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
刚看过纪实电影《二十二》,有些沉重。片子初上映时,简书上的不少人都呼吁大家去看看这部片子,要铭记历史。
因为在日本侵略战争中,中国的“慰安妇”只剩22名了。这是本片名字的由来。
“慰安妇”是那个年代日本人对那些受害者的称呼。想想就是个沉重的话题。
影片用冷静,纪实的手法客观记录了现存着的生活状态。她们都是些八九十岁的老人。对于那段屈辱的过去,自然不愿提起。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位韩国老人朴车顺,中国名字叫毛银梅,她说名字是自己取得,她爱毛主席,她要跟毛主席姓。
老人的脸上满是皱纹。沟沟坎坎的,就如同她的人生。小时候逃难到中国,不记得自己那时是几岁了,但对韩语还记得,唱起韩国歌谣还是满怀深情。那她当初来中国时应该有八九岁了,不然不会到九十多岁了还记得家乡话。
最惊奇的事她还记得日语,还记得当初在日本人那里,日本人见到她时说的那几句话。也许那是刻在她脑海里的,不然过去那么久了,那几句话她还能准确的说出来。
还有一位叫什么焕的老人,她参加过抗日战争,为中国军队偷子弹,还获得了政府颁发的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勋章。现在住在养老院里,算是生活比较好的。
她的眼神很坚毅,不像别的老人总是有种忧伤,她没有,她讲的是跟日本人作斗争,她在讲述中,镜头多次出现了刀。我想她的心里是恨得,她不认为自己是慰安妇的,她觉得是一种策略,可以和日本人作斗争。
影片多次出现了大雨,就如同人们的心情,如流淌不尽的眼泪。
片子中的老人生活的都没有太好,或许是她们的苦难太多,周围的人知道了,都想尽力对她们好。可是那屈辱的过去伤她们太深,要揭开那个伤疤该有多痛。
可以想像当初她们经历了怎样地狱般的折磨,能活下来,已属万幸。可是,作为女人,那种折磨,不仅是肉体上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
老人现在都差不多九十多了,她们都想开了,愿意说些了,但一提起还是忍不住流泪,这么多年过去,依然不能抚平那伤痛,不知这一生,她们怎么走过的?
片中山西的那位志愿者说,三十年前,只是为了一腔正义,要帮助她们讨个说法,想让她们说出过去,好有证据打官司。可是,三十多年过去,当年山西123名慰安妇,现在仅存12名,她们没有得到日本政府的一分钱赔偿。而大多数女人因为说出了过去遭人非议,生活更加不幸。
他说,早知道这样,他就不会揭她们的伤疤,让她们安安静静地走完剩下的路。
可是,历史不会忘记这些,本片的意义就在于让我们铭记历史。记住那些女人所受的苦难。记住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痛。
让我们都铭记历史。
365无戒训练营5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