背后的原因或者需求。
比如,你可以这样说:
“你现在很生气,妈妈看到了。”
“你写了好久作业,想多看一会儿电视,所以不想让妈妈关电视,对吗?”
“宝宝作业写得很认真,应该奖励,但是妈妈担心宝宝的眼睛受伤。
妈妈不想让宝宝受伤,所以才想用别的方式奖励你,比如玩你喜欢的乐高,这样你愿意吗?”
试着解读孩子背后的感受,让孩子意识到情绪背后的需求,再给出替代性的解决办法,这样才能让孩子更愿意接受父母的方式。
同时,下一次再有类似情绪的时候,孩子就会试着自己去寻找解决方案,主动跟父母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