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人生训练营】+2组小蝌蚪+《活着》书评
改变不了活着的事实,就改变活着的态度
文/小蝌蚪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出生时健康活泼,聪颖过人,但在十九个月大时,一场大病使他失去视觉与听觉,令她顿时跌入了无声、无光亮的幽闭世界。
她从不向身体的残缺屈服,在苏利文老师的帮助下,她学习多种语言文,克服听力障碍学习说话,虽然她所处的是一个无光世界、无声的世界,但他却用坚强的意志,创造生命的奇迹。
海伦凯勒改变不了又聋又盲的事实,就改变活着的态度,靠着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接受生命对他的挑战,在黑暗中找到自己的光明,她一生为残障人士谋求福利,创建盲哑学校等慈善机构,将她心中的温暖传给全世界。
曾看到这样一个故事,美国姑娘丽兹得了马凡氏综合征,骨瘦嶙峋,伴有各种生理缺陷。十七岁那年,她奇丑无比的模样被人偷拍,做成短视频在网络上大肆传播。还经被人冠以“骷髅女孩”、“世界上最丑的女人”等称号,遭受无数人的语言霸凌。
丽兹无法改变活成这样的事实,陷入到极度的痛苦之中,后来她发现无论自己逃避或者对抗,都无法阻止别人的冷嘲热讽。后来她就改变活着的态度。于是,她干脆把自己的日常生活分享到网站,并将自己的经历拍成电影、写作出版,获得了崭新的人生。
在本周阅读余华的作品《活着》中,他在序言里就说道:“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无论是海伦凯勒还是丽兹,都在坦然地接纳命运馈赠,忍受生命赋予她们的责任,努力地活着。
《活着》这本书讲述了主人翁福贵经历了一生的颠沛流离,但依然不屈不挠地活着。
余华,浙江海盐人,当牙医五年后弃医从文,1983年开始小说写作,发表过《第一宿舍》、《“威尼斯”牙齿店》、《竹女》等短篇小说。其中《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的发表,标志着他的小说创作日益成熟。他的作品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在多国出版,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曾获得意大利格林纳扎·卡佛文学奖、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和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
通过阅读我明白活着的不容易,当改变不了活着的事实,就改变活着的态度。对待生活要充满希望,拿得起,放得下,珍惜余生。
一、只要活着,总会有希望
罗曼·罗兰曾说过:这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它。
《肖申克的救赎》主角安迪本是一名成功的银行家,因为妻子有外遇并且同时被杀而含冤入狱,被判终身监禁,人生一下子坠落深渊。
从年轻有为的青年才俊沦落至被羞辱殴打的阶下囚,可安迪从未想过放弃。
他说:有一样东西,是石墙关不住的管不到的,是完全属于你的,那就是希望。
为此,在肖申克监狱,安迪用二十年的时间,通过一把小石锤,凿出了瑞德认为六百年才能挖通的隧道,在电闪雷鸣的大雨中,微笑着拥抱久违的自由。
《活着》的主角是福贵年轻时好赌,被人设局骗光了所有的家产,全家苟安于一间茅屋。父亲被他活活气死,而福贵只是一次普通的进城买药,就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差点死在枪林弹雨中。
福贵好不容易从国民党军队那里逃回,他怎么也想不到在家里等着他的噩耗是母亲去世,女儿凤霞因为发了高烧,又聋又哑,妻子家珍又犯软骨病,常年卧床不起,直到亲人的相继离开。
灾难似乎从未停止过对这个家庭的光顾,福贵从未放弃过,对生活依旧充满希望。
面对时代的惊涛骇浪与生活的烟波浩渺,身为刘县长的春生,就没有福贵的担当和勇气。尽管福贵对春生说:你千万别糊涂,死人都还想活过来,你一个大活人可不能去死。一个多月后,他还是选择自杀。
当一个人已经放弃活着的希望时,那无论如何也活不了。
可对于福贵来说,人生只要活着就好。正如书中写的一样: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人生有起必有伏,有高潮必有低谷,学会接受挫折,看淡得失。
活着,总会有希望、总有好事发生。
二、敢于放下也是活着一种形式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曾说:好的人生,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状态,是一个方向,而不是终点。
是的,生命是一个过程而非结果,敢于放下仇恨,是对自己的解脱,更是对处于生命过程中的人的宽恕,这样报仇才不至于沦为握在命运之神手中的工具。
当福贵知道有庆是因为被抽血抽死的,他发了疯一样要报复,要把医生踹死,要和县长拼命。然而让人始料未及的是,那个县长便是当年在战场上出去找大饼的春生。
命运捉弄人,福贵不想再杀什么人了,他打消了心中的恶念,选择放下,转身回去看儿子。
富贵和家珍这对善良的夫妇,平静地面对残忍地过往,不仅放下仇恨还希望春生好好活着。
特别是在文革时期,春生被打得扛不住了,来和福贵告别时,家珍还叫住春生说:春生,你要活着,你还欠我们一条命,你就拿自己的命来还吧。
死亡,这个结果的存在,恰恰突显了“生”作为一个过程的内涵。
三、余生很贵,请别浪费
我们会觉得被生活的苦,工作的累,压弯了自己的脊梁,我们为孩子为家庭不断的挤压自己,害怕自己不够好,不够强,终其一生碌碌无为,时常感觉自己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我们抱怨生活的挫折,埋怨命运的不公,好像活着,没有什么价值,甚至有人为此而潦草结束自己的生命。
当我们在恨命运的不公时,可曾想过有的人活着都是奢望。
梭伦说:神往往不过是叫许多人看到幸福的一个影子,随后便把他们推上毁灭的道路。
在《活着》这本书中,富贵好不容易从战争的饥寒和死亡中走过,家庭生活刚步入正轨,有庆死了。终于熬过大自然的饥荒,凤霞终于有了一个好归宿,命运又和他们家开了一个玩笑,凤霞生孩子大出血,死在那个下雪天。身受打击而又有软骨病的家珍,再也没有了支撑,死在凤霞过世后的三个月。
福贵的一家子,就只剩他一个人了,唯一的依靠,就是二喜和刚出生的苦根。谁知道,死亡的触手连女婿二喜都未曾放过,在工地被两块水泥板夹成了肉泥。
唯一留下孤儿苦根与年老的福贵为伴。谁又知道,生活依旧残酷,苦根竟会被豆子噎死。
读完这些你是否觉得余生很贵呢!我们还能抱怨什么?福贵的那些不幸,足以见证,我们所拥有的,是多么的珍贵而奢侈。
曾经看到一位医生写过这样一句话:年轻健康的我们轻而易举的在每一个清晨醒来,却是别人拼尽全力才做到的;我们虚度的每一个今天,都是别人受尽苦痛才迎来的明日时光。
贺拉斯说过: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生前和葬礼前,无人有权说他幸福。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容易,余生很贵,请别浪费。
莫泊桑在《一生》中写道: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我们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我们见惯生死,但依旧对生命充满敬畏; 面对不断袭来的挫折,虽痛彻心扉,我们依然勇往直前,顽强的活下去。就像福贵常说那样:“活着,就要好好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