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体验
自从“心流”这个概念出现,这个词就时不时出现在各大公众号上,到底什么是心流?估计已众所周知。
这两天正好拿到这本书,第一感觉是好厚重,近400页。我翻看了前面部分,单单各位学者为本书写的序就有足足50页,看得瞌睡连连。今天正好周末,便直接跳到正文开始看,本书全面介绍了从日常最普通的生活中获得心流体验的可能性。
其实“心流”每个人可能都体验过,比如,玩游戏玩到完全忘我,比做任何事都认真,完全体会不到时间的流逝。其实“心流”就这么简单。如果你没体会过“心流”的感觉,那最快的方法不是看《心流》这本书,而是找一个容易上头的游戏试试。
小时候,在玩游戏时体会心流。长大以后,这种体验却越来越少了。不过,现在我总是会在写作时体会到“心流”,这是完全不同于玩游戏时的感觉,写作是一种创作,需要作者不停思考,再付诸文字,写作时我感觉抛开了所有杂念,专心于眼前的文字。每次写完一篇文章,都觉得心情非常舒畅,感觉把心里想说的话都抒发出来了,看着自己写出来的文章有一种成就感。有时候写一篇哪怕只有二、三十分钟,也能体会到愉悦的“心流”体验。
作者米哈里是积极心理学的奠基人,但老实说看这本书的体验并不是很好。其实我只看了开头的一点,就已经明白了“心流”这个词的意思——即使是从未感受过“心流”的人应该也明白——不需要长篇大论的大书特书。基本上在每一个章节作者都会重复再重复,例如某登山运动员认为爬山就是一种奇妙的“心流”体验;小提琴家演奏是“心流”体验;或者舞者跳舞时,也能体会到“心流”。
其实作为读者,我更想知道如何才能获得这样的心流体验。比如,作者提到,不论多么简单的活动,只要能产生心流,就令人觉得乐趣无穷。基本步骤包括:(1)确立一个总目标,并尽可能包含多个实际可行的子目标;(2)找出评估目标进度的方法;(3)保持精神集中于所做的事情上,并且对活动涉及的挑战进行越来越精细的区分:(4)培养随机应变所需的技巧;(5)在活动变得令人厌倦时,随时提高挑战的难度。
另外,作者相信,哪怕从事再枯燥乏味的工作(比如流水线工人)也能从工作中找到乐趣、体会到“心流”,关键在于我们的心。这无关乎是否足够专业,而在于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尝试,不断战胜眼前的挑战,从而从中得到乐趣和自我价值感。热爱自己工作的人都有以下共同点:他们能从工作中发现被别人忽略的契机,全神贯注于手边的活动,磨砺自己的技巧,让自己深深沉浸于互动之中,使自我变得更强大。这么一来,工作变得充满乐趣,投注了精神能量,再怎么不堪的工作也能乐在其中。
所以,我阅读后的收获是,我们之所以对工作感到厌倦,是因为我们的心,我们的心把工作看成是麻烦事,看成是换来薪水的苦差事,抱着这样的心态工作,自然成天怨声载道,一有时间就摸鱼打混,自然不会专注于工作上。但是对工作乐在其中的人们却不同,他们专注,心无旁骛,不断精进,从中获得独有的乐趣和体验,对于他们来说,“工作”这个词和“生活”甚至是模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