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滥用隐私的APP无所遁形
让滥用隐私的APP无所遁形
2020n9月19日,工信部披露2019年二季度关于电信服务质量的通告,其中从应用商店下架处理244款不良手机应用,责令整改32款应用软件和网站,这些产品(企业)存在“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未提供账号注销服务”等问题,涉及的知名品牌包括YY、嘀嗒出行、乐逗游戏等。
手机APP过度采集与滥用用户个人信息已成“歪风”。网络时代,“数据”就是网络公司竞争的资本,掌握用户的信息越多,就越能洞悉消费市场的“风向”。但在向用户索取信息权限的同时,某些网络公司却对用户个人信息缺乏基本的保护,忽视甚至无视相关保密协议,让用户的个人隐私在互联网上“裸奔”,对用户隐私的肆意使用无疑会带来各种问题,垃圾短信“满天飞”、熟人敲诈、网络暴力……一旦信息泄露,就可能对用户的现实生活造成影响。在手机APP下载时,不合理采集用户信息的现象更为普遍,有的APP甚至出现了如果用户不让渡隐私就限制基本功能使用的情况,这种“歪风”亟待整治。
用户的忽视与“包容”为APP越权开了“捷径”,使用者自身要懂得维权。从猎豹浏览器默认开通监听用户外拨电话,到ZAO应用软件要求用户将自己的肖像资料完全让渡,近年来APP滥用用户隐私现象屡见不鲜。去年8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遭遇过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的人数占比为85.2%,然而仅有26.7%的受访者能够认真阅读完应用权限和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文字说明。当面对安装APP对信息索求时,用户要充分了解保密协议,安装后还要注意信息开放权限,对通讯录、定位等敏感权限尽量选择关闭,在网络“裸奔”已成现象的今天,给自己留一把“保护伞”。
手机APP自敲警钟,守住用户的隐私“底线”。作为移动网络生活中的“主角”,APP可直接向用户索要信息,但部分用户并不具备甄别信息真伪善恶的能力,因此手机APP对用户隐私信息的采集,应是公开透明的过程。频频被“点名”,却频频“再犯”,APP不能因为没有严罚重惩而毫无收敛。一方面,对于用户信息的采集要秉持合法合理的原则,以正当手段获得实际所需要的信息。另一方面,要保证用户对自己授权的内容完全知晓,在用户允许的范围内合理使用信息。
滥用隐私“零容忍”,管理部门需严格执法、重拳出击。“乱象歪风”的整治需要强有力的执法机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重拳出击让滥用隐私的APP无所遁形。
文/张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