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祥云:那些90%创业者常绕的弯、踩的雷、掉的坑.....

2019-06-06  本文已影响0人  马祥云超级个体模式

昨天跟一个创业者畅聊了3个多小时,这位创业者创业也快1年了,中间走了很多不值得的弯路,以至于现在还没有太大起色,站在了十字路口处在纠结的状态。

我非常认可张兵老师的一句话:“不用重来才叫快,能够积累才叫多”,这也是我过去经验的总结。创业,不可能不走弯路,如果走弯路是为了找到正确的方向,验证商业模式,无可厚非。这是积累,如果,在走之前,已经可预判那是弯路,只是被自己的“感情用事”所蒙蔽而一意孤行,那就是不值得的。

什么才是“可预判的弯路”?即那些可以通过创业底层规律做判断得出结论,而创业者无视规律,仍然按照自己的经验和认知去走的路。

以下是90%创业者在创业初期常常绕的弯、踩的雷、掉的坑:

1.激情当饭吃:创业当然需要激情,其实做任何事都需要激情,没有激情就会动力不足。但激情不能当饭吃,用“激情”盖过一切问题,不去理性思考。往往很多创业者就是被“激情”冲昏了头,盲目自信,极度自嗨。

2.不谋而动:创业是需要超强的执行力,但我们往往强调执行力,却不知道真正的执行力是什么。执行力不等于行动力,我在执行力系统里面提出了一个模型,即执行是集合了目标、心态、沟通、思考、行动、合作、结果这七大要素。所以,我们一谈执行,很多人都自然就把自己的角色定义成了“张飞式角色”,创业过程中的执行,也是要谋定而动。

3.超出能力圈决策:创业过程中很多重大决策,超出能力圈的决策,往往注定会走弯路。超出能力圈做决策,我们很可能被自己能力圈外的高手打得一败涂地。查理·芒格说:“不能界定边界的能力,称不上真正的能力”,我们不要被自己的欲望所左右,欲望要配得上自己的能力圈,尤其做决策时,克制欲望,理性分析自己能力边界。

4.决策无思考模型支撑:很多创业者在做决策的过程中,经常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判断,“经验主义”囿于时空与市场的隔离,很容易形成自嗨,与客户、与市场脱轨。你见到的那些高手,无论是投资界的巴菲特、查理·芒格,还是创业明星马云、马化腾、张一鸣、王兴等等,亦或是那些写作大神,他们的大脑里都有很多思考模型,决策依赖的不是经验,而是商业决策思考模型。所以他们能别人更高效的决策,更精准的决策。

5.无视行业规律:每一个行业都有自身的行业属性及规律,尽管现在跨界比较风靡,但都还是基于一个基本的行业在跨界。脱离了“根”的跨界,就是无本之木。因此,跨界的领域也是有基本的行业属性和规律。很多创业者无视行业规律,逆行业规律做事,势必会走弯路。比如地产业的本质是什么?是金融,所以你用“盖房子”的逻辑来做地产,肯定行不通。再比如互联网行业本质是什么?是资本,所以你肯定不能用“利润”的逻辑来做互联网。

6.不敢定位:之所以创业初期,很多创业者不敢定位,是因为怕没客户。你越是怕没客户,就越没客户。现在创业,不像10年前,机会多,只要你有胆识就够了,杀进去占个位置就可以活得很好。现在是经济下行,产品过剩,竞争激烈的时代。如果没有定位,你的客户找你就像“大海捞针”。敢于定位,才能在自己的领域迅速找到目标客户,进行商业模式验证,持续迭代。敢于定位,才能找到属于你的第一的位置,只有第一,才有客户,只有第一,才有护城河。定位也是需要迭代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定位是迭代出来的,定位是迭代出来的,定位是迭代出来的。

7.跨界无原则:我们现在为了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提倡跨界,包括定位也是有跨界定位法的。但提倡跨界,并不代表乱跨界。跨界也是有原则的。

比如“教育+电商”和“电商+教育”这两种跨界一样嘛?显然不一样,而且前者跨界可以走通,后者很难。为什么呢?因为在跨界时消费场景不一样。没有场景,无法激发客户消费,无场景,无转化。

教育+电商,是通过教育产品来引流,电商产品作为利润补充和需求扩充产品。教育产品是逆人性的,而电商产品是顺人性的。从逆人性到顺人性,是先苦后甜的过程,很容易走通。

教育产品的客户,都是高质量客户且电商产品是大众产品,不需要筛选,自动可以进入电商产品的转化,而且转化率很高。从营销的角度来说,教育产品已经做了“信任”环节,有了信任,成交就很容易。

反之,从电商产品到教育产品,是从顺人性到逆人性,是先甜后苦的过程。我们小时候喝中药,妈妈怎么说的,是不是说:“娃,快喝,喝了妈妈给你一个糖吃”,你的脑海里,就会联想那个糖的甜蜜味道,忘记了此时中药的苦,咬咬牙就喝了。假如反过来,先给孩子糖吃,那么孩子的味觉就会有了甜蜜的口感,再让他喝苦的中药,恐怕,他还没喝,闻道中药的苦味,就会跟甜蜜的糖形成强烈反差刺激,最终就更不会喝了。心理学中,有一个“延迟满足”,也叫糖果效应,也是这个原理。

电商产品到教育产品,除了违背规律之外,在后端教育产品转化上,也是一个问题。电商产品是大众需求,但教育产品却不是,所以需要筛选,从电商产品挖掘教育产品需求,也需要付出成本,同时也需要重新建立信任,教育产品与电商产品的信任机制是不一样的,而且转化率相对于外部流量池来说,池子更小,转化更低。因此电商+教育的跨界并不合适。淘宝也在做教育,但做得并不是很好。在消费者心智里,淘宝=购物。

跨界有两个原则:

(1).信任机制一致

(2).场景一致

那么,创业者如何才能少绕弯,少踩雷,少掉坑呢?我们下一篇再说。

添加V💟  好友:xmls100,免费赠送电子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