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常用言语伤害你最亲的家人吗?来,支你一绝招!
![](https://img.haomeiwen.com/i8921839/9a4f373d82435041.jpg)
听罗胖启发俱乐部《怎样和家人好好沟通》,和家人不会沟通,这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我也同样是这样。
他讲到的会不会沟通是一个能力的问题,就是听懂对方真实意思的能力。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叫作结构化倾听。
01
听懂对方真实的意思
结构化倾听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当你听到一段话的时候,你脑子里得自动分三个格,把这段话里的事实、情绪和期待分辨出来,而不是无头脑的以自己的主观情绪、字面的表面理解去回应。
罗胖举例说,他在家里说:我们用户又涨了。老爸总会说“不要骄傲”,罗胖之前的感受就是老爸你冤枉了我,你怎么能这么误解我呢?
其实,这里边没有什么事实,老人家想表达的是一种情绪:担心,父亲对儿子的担心。儿子再大,父亲也会担心;还要表达的是一种期待:父亲希望儿子戒骄戒燥,未来干的更好。
这样一理解,没情绪了,反而是感动。那回答就不一样了。
后来,罗胖再听到他老爸说“你不要骄傲”,他就这样回答:老爸,我已经学会不骄傲了,我都快50岁了,您放心吧。我希望您为我骄傲。
第1句话是让老人家放心,第2句话呢是在传递一种增量,是告诉老爸儿子对老爸的关心,儿子在乎他的感受。父亲听了很激动。想想吧,这样的沟通是不是更加深彼此的感情和相互的理解?
其实沟通首先就反映了一个理解的问题。你看,只要你理解了对方的意思再去回应,将是双倍的增量。
而通常情况下,夫妻也好,父子母女也罢,总喜欢将话语表面的意思进行放大,而不去真正理解对方的言语中表达的真正情绪和期待。
进一步来说,理解是在换位思考的基础之上的。就是我们要去思考对方为什么要这么说,如果我是他,我说这句话想表达的是什么。用这个三格定位法很好。
02
说出你真实的想法
换过来,对于表达的这个人,我觉得同样可以用三格定位法,去说出事实,情绪感受和期待。
比如老公又回来很晚。通常我们会很生气的说:“你怎么又回来这么晚?“ 如此带有质问的语气,老公听着也不爽,说不定会引起一场争论。
但是如果用三格定位法去思考,说出事实,表达你的感受和期待,那就不一样了。
假设这样对老公说:“你今天回来太晚了。电话也打不通,我和孩子们都很担心你。我希望你早点回家,一起吃晚饭。“
第1句陈述事实,第2句表达关心,第3句就是说出期待。这样的表达,老公能不接受吗,肯定是听到之后自责、感动都来了,大概率以后也不会无故很晚回家了。
中文博大精深,语言表达也是考验我们的语文理解能力呀。
03
让三格定位法成为你沟通的一种习愦
任何一种能力都需要刻意练习去撑握。倾听和表达都是一种能力,简单三格定位法,也需要花心思去练习和掌握,当有一天成为你的沟通习惯,你肯定会感谢我。我先感谢罗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