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把情绪带进课堂
2021-02-10 本文已影响0人
梦之翼
看到简友漆水河畔的佳作《不把自己的情绪带进课堂》,深受教育,也感触很深。
教师的职能是什么?早在唐代的韩愈就阐释过,“传道受业解惑也”,与此职能无关或影响该职能达成的因素都应该尽力避免,譬如个人情绪,情绪好,自不待说,必是有助于上述职能的达成,教师就是尽职合格的。情绪坏,势必影响上课质量、效率,这样教师就有失职不合格的危险。
只是,教师也是人,除了课堂,还有家庭,如若正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生百味尽尝,坏情绪常有,这个阶段要想做到节节课都不把自己的情绪带进课堂,太难了。
想想这段时间,父亲生病,也提醒自己不把自己的情绪带进课堂,上一刻从医院出来才擦干眼泪,下一刻走进教室见到学生微笑以对。真的很难。有时想到父亲难受的样子,莫名地想哭。有时,一个人走在路上,想到父亲的病情,眼泪就流下来了。在课堂上,可以抑制住眼泪,可是不能完全克服低落的情绪,这时的上课效率自知是大打折扣的。
如何不把自己的情绪带进课堂?
一、自律性强。自律性强的人,自控能力必然也较强,能够把握好自己的情绪,上课时可以把坏情绪留在教室外。
二、坚强的意志。意志坚强的人,生活中的小是小非影响不到他的情绪,大灾大难也无法击垮他的意志,坚强的人体内就像有一个情绪过滤器,把坏情绪统统滤除了。
三、道行要深。道行深的人,不惊不喜,不急不躁,他们深爱教育教学工作,外在的风吹草动丝毫影响不到自己的情绪,也就不存在课堂受自己情绪影响或操控的事情。
教无止境,反思自己,还需要多多磨砺,方能令自己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