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文化经典国学经典读书

红林悟道《韩非子-难势》 第四章 弩弱矢高

2021-12-21  本文已影响0人  红林主人

红林悟道《韩非子-难势》 第四章 弩弱矢高

红林悟道《韩非子-难势》上一章我们重点讨论了“势”,“势”字拆开就是执行力,推动事物发展的力量,那么这个“力”执行了谁的命令,或者是谁赋予了这种力。宇宙不停息的运转,自然界不停息的周而复始的运行,生命也不停息地轮回着,我们用一个词来描述这一切:自强不息。是什么让这一切如此?

现有的人类科学知识与认知告诉我们,宇宙也有生命,有开始有结束,这是站在人类的认知角度所得出的结论,脱离了人的认知,现有的问题也许是另一番情况,但,脱离了人的认知,再讨论这些问题又有什么意义呢?总之,大到宇宙,小到个人,都必然依靠“势”的推动才能向前发展。

社会之“势”是人类思想觉醒的结果,中国先贤仰观天象,俯视大地,从自然中悟得“道”,创立各类学说,最终从“道”的本质中明白了只有“法”才能让国家与社会和谐有序,生生不息。天地万物在大自然中和谐共生,平等有序,先贤也悟得众生平等,众生要平等,这使得“贵民、为民”的思想贯穿于整个中国历史。在此认知的基础上,圣贤们将世俗社会的管理形式套入到“道”的体系中,他们希望君主能有“道”的特质,孕育万物而助其圆满,统领百姓而安居乐业。

当然,世俗世界由人组成,而人是有自主意识的群体性情感动物,这就超脱了自然界对万物的一般定义,世俗世界有其自身的特点,人文地理、历史习俗都决定了其多样性与复杂性。面对如此繁杂的情况,君主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的治理呢?圣贤的策略就是“威势”,如同宇宙运转背后的“势”,借此“势”赋予的“力”,用来解决国家治理的问题。

我们继续讲韩非子对慎到关于“势”的论述,韩非子说“夫弩弱而矢高者,激于风也;身不肖而令行者,得助于众也。”意思是:弓弩力弱而箭头飞得很高,这是因为借助于风力的推动;自身不贤而命令得以推行,这是因为得到了众人的帮助。慎到继续用“弩弱矢高”的例子来说明“势”的重要性,箭头飞得高是因为借住了风力的推动,这是一个空气动力学问题。韩非子由此得出不贤之人的命令得以推行,是因为借助了众人的力量,在这里韩非子将“众人之势”当成了“风势”,在众人之势的推动下不贤者的命令才得以推行。

这里有几个问题我们先提出来,一是“身不肖”者有多不肖?二“身不肖”者所制定的“令”是什么样的令,是好是坏?第三“得助于众”中的“众”是什么样的群体?第四“得助于众”中的“众”出于什么目的让“身不肖”者的“令”得以推行?箭头飞得高的是顺风,如果是逆风呢?

韩非子继续说“尧教于隶属而民不听,至于南面而王天下,令则行,禁则止。”意思是:尧在平民百姓中施行教化,平民百姓不听他的;等他南面称王统治天下的时候,就能有令则行,有禁则止。如果这是实事,韩非子的意思是尧为平民时,无权无势无力,教化民众无人听,而尧为首领(君主)后,有权有势,更有力,这时民众才服从,尧才能令行禁止。韩非子用实事说明“势”的重要性,而这个“势”是“君位”先天本有的特质,言下之间就是不管是谁,坐在君位上自然就是有了“势”,臣民自然就会服从。

但从《五蠹》篇中我们能知道,尧为部落首领,是因为为民众解决了现实问题,为部落和民众的生存与生活做出了重大贡献,民众才推举其为部落首领。所以这里的“势”首先是尧未成为首领时所做为民之事所形成的“势”,还有就是成为首领后“首领”这个位子所具有的“势”。我想,没有尧未成首领之前为民做事所形成的“势”,他也不会坐在“首领”的位子上,自然也就没有“首领”之位的“势”。

韩非子由此得出结论“则此观之,贤智未足以服众,而势位足以缶贤者也。”意思是:由此看来,贤智不足以制服民众,而势位是足以使贤人屈服的。这是韩非子接“吾以此知势位之足恃而贤智之不足慕也。”得出的第二个结论,还是说势比个人贤智重要。

【夫弩弱而矢高者,激于风也;身不肖而令行者,得助于众也。尧教于隶属而民不听,至于南面而王天下,令则行,禁则止。则此观之,贤智未足以服众,而势位足以缶贤者也。】

势位与贤智,外部条件与个体,谁决定了事物的成败。慎到认为必须依靠势位,只有势位才能臣服民众。不管是谁,只要坐在君位上,自然就有了权势,这话没错,关键是怎么坐上去。造势上位,借势固位,顺势而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