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分享一下如何学习中医
今天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学习中医的一些心得体会,大家可以参考我的学习内容,方法,少走弯路。
中医典籍浩如烟海,如果是爱好者自学,常常感到无从下手,怎么来学习中医才能稳步快速且实用呢?
首先呢,我不建议大家从黄帝内经开始入手。学中医么,黄帝内经家喻户晓,中医万卷之宗,所有的中医理论都是从黄帝内经里面延伸开来的。但是呢,这部书太难懂了,有位北京的大中医把黄帝内经里一句话都能侃侃而谈谈成一篇上千字的文章,一句话一句话的聊下去,内经里面的四篇文章被他整整讲出了6本厚厚的大本子书。我们普通人如果纯粹从原文去学,难度系数太高。
那对于这部书,我推荐大家可以看徐文兵与梁冬对话《黄帝内经说什么》这套书,这套书大概把一些中医的观念,要领讲的很通俗了,对启蒙小白来说,是很好的理解中医的读物。
那我学中医的话,是从一些实用性比较强的,舌诊,手诊之类的书开始的。再加上网上可以搜一些舌诊的视频来看。为什么先从这里开始学呢,第一是因为有趣,第二是可以马上实践。没事就想看人舌头,这个舌头这样,那个舌头那样。看得准的话,感觉自己还挺像神医的,有成就感。看舌头也很方便,容易实践积累经验,直接看古文,对于我们来说,真的很难理解。
然后呢,有了兴趣做基础,就可以开始看一些中医基础理论方面的书或者教学视频了。主要是看一个五行相生相克,再学一个五行对应表格。
接下来就是学经络学。主要就是任督二脉加十二正经。这十四条经搞好,基本就差不多了。学的时候呢,我并不是每个穴位都去硬记,差不多能做到这样的程度就没再深入研究了:第一经络的大概位置和经过的主要穴位能了解清楚,第二分清楚原穴,络穴,募穴,郄穴,子穴,母穴。第三大概了解常用穴位的功能,特殊穴位的一些对应功能。如果是想学针灸的话,可以更深入的去研究,那因为我们做艾灸没有针灸那么讲究,所以不需要太过执着地深入研究,够用就好。我是这么想的,当然您有兴趣精益求精那自然是更好。
有了经络系统的知识,艾灸已经难不倒你了,接下来就是去优化看病诊断的本领,光有理论和舌诊肯定是不够的。那这方面我也走过很多弯路,一开始觉得,看看舌头,看看手纹就能断病,好像很厉害很神奇,于是就开始钻研这个手纹理线路起来。实际上,望闻问切,四诊合一才是正道。有些医生只切脉就给你断病,以此来说明他医术高超,但是古人认为,切为下工,看病并不是全靠脉诊,不要把它神话。临床的时候,直接问一句病人哪里不舒服得到信息不会比脉诊得到的少。那我们学的这些舌诊啊,手诊啊,作为其中一个辅助看病的手段,融入到四诊里面去。这时候你就会发现,你不会去神话这些技能了,看病的时候,你会认真关心病人具体的感受,哪里不舒服,哪里疼。我自己就是有这么个转变,从以舌头为准的思想转变为以病人的具体症状为准。我现在认为后者更符合医者的思想素质,而前者更容易感觉自己在炫耀舌诊技能。
那如何去提高优化诊断技能呢?我之前就说过了,五行对应表加上对藏象,经络的理解,这些可以用来指导我们平时的自我检查,保健养生。而临床治症,就需要六经辨证,八钢辩证等等。
要学习六经辨证,我们可以回头打开黄帝内经,翻到热论篇,这篇就是六经辨证的理论来源。学完这一篇再去看伤寒论,把六经辨证体系搞明白。基本上看病的本领就提升一个档次了。
接下来就是回过头去,看看自己想在哪方面加强,深入,优化。可以从黄帝内经开始研究了,加强一下理论的底蕴。然后比如说具体实操上面以艾灸为主的,可以去加强经络系统的学习。以方剂为主的,可以开始看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了。
每个人的学习方式各不相同,希望你能找到适合你自己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