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想法简友广场

《孟子》(十三)尽心上篇2——人不可以无耻②:逐字稿1

2024-01-17  本文已影响0人  知非非非

逐字稿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这句话好有力量。心学创始人陆象山曾经讲过“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其实就是从这句话中脱化出来的。

万物皆备于我矣,孟子说周围的这一切、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是已经齐备的,没有任何缺损。《庄子》里边讲的很多人,有的人没有脚,有的人长得很畸形,但就算是这些外形看起来有残缺的人来说,孟子仍然认为“万物皆备于我矣”。本自具足的,因为我内心当中所需要的东西齐备了。

然后,反身而诚。什么叫反身?就是你需要不断地反省自己,反回来看自己,做到完全真诚。

然后,乐莫大焉。如果我们能够真诚地对待自己的内心,对待自己每天所做的每一件事,认认真真地去体会你诚心诚意去做一件事情的感受——这就是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所写的那本书《心流》所说的状态——你能够找到心流的状态,你全心全意地在做一件事情。

《扫除道》的出版人问樊登:你说说看,扫除道这个东西为什么厉害,为什么打扫卫生能够改变人的心性。樊登说这就是中国古人讲的诚,就是诚这一个字,“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诚,反身而诚,你做的所有的事情是完全真诚的,是经过自我反思之后去做的,那就是乐莫大焉,没有什么事比这个更高兴的。

扫厕所应该是大家最不喜欢做的事情了,但是如果你能够反身而诚,去认认真真地打扫厕所,也还是会感受到开心和快乐。我自己也擦马桶,我会觉得把一个马桶擦得干干净净,透着亮,会发自内心地体会到一种轻松、愉快、高兴的感觉。

甚至有人去参加《扫除道》的训练营,一看到老师打开那个布,各种各样打扫厕所的工具摆在那儿,有的人就已经流眼泪了。就是因为:我这一辈子,从来没有见过人扫厕所会这么认真,会发明这么多的工具,去把一个厕所能够打扫得如此干净。这就是“反身而诚,乐莫大焉”的感受。

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人每天工作得很痛苦。比如说有的公共汽车上的售票员,很凶,吼那些乘客。其实有时候我很同情他们,我不是同情那个被吼的人,我是同情那个吼人的人。他之所以每天吼这些人,是因为他很烦这份工作,他觉得这份工作很讨厌——“我如果中了彩票,我肯定不来这儿坐着!”你可以想象,他是在痛苦当中度过了自己的人生。

但是如果你能够做到“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你就算是在公交车上摇摇晃晃地,一边走着一边卖票,你可以感受到车厢里的欢声笑语,你能够看到每一个被你帮助的人的笑脸,你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这份价值,然后认认真真地不要做错,帮大家安全地到达目的地。这就是做事不在乎高低,而在乎境界。

你做一个事情是不是开心、喜悦,让你内心收获满满,人生丰富而充实地走完,是在你自己,而不在于你究竟是在扫厕所,还是在卖票,还是在讲书。这是一回事,都是一样的。

如果一个人坐在这儿讲书,如果内心烦躁,希望它早点结束——为什么总是让我在讲书——那就很痛苦,根本没有享受这个过程。

然后,强恕而行,努力地去实践推己及人的恕道。

恕是如心,如心是什么呢?就是推己及人。我心里怎么想,我能够感受到你也是这么想的。“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是一个抓手,孟子教会你了。好了,你抓住,然后再把推己及人的这个恕道推行开。

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这是最接近“求仁而得仁”的这个方向的东西。有一本新书叫《心态》,书里边讲到了:一共四种非常重要的心态,第四种叫作外向型心态。外向型心态所对应的消极心态,叫作内向型心态。

当我们看到街边一个乞讨者,你会不会给钱?那个作者说:很多人很理性,说他不努力,他有手有脚干吗不工作,所以不给钱;但另外一些人就会说,他一定是尽力了,他一定是努力了,但是人生把他打击成这个样子了,帮他一把吧,给点钱。

你说谁对谁错呢?那个人是不是骗子呢?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你去考察这两种人的人际关系的时候,你会发现:第一种人虽然很理性,但是人际关系不好;第二种人虽然很感性,可能会犯错,但他人际关系很好。

为什么?你自己用恕道反过来想一想。你是更愿意跟一个稍微有点天真,但是内心很善良、对待别人比较宽容的人交朋友;还是更愿意跟一个铁石心肠、很理性的人交朋友?这就是恕道。

看到他人犯错、看到他人在低谷、看到他人不容易的时候,假如我们内心想到的是“他已经尽力了”,你会发现你周围的世界似乎都好了很多,这很重要。

虽然不知道那个人是不是像你想得那么尽力,但是他可能真的跟你的成长环境不一样,他的心力就到这个份上。《了不起的盖茨比》开篇第一句话就讲:我爸爸从小就告诉我不要随便评判别人,因为你跟他们经历的人生完全不同。就这个道理,我们觉得他应该更尽力,那是你觉得,但是他跟你不一样。

转变了这个想法之后,你的内心会变得更加具有包容性,更加外向,更能够理解和接受世界上的其他人,也可能会变得更善良,那这时候你的周围的环境也会慢慢变得更好。

这就是孟子讲的“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你要希望自己能够走到仁的境界,就多推行恕道,对他人多一分包容,多一分体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