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左,管教在右

2020-04-10  本文已影响0人  莫悉
图片来自网络

下班回到家,我一眼就看到儿子正在与人对战打游戏。经过了激烈的升学考试和半年紧张的高中生活以后,我对孩子的学习更加焦虑。一看到儿子玩游戏,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想去劝阻他。

但此时我脑海中出现了另一种声音,它提醒我说,没事儿的,冷静。于是我决定先什么也不说。

在玄关处换好鞋以后,我一如既往地走近他,开心地做了个“我回来啦”的手势。儿子一边不停地按键一边目不斜视地回应我说,妈妈你等一下哈。我说,好的。然后我放下手里的东西,转身去厨房准备晚饭。

过了一小会儿我没再听见游戏声,儿子已来到厨房门口张望。我说,儿子,你游戏打完啦?他说,是啊。妈妈,晚上吃什么饭啊?我说,你想吃点啥?我现在做。他问,那爸爸今天在家吃饭吗?我说,是的,你爸爸说他一会儿就回来吃饭。他说,爸爸在家吃饭的话,你还是做正餐吧。

我和儿子有个约定,爸爸若是忙工作不回家吃晚饭,我们俩可以吃各自当晚最想吃的食物,例如,他吃土豆芝士饼和葱花紫菜蛋汤,我喝藜麦小米红薯青菜粥。若是爸爸在家吃饭,我们就煮饭炒菜炖汤,因为爸爸非常饿的时候最想吃米饭和炒菜,我们把米饭餐称为“正餐”。

儿子跟我打完招呼后,就回客厅学习去了。他喜欢在宽敞的客厅里学习,不太喜欢在书房或者他自己的房间里学习。开始时我和他爸爸很不理解,总是让他回房间去,后来当我们得知的确有孩子在开阔嘈杂的环境中更能专心学习以后,就欣然接受了儿子的这种喜好。

饭菜做好后刚刚摆上桌,他爸爸就回来了。看似是巧合,其实是我们多年形成的默契。我们三人边吃边聊,例如当天各自遇到的一些趣事,各国的疫情,全球的局势,等等,有时我们也会说说各自的看法。

虽然平时我与儿子的接触和交流比他爸爸多,但我不得不承认,儿子对于很多事情的看法和见解与他爸爸更为接近,甚至有时他们俩简直可以说是神同步。

受疫情影响,儿子在家上网课已经2个多月了。我担心他长期一个人待在家里学习闷得慌,因为他是个很爱去户外活动和游玩的孩子,所以一有机会我就争取跟他多聊聊。

今天也不例外,我边吃边问,儿子,你今天在家有些什么开心的事呀?他回答说,学习状态还不错,还有同学找我打了会儿游戏,还蛮开心的。我说,那很好,劳逸结合效率高。游戏战绩怎么样?儿子说,还可以,但我同学很厉害,我现在打得少,感觉都有点打不过他们了。只是现在网课和作业都越来越多,没什么时间打游戏了。

我心想,果然孩子是不需要我们家长多说的。他爸爸对他说,待在家这么长时间,也不能经常出门,确实有点闷,你适当打打游戏,调节调节,可以,另外最好每天还能抽点时间去外面跑跑步,打打球,运动运动。我补充说,要是学累了,还可以看看书,看看电影。儿子边吃边说,嗯嗯,好的。

饭后儿子洗碗,爸爸去书房继续工作,我收拾晾晒的衣物。以前晚饭后我和他爸爸会去小区大门口的沿江绿道上跑步,锻炼身体,最近他爸爸工作非常忙,不去了,我收完衣物独自在卧室边听书边运动。儿子一边听歌一边洗碗,洗完后他自己又去学习了。

疫情期间球馆关闭,不能打蓝球,儿子于是自制了一个简易球架,放在房间里,抽空练习。为了减少噪音,他用卷纸代替篮球,练习投篮。他在家练了几天后,我发现一整箱斑布卷纸已被他砸破了大半儿,有点心疼,可我仍然决定什么也不说。

然后有一天儿子反倒跑来要求我说,妈妈,你以后每次来拿卷纸用的时候,能不能先拿最烂的那一个啊?我问,为什么呀?他说,你把没烂的都先留给我练练球吧。我说,那好吧。

我在房间里运动完以后出来喝水,看见儿子已经在“球房”专心地“打球”了。我冲凉后,听到了来自另一个洗手间哗哗的花洒水流声。我吹完头发后正准备出房间,听到了轻轻的敲门声,是儿子。他说,妈妈,我已经洗完澡了,也用洗面奶洗好了额头,你现在方便不方便给我涂药啊?

他额头长了一些青春痘,趁这个疫情长假,我们每天在家治疗。很多人跟我说,青春痘治疗不管用,等过了青春期,自然就不再长了,不必白费气力。但儿子很想治疗,我理解他,一放假就带他去了医院问诊开药。我听到他的邀请后,立即开门对他说,好哇,我马上来。

他这么大的一个小伙子,自己对着镜子给额头涂点药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可他还是每次都想让我给他涂。他的解释是,我涂得比他好。我觉得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虽然现在已经很大了,很多事也都可以自己做了,但他有时还是想找机会跟我们多一些亲近。

因为,每当我耐心仔细地给儿子涂药时,我能感受到他安静的脸上隐隐现出的享受感和满足感,就跟他小时候每晚睡前认真地听我给他念书时的表情一样。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在管教之前,我们需要先去理解和爱。不是用我们认为正确的爱的方式,而是让孩子能切实感受到的爱的方式。满含着爱的父母的语言,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也只有深刻理解之下的爱,才能顺利地破解孩子青春期的密码,引领孩子走向更加宽广的未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