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创业的四大心法 让用户跟着你走
昨天我们谈到了“价值观共鸣”对于内容传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实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有七种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其中最高级的需求是自我实现的需求,而且这七种需求并不是依次升级式出现,而是互有交替,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需求,这里的关键在于:那些看起来务虚的需求,往往更有粘性,也有更大的操作空间。
我见过很多内容创业者,他们看起来无比焦虑,每天工作起来也极其辛苦,搜肠刮肚的搜集素材、整理文字、输出内容,但效果往往都远低于预期,好的内容固然重要,但将好的内容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协助分享,才是摆在每个内容创业者眼前的难题。
举个例子,有些公众号,动辄就做大部头的分析,比如电商分析,互联网从业分析,这些信息,人们更愿意相信权威,而不是将注意力放在一个籍籍无名陌生人的解读上,一个大咖,哪怕说的毫无亮点,受众也会替他找到亮点,并深以为然,普通人去分析这些看起来很容易谈,其实很难谈出深度的话题,无异于以卵击石。于是他们就在文章标题、图文格式、文字风格等方面下苦功夫,以期出奇制胜。拿我最近见到的几篇文章的标题来说:
• 共享经济是最大的骗局 为你揭秘滴滴衰败的原因
• 什么产品经理 都滚一边去 我们根本不需要
• 互联网思维就是穷人思维 换汤不换药
这些标题都是我在刷朋友圈的时候发现的,无一例外,所有起着这类标题的文章,都有着浓浓的杀马特风格,各种闪光字体,各种动图,各种恶搞漫画,一股脑的用上,就这还嫌不够,还要放上几段音频,穿插几段短视频方才过瘾。
可以预见的结果是,用户被标题吸引,点击进来,看了一番之后,发现从头到尾都是车轱辘话来回说,文章的内容和标题基本毫无关系,其实我也可以理解,并非那些作者不愿意说,而是实在说不出来。
你说共享经济不行,滴滴衰败,那请问难道那些投资人,那些互联网从业者,那些强如BAT的企业都瞎了眼么?人家的投资可是真金白银堆出来的,你一分钱没花,就在这吆五喝六,指手画脚,看着热闹,其实就是笑话。
用户没我们想的那么傻,那么好骗,绝大多数对互联网感兴趣、愿意花时间去看各类分析文章的人,心中早已有个大概,岂是三言两语就能让他们信服的。这种看起来的价值观共鸣,害处极大,短期有了一定流量,从长期看,不过是饮鸩止渴,后期掉粉的速度远远快过当初涨粉的速度,一番忙活下来,只赚了个热闹而已。
真正的价值观共鸣,只有方法,没有捷径;只有心法,没有模板。有价值的内容从来都是大浪淘沙后沉淀下来的,经过时间考验的内容,才能做到长久的生存,灵活的变现。
那么,应该怎么做呢?首先,还是要从认知层面上去打通底层逻辑,从态度上转变过去对内容传播机制的固有看法,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迭代。我始终强调,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让你看过之后如拥有秘籍般战无不胜,一定要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去迭代。
一、找准对象
对于绝大多数内容传播者来说,所要传播的对象通常不是那些高级知识分子和精英。这群人有自己获取信息的渠道,他们没时间也没精力,在浩如烟海的资讯中去发现你的内容。真正的传播对象,是那些对自己的未来有焦虑感的普通人,他们渴望成长,渴望高效的获取知识,渴望自己被认同。
我们所服务的核心用户,也就是这部分人群。这就要求我们在输出内容之前,就要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思考内容制作,而不是本末倒置。
服务那些焦虑的人们所以,你的内容首先得有价值,要让他们看过之后确确实实有满足感和收获感,这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
这个价值来自哪里,来自于对具体需求的满足。比如拖延症,如果你对这个话题有很好的知识储备,那么,就可以以此为共鸣点,来进行内容输出,用自己的切身经历,自己平时使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再结合科学理论上的相关成果,来构建你的文章。
你在日常生活中的痛点,可能就是大部分人的需求。痛点本身,就是价值观共鸣的载体,因为你有我也有,所以就能很容易过渡到你的具体内容产品。
为什么现在目标管理类产品这么火,原因就在于很多人隔三差五就给自己制定目标,能实现者却很少。此时,一个经过验证实际可行的目标管理工具,就可以快速的引发共鸣,进而收获大量关注和参与。
利用好自己的优势,贴近普通人具体的痛点,而不是一味地谈一些看起来高大上的话题。
二、多用引导的方式 少用通知的方式
通知就是发布信息-浏览信息-得到信息,这样一个闭环结构。用户在得到了信息之后,整个流程就走完了,链条太短,难以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而引导则不同,引导的本质,是尽量让别人按照你说的去思考,去行动,将你的内容,嵌入到用户的认知结构,融入到用户的日常生活中去。
各种教程就是很好的范例,比如情绪管理类内容,就是让你按照他说的去管理你的情绪,这样,内容就变成了工具,工具的使用频次远高于单纯内容本身,这个时候,用户粘性就体现出来了。
价值观其实就是用来引导大家行动的,还记得我们上学的时候,墙上挂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吗,这里不讨论那些规范的合理性,只提一点,这些规范本身,就是用来引导学生按照上面的内容,去端正自己的言行举止。
“行为规范”用来引导人们另一方面,只有做到能够引导用户,才能把内容转变成内容产品。这个产品可以是课程,可以是分答上的收听,可以是知乎live上的分享等等。
找到共鸣点,然后利用价值观引导用户,可以建立高质量的社群。
比如很多网红在卖衣服,其本质就是利用网红个人审美观这个共鸣点,来引导用户,让这些用户成为愿意付费购买的粉丝,规模大了之后,这些粉丝就聚合成社群,从而稳定的变现。
网红们成功引导了用户引导一定要自然,不要生硬的表现出来,而要自然而然的在内容载体中体现,否则,就成了广告。
很多优质自媒体,在早期,都是用价值观来引导用户。比如吴晓波频道的“欣赏商业之美,拒绝屌丝文化”,罗辑思维的“爱智求真”等等,这种价值观一旦形成,后期所有的内容都有了坚实的立足点,内容越多,引发的用户效应就越大。
三、诉诸感情而不是一味说教
这是很多内容创业者前期都会犯的一个错误,他们总是站在一个高点,进行单向度的输出,认为自己提供的是有价值的干货,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把道理说清楚,把逻辑理清晰,把事实讲明白上。
殊不知,这些用户早已厌倦,我们从小到大,桌子上放的教科书,它们干的就是这个事情。
我们常说,在这个时代,意思比意义更重要,有趣比有料更受欢迎。
在演讲中,真正能够打动听众的,是演讲者自身的魅力,而不是演讲内容本身。
演讲者自身魅力打动听众那些成功演讲者的秘密就在于他们可以调动听众的情绪,可以明确的把控听众的情绪节奏。
所有的爆款文章几乎都有这个共性,看了之后热血沸腾,有强烈的参与感,这就是作者成功的调动起读者的情绪,那些主打职场攻略的公众号,一定是先用例子来引发你的情绪,再阐述自己的观点。比如某人在工作中遇到了什么挫折,重点放在这个人的主观感受,而不是挫折本身上,读者看了之后,有很强烈的代入感。瞬间引发共鸣,有了进一步看下去的欲望。
好的小说也是如此,大量的描写都是为了让读者产生感情共鸣,代入其中,随着人物命运的一次次转折,而牵肠挂肚。
比如《水浒传》中,武松醉打蒋门神的那段:
武松大踏步赶将出来。那个捣子迳奔去报了蒋门神。蒋门神见说,吃了一惊,踢翻了交椅,丢去蝇拂子,便钻将来。武松却好迎着,正在大阔路上撞见。蒋门神虽然长大,近因酒色所迷,淘虚了身子,先自吃了那一惊;奔将来,那步不曾停住;怎地及得武松虎一般似健的人,又有心来算他!蒋门神见了武松,心里先欺他醉,只顾赶将入来。
这里的描写,很自然地引发了读者对蒋门神目前处境的关注,好奇心瞬间被调动,蒋门神在被酒色掏空身子的状态下面对武松,肯定要倒大霉。这种诉诸感情的方式,在水浒里比比皆是。
网文也是如此,多年前,起点上有一部小说叫《星辰变》,文笔很一般,若单拿出来看,如同小学生作文一样,但其价值观很清晰,那就是普通人依靠自己努力+因缘际会+好心人帮助,最终完美逆袭,战胜了一个个BOSS,书里几乎每一章,都在不断通过描写人物内心处境,来调动读者的感情,最终这部作品在起点上风头一时无二。
马丁路德金在演讲时,如果只强调黑人如何遭受不公正待遇,如何被白人欺凌,那只能调动一部分黑人的感情,但他用了那句著名的“I have a dream”,这时,人们就会想到,再卑微的人也有梦想,再绝望的时候也有对未来的憧憬,这样,甚至白人,都被他调动起了感情,站在他那一边。
马丁路德金是调动情绪的高手只有调动起用户的感情,才能谈和用户互动。
四、“按我说的做”
罗振宇在今年的跨年演讲中提到了两种算法,一种叫母爱算法,一种叫父爱算法,所谓母爱算法就是用户要什么你就给什么,而父爱算法则是,告诉用户,放下你手里的烂东西,我告诉你一个好东西,跟我来。
乔布斯就是父爱算法的高手,他更多的是创造一种用户需求,然后让用户主动去适应。因为他比任何人清楚,这种需求的价值。
在内容创业里,很多人天然的都会接受这种“母爱算法”,做的东西都是大而全,恨不能包罗万象,不漏掉,不错过任何一点。这种心态做出来的产品,有一个例子,叫做:春晚。
“春晚”是母爱算法的极致春晚就是在试图平衡所有人的所有需求,结果通常是费力不讨好,越是用心去做,反而被骂的越厉害。
难道是春晚的导演们、演员们水平低下,江郎才尽吗?当然不是。
真正的原因在于:过度的迎合反而会偏离价值聚焦点,越迎合,越不被接受。
我们也越来越多的看到,很多创新型的新媒体,他们直接告诉用户:“按我说的做”。看似粗暴,实则很有效果。
人们往往厌烦不断地挑选、不断地比较,信息负担和认知负担过载了以后,人们更希望得到“一个”具体的东西,而不是“一堆”混杂的东西。
比如做本地美食推荐,你不要告诉我这个城市有三家川菜馆子,各有什么利弊,我只需要一个餐馆就够了。
我愿意浏览你的文章,愿意相信你的观点,可你得给我一个确定的选择。然后,我才会跟着你走。
所以,内容创业的新思路就是:一定要承担起选择的勇气和义务,给用户提供最具有针对性的唯一产品。
就像你开车送一个人去某个地方,花了一个小时堵在路上,花了半个小时在车流里缓慢行驶,好不容易离目的地只有几百米,你却懒得掉头,让车上的人自己过马路。
如果你的产品确实有价值,那么,索性就告诉用户,按我说的做吧。
今天我们分享了利用价值观共鸣,打造内容产品的几种心法,希望你有所收获。
这是公子在野陪伴您的第23天。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感觉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帮忙推荐给您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