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30分钟看完一本书?
纳尼?30分钟看完一本书?有没有搞错?
如果是以前,我也不信。看书这么神圣的事情,不是应该打扫完房间,沏一壶茶,换上舒适的家居衣,安安静静的坐下来,慢慢边品茶边和作者“交流“吗?
之前看到某自媒体网红曾经写过一篇:一天看完一本书的文章。当时只看了标题内心就产生一股鄙夷之情,是在搞笑吗?我们从小到大,不都是要好好读书,哪怕再难啃,也要硬着头皮一章一章啃完吗?即便有时候看完了也不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摊手)
直到最近加入lip师兄的读书活动,这周是活动第一周,主题阅读书籍《如何阅读一本书》。当师兄决定带领大家,一周阅读一本书,一开始我的内心是拒绝的。照自己过去的速度,翻翻小说类的还好,一旦涉及到专业类的,精读类的,可要啃不少时日呢。这不今天都周三了,书早就买了,就是还没来得及翻。晚上看看师兄读书总结都出来了,没想到用30分钟就翻完了。
如何选择读书组织
首先,身边的读书组织真的很多,我为什么选择师兄?
大多的读书组织都是以学习为目的,而不是实践或者说是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学习没有用,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呢?如果学习不是为了用,难道只是为了装逼吗?自己过去也没少看一些很宏观,很大的东西,有何用呢?如果连当下的问题都解决不了,看的再远有何意义。
当然我不是说宏观的东西不重要,恰恰相反,很重要,毕竟方向引领未来。但如果人都火烧眉毛了,或者说是快饿死了,你懂的再多,能当饭吃吗?
就拿创业这个例子来说,之前《创业维艰》《从0到1》都很火,关键是你家公司都混不下去,员工工资都发不出来了,资金链断裂,本来谈妥的风投突然一夜之间变卦了,都快揭不开锅了,你还口口声声向世人宣布,你要拯救世界。估计员工都会骂你:傻逼,滚回去好好做生意!
那些大家们之所以能写出畅销书,一方面是因为他是“大家”,他在某一方面已经有很长时间的积累和实践,并取得一定成就了。但对于刚起步的小白来说,该去研究的是如何拿到启动资金,或者如何发现一个好机会去实践,获得第一桶金,而不是随波逐流,盲目跟风。鬼知道这些所谓的“大家们”在一开始经历过什么。
对于阅读其实也一样。师兄的读书主题,说白了是围绕投资展开的,是现实生活中能切切实实为个人实践做指引的。所以那些打着“学习”名义的读书组织还是算了吧。
我自己最近2年有特别深的体会,之前还在读书的时候,对阅读本身没有太多思考。看书只是简单、纯粹的要让自己充实起来,虽然也经常看,但都是零零散散的碎片,看完之后,对书的概要甚至作者想要传达的观点并不太清楚。而且对书的种类也没有太多考量,不知不觉在青春年少时期“喝了不少鸡汤”。有用吗?当然有,尤其是在那个热血的年龄,看完之后整个人都快热血沸腾,然而激情之后,一地鸡毛。该遇到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随着后来即将毕业走向社会,面临选择问题,不自主去寻找相关书籍探索答案,这才算是学习/阅读的真正意义吧,否则还不如投入到实践中去学的更快呢。
如何阅读一本书
其次,谈谈如何用30min?
当然是跳读,速浏览啦。
书有很多种,有的作者就是喜欢用晦涩的文字传达自己的思想,可能 作者水平高,也可能是自己段位不够,或者是与作者秉性不匹配,或者你的个人经历本身与书中作者没有太多交集,产生不了共鸣……不管哪一种,遇到这样的情况,选择能吸收的就好了,不必一味强求自己。与其这样痛苦的耗费时间,好不如选择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好好做好。
师兄说:读一本烂书,浪费的绝对不只是读这本书的时间,还浪费了一次读好书的机会。略读尽管带来的收益不最大的,但是依据(时间)回报率=收益/成本,计算下后会发现,这样的投资回报率才是最大的。
其实在阅读这一块从去年到今年自己有了不少思维上精进。就拿《如何阅读一本书》来说,不再像过去一样,为了看完而看完,而是把目标放在能收入什么,对自己下一步有什么指导的方法论(所谓模型)可以立马使用的。有以下几点:
1.首先确定书的类型。
2.找框架,看目录。
3.对重要章节,重点分析作者想要传达的理念/方法/想法。
4.分析作者想要提出的和想要解决的问题。
5.总结全书中心思想(用简短的句子说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新观点)。
如此,每本书都按照这个方法修炼,时间久了,自然能领会何为套路/方法论,个人思维体系也会因此得到构建和提升。
最后,给自己的时间估个价吧,这样在生活中面临选择时会做出更有价值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