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造人”的想法

2022-05-20  本文已影响0人  一只书虫

读张爱玲《流言》散文集,里面有一篇文章名为《造人》,是谈她对生孩子这件事的看法。

还以为“造人”是个近几年流行的新词,没想到张爱玲早早就下笔定义了。

张爱玲说孩子的眼睛是很可怕的,“那么认真的眼睛,像末日审判的时候,天使的眼睛。”

以前不觉得,养了孩子之后,觉得这话也太贴切了——一个孩子,当她有疑问或者不经意抬眼看你的时候,清澈、执着,带着远远又飘忽不定的神情,彷佛能穿透整个人的灵魂。

我常常因为孩子的眼神而心生忌惮,我该不该忽悠她?当然大部分情况下是直接忽悠她,但她并没有相信或者认可,而是小孩子的关注点非常容易切换,常常被新鲜的事物瞬间吸引。这会是忘了,但指不定什么时候,又再一次扑闪着眼神盯着你。

“凭空制造出这样一双眼睛,这样有评判力的脑子,这样的身体,知道最细致的痛苦也知道快乐,凭空制造了一个人,然后半饥半饱半明半昧地养大他……”

“半饥半饱半明半昧”,又是直击妈妈内心的词语!我们家孩子是属于吃的很少,我常常觉得她饿了,但她不爱吃饭,有什么办法呢?看了很多育儿书,怎么教育孩子还是一件很难的事,每个小孩子不一样,有些育儿方法小朋友根本不接招。那就随便吧,只要不是原则的大问题,健康长大就可以了,大部分时间可不是“半明半昧”。想想我们自己小的时候,父母也不怎么管,就这样跌跌撞撞长大。

“做父母的不是上帝而是被迫处于神的地位”,这句读来有点伤感,是因为小孩子小的时候完全依赖父母,父母如果站在神的制高点,会做出对孩子心理伤害很大的事情而自己毫无知觉,小孩子太弱小了根本无力反抗。

张爱玲初中时向父亲要学费,久久地在父亲的烟房站立,等不来一句话;穿继母的旧衣服,“穿不完的穿”,就像浑身生了冻疮;在母亲经济窘迫的时候不得不向她要钱,内疚得认为自己简直忘恩负义,慢慢消磨了对母亲的爱……

为人父母,并不是那么好当。对一个孩子负责任,需要付出很多很多的呀。

张爱玲以鱼卵为比喻,说大部分鱼卵被其他水族吞噬,只是少部分化为小鱼。“为什么我们也要这样地浪费我们的骨血呢?”

这话也不尽然。因为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普通人生儿育女就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不会想那么多。且大部分人对于自己的骨血的延续是由衷的快慰。

“我们的精力有限,在世的时间有限,可做,该做的事又有那么多——凭什么我们要大量制造一批迟早要被淘汰的废物?”

废物不废物对于已经生孩子的中年人来说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拥有一个孩子,还有什么比孩子健康还重要吗?只要带自家的娃去一趟医院,就知道这个道理了。

“我们的精力有限”,这句让人深思。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生孩子,因为他们更关注自己,自己的事情都顾不过来,怎么还有余手去生养一个孩子呢?可能生了孩子的母亲更有感触,因为比之于父亲,母亲付出的更多。

张爱玲对“造人”有自己深刻的理解,所以她选择不生孩子。在《小团圆》里,她对自己了怀里赖雅的孩子时,选择打掉并且有触目惊心地描写,令人胆颤。

有的人选择不要孩子,有的人千方百计仍难难以拥有自己的孩子。对于造人这件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过这一生嘛,按照自己的意愿活着就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