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家功夫--------从洗髓经、易筋经到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
(原文)10、先慢后快,快而复慢
“由起至止,须慢慢运行,能慢尽管慢,慢到十分功夫,即能灵到十分,惟能灵到十分火候,斯敌人跟不上我,反以我术为奇异,是人之恒情也,殊不知是先难之功之效也。”
“每著之中,五官百骸顺其自然之势,而阴阳五行之气运乎其中,所谓:‘动则生阳,静则生阴,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是所谓:‘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此即太极拳之本然。”
“练太极拳之步骤有三层功夫:第一步,学时宜慢,慢不宜痴呆;第二步,习而后快,快不可错乱;第三步,快后复缓,是为柔,柔久刚自在其中,是为刚柔相济。”
(介绍)快慢的阶段与太极拳的习练方法有关。形意拳是以明劲、暗劲、化劲的过程习练,太极拳不打肌肉紧张发力外三合的明劲,而是直接习练内外合一的暗劲,即直接习练周身整体压缩旋转,所以刚开始习练时就慢,要让身体感觉能量在体内的生成、传簇,习练出以心行气。习练出以心行气后,能量传簇顺当了,自然快一些。但是到了涨筋腾膜的阶段,是能量传簇的又一次飞跃,但是还得让身体努力去感觉体会,更加细致周全地体会能量在四梢、皮毛之下的传簇,所以还得慢下来,此时打拳,要有内里与外界能量转换之意,呼吸之时,吸气要能够吸收外界能量,在体内将浊气呼出---------这也是太极拳的健身功效。
太极拳在真气鼓荡阶段能量蓄发的奇快无比,是“殊不知是先难之功之效也”!所以用外形动作去理解太极拳的,是永远也不会知道太极真谛的。
“阴阳五行之气运乎其中”,内家功夫的内力即发于五行传簇的能量,主要是心肾交合、水火相济发出的能量,最主要的是以心行气,即心的能量下降到丹田;肾水上升以润下是形成能量周天运行的组成部分,但是其也是由心火下降炎肾水的能量驱动的,本质上还是心的能量;肝脾只能相抱以传簇能量,是否能够发出像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真实能量我持怀疑态度;肺部的呼吸能够与以心行气合拍导致呼吸之气充满周身的感觉,并且呼吸与以心行气的合拍产生了内家功夫以极小能量消耗生成很大技击能量的作用。所以,五行能量传簇中,是以心的能量为最主要的,即以心行气是第一位的。以上就是我基于我现在的功夫对于五行能量传簇的认识。
(原文)11、刚柔俱泯,一片神行
“运动之功久,则化刚为柔,练柔为刚,刚柔得中,方见阴阳。故此拳不可以刚名,亦不可以柔名,直以太极之无名名之。”
“当其静也,阴阳所存,无迹可见;及其动也,看似至柔,其实至刚;看似至刚,其实至柔。刚柔互运,无端可寻。”
“太极理循环,相传不计年,此中有精义,动静皆无偏……开合原无定(活泼泼地),屈伸势相连(却有一定)。太极分阴阳,神龙变无方,天地为父母,摩荡柔与刚,生生原不已,奇正不寻常。乾坤如橐龠,太极一大囊,盈虚消息故,皆在此中藏。至终复自始,一气运弛和,有形归无迹,物我两相忘。”
“阖辟刚柔顺自然,一扬一抑理循环。”
“终而复始,始而复终,惟始与终,循环不穷。”
“太极不过阴阳之浑沦耳。……泯然声臭之俱无,纤巧悉备者,化工也。浑乎雕刻之不作。”
“一来一往运一周,上下气机不停留。”
“天机活泼,浩气流行,动静缓急,运转随心。……至疾至迅,缠绕回旋,离形得似,何非月圆。精练已极,极小亦圈。”
“纯乎天则打拳皆随天机动宕,莫非自然而然,活泼泼地,太极原象,皆从吾身流露。”
“人身处处皆太极,一动一静俱浑然。”
“至虚至灵,一举一动,俱是太极圆象。”
“圆转自如,浑浩流行,绝无滞机,每势完仍归到浑然一太极气象,绝无迹象可寻,端绪可指。”
“打拳熟而又熟,我形迹可拟,如神龙变化,捉摸不住,随意举动,自成法度,莫可测度,技至此,真神品矣。太极之理,发于无端,成于无迹,无始无终,活盘托出,噫!观止矣!拳虽小道,所谓即小以见大者,盖以此拳岂易言哉!”
“故吾身之运行或高或低,或反或正,且忽迟忽速,忽隐忽现,或大开而大合,忽时行而时止莫非一片灵气,呈于色象,真如鸢飞鱼跃,化机活泼,善观拳者必不于耳目手足之鼓舞于迹象间者深嘉赏也。故学者必先研其理,理明则气自生动灵活,非气之自能生动灵活,实理使之生动灵活也。知此而后可与言内劲,如第以由内发外者为内劲,此其论犹浅焉者也。”
“诚于中,形于外,千变万化自无穷,火候到纯青,法密理精,浑身轻灵,左右拿出应应应。”
“神穆穆,貌皇皇,气象浑沦,虚灵具一心,尤象藏五蕴,寂然不动若愚人,谁知道,阴阳结合在此身。任凭他四面八方人难近,纵有那勇猛过人,突然来侵,倾者倾,跌者跌,莫测其神;且更有去难去,进难进,如站在圆石头上立不稳,实在险峻,后悔难免陨。岂有别法门,只要功夫纯;全凭着,一开一合,一笔横扫千人军。”
“太极阴阳真造化,鸳鸯绣出从君看。”
“脚踢拳打下乘拳,妙手无处不浑然,任他四围都是敌,此身一动悉颠连。我身无处非太极,无心成化成珠圆,遭着何处何处击,我亦不知玄又玄。”
“一气旋转自无停,乾坤正气运鸿濛,学到有形归无迹,方知玄妙在天工。”
(介绍)此段文字写的是阴阳转换,即太极拳生成的循环往复、无穷无尽、连绵不绝的能量运行。但是陈氏太极拳的阴阳转换只在腰胯以上部位进行,腰胯以下,既然是双重,如何转换?
“阖辟刚柔顺自然,一扬一抑理循环。终而复始,始而复终,惟始与终,循环不穷。”,如果只将太极拳的阴阳转换理解为自身的阴阳转换,则过于狭窄。太极拳的阴阳转换包括自身与对手的阴阳转换,即自身能量与对手能量之间的阴阳转换,就是引进落空、借力打力的吞吐、吐纳。
太极拳刚柔皆在于能量传簇所致,但还不是致刚致柔,因为以心行气压缩旋转也是紧的,还不是松沉到极致的刚柔。待习练到涨筋腾膜、真气鼓荡的状态,就柔得把以心行气压缩旋转也放弃了,就达到致柔,致柔则生成致刚。到了涨筋腾膜、真气鼓荡的致刚致柔的状态,就是随心所欲的神行状态了。
刚柔俱泯,一片神行,就是周身皆空,真气鼓荡了。
神行,就是太极拳习练到能量自动传簇的程度,不用外形动作,只凭心意抽丝,则能量串通于筋骨、皮毛之下。神行的程度就是郝为真先生说的打太极拳的第三层意思。
后面几段文字是描述太极拳的打的,大家看看,比之于大家理解的四两拨千斤有多大差距。大家看看太极拳是不是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技击术!
(原文)12、培养本元,勤学苦练
“心为一身之主,肾为性命之原,必清心寡欲,培其根本之地,无使伤损,根本固而后枝叶荣,万事可作,斯为至要。”
“任说千言万语,举莫若清心寡欲,培其本原,以养元气,身本强壮,打拳自胜人一筹。”
“用功各因自己力量运动,其遍数一遍可,十遍亦可不拘遍数;有力尽管运动,无力即止,不必强为运动,以致出乎规矩,惟顺其自然则得矣。”
“每一势拳,往往数千言不能罄其妙,一经现身说法,甚觉容易,所难者工夫,所尤难者长久工夫。谚有曰:‘拳打万遍,神理自现’信然。”
“空要拳势,原无定格。平居耍拳,不可不守成规,亦不可拘泥成规,是在学者能善用其内劲。至于形迹,或为地势所限,随其地势斟酌运用可也。”
“自初势至末势,所图者皆有形之拳;惟自有形造至于无形,而心机入妙,终归于无心而后可以言拳。可见拳在我心;我心中天机流动,活泼泼地触处皆拳,非世之以拳为拳者比也。此是终身不尽之艺,非知之艰,行之惟艰。所图这势皆太极中自然之机。……千变万化,错综无穷,故终身行之不能尽。学者勉之。”
“拳当功力既熟,端正恭肃,敬其所事,不敢自满。……不矜不张,局度雍容,虽曰习武,文在其中矣。”
“孟子曰:‘大匠诲人,必以规矩。’规矩者,方圆之至也。以之诲人是则大匠所能也,至于巧,大匠不能使,惟在学者。苟至于巧,则是遵规矩而不泥规矩,脱规矩而自中规矩。而要志不可满。谚有曰:‘天外还有天,一满即招损。’”
或者曰:‘此拳不能打人’。不能打人只是功夫不到,若是功夫纯熟,由其大无外之圈,造到其小无内之境,不遇敌则已,如遇劲敌,则内劲猝发,如迅雷烈风之摧枯拉朽,孰能当之。”
“今之学者未用功而先期效,稍用力而即期成,其如孔子所谓先难后获何?问:工夫何以用、必如孟子所谓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而后可。理不明,延明师,路不清,访良友。理明路清而犹未能,再加终曰乾乾之功,进而不止,曰久自到。问:得几时、小成则三年,大成则九年,至九年之候,可以观矣。抑至九年之后,自然欲罢不能,蒸蒸曰上,终身无住足之地矣。神手复起,不易吾言矣。躁心者其勉诸。”
“人言此艺别有诀,往往不肯对人表,吾谓此艺无甚奇,自幼难以打到老。打到老年自然悟,豁然一贯神理妙。回头试想懒惰时,不是先知未说到,说到未入我心中,我心反觉多烦恼。天天说来天天忘,有心不用何时晓?有能一曰用寻,阴阳消长自有真。每曰细玩太极图,一开一合在吾身,循序渐进工夫长,曰久自能闻真香。只要功久能无间,太极随处见圆光,此是拳中真正诀,君试平心细思量。”
“人人各具一太极,但看用功不用功,只要曰久能无懈,妙理循环自然通。”
(介绍)此文告诫大家要学太极拳之实而不是形,要让身体细细体会能量传簇,掌握正确的习练方法,长久坚持,才能功成。
“或者曰:‘此拳不能打人’。不能打人只是功夫不到,若是功夫纯熟,由其大无外之圈,造到其小无内之境,不遇敌则已,如遇劲敌,则内劲猝发,如迅雷烈风之摧枯拉朽,孰能当之。”,大家看看,太极拳能打人不。不能打到此程度的,甚至连个边都不挨的,就是练错了。
陈鑫先生的太极拳论显然将陈长兴先生的拳论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但是并没有走出炮锤的阴影,坚持圆裆弓马步双重,不吸收其他门派的精华,导致了陈式太极拳落后于其他太极拳。可叹可惜!
陈氏太极拳的所有弊病均由双重使得。双重则导致周身只能在腰胯以上部位产生旋转的能量;腰胯以下部位由于双腿均具有能量而不能分开虚实,所以就不能阴阳转换;弓马步在腰胯部位的过度弯曲阻断上下贯通;双重也无法达到外三合这个内家拳基本的要求,即双重就不能使身体一侧的腿脚与腰胯、手臂做统一动作而相合--------当然以上所有这些弊病都是相对于以后的四派太极拳而言的,陈氏太极拳依然具备太极拳的要素,只是不如以后的四派太极拳圆满、精致、完美。即陈氏太极拳具备了以心行气压缩旋转、阴阳转换、对拉拔长、上下贯通、内外合一等要素,但是都不完全彻底地完美。
而其他各派太极拳则进化到收身中定了!
从陈式太极拳的大开大合发展到其后各派太极拳的收身中定,就确定了现代太极拳的定义。如果说陈式太极拳弓马步的大开大合及与外家拳一模一样的发力外形动作还留有外家拳的痕迹的话,那么收身中定则就完全看不到一点外家拳的影子了!收身中定开启了内家功夫技击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